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较难0.4 引用10 组卷1083
分类回收塑料制品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取氧气,并用燃烧法探究塑料的组成。
I、设计氧气的发生装图

   

(1)图1中仪器X的名称为______(填“集气瓶”或“锥形瓶”)。
(2)图2中铂丝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安全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压强过大,此时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______
Ⅱ、探究某塑料的组成
某塑料含有碳、氢元素,可能还含有氧和氯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该塑料充分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外,还可能生成氯化氢气体。取mg该塑料样品与足量干燥的氧气充分反应,用图3所示装置吸收生成的气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当气体被充分吸收后,测得装置甲、乙、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分别增加m1g、m2g和m3g。(无水氯化钙可作干燥剂,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甲、乙、丙、丁中试剂均足量)

   

(3)装置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该塑料含有氯元素。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该塑料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______(用代数式表示)。
(5)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该塑料中碳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为73m3:88m2
B.若,则该塑料不含氧元素
C.若将装置乙与丙互换,也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若去除装置丁,则对测定氢元素的质量无影响
2023·湖北武汉·中考真题
知识点: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质量分数盐类参与的反应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化学兴趣课上,同学们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做供氧剂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探究活动。
【提供资料】①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种物质。
②碳酸钠(Na2CO3)、碳酸氢钠(NaHCO3)与盐酸反应均能生成CO2
③2Na2O2+2H2O=4NaOH+O2↑。
在Na2O2中钠元素为+1价,则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原则,可计算出此物质中氧元素显_____价。
(1)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并收集一瓶氧气。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所示装置。

①a的名称为___________,将a与b进行连接的操作是_________
②如何证明氧气已经收集满________
③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未反应的二氧化碳,若观察到________,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2)探究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猜想与假设】下面是同学们提出的3种猜想。
猜想1:是氢氧化钠        猜想2:是碳酸氢钠       猜想3:是碳酸钠
通过对反应物中有关元素的组成分析,华雪认为猜想_____是不正确的,理由是_______
【进行实验】同学们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请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取少量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有大量气泡产生,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猜想_____ 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若用人呼出的气体通过上图装置,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你是否同意这种做法,并阐述理由______
实验小组用MnO2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Cl2),如下图所示。
已知:氯气是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1)补全MnO2与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MnO2+_____HCl_____MnCl2+_____Cl2↑+_____   ______
(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l2,依据Cl2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
(3)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
小组同学发现,反应停止时反应物均有剩余。
【提出问题】反应停止与什么有关呢?
【查阅资料】
Ⅰ.初中常见的酸(如H2SO4、HCl)、碱(如NaOH)及可溶性盐(如NaCl)在水溶液中能完全解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例如,HCl在水中能解离出H+和Cl-
Ⅱ.Cl2能与KI反应置换出I2;淀粉遇I2变蓝,在本实验中作为指示剂,指示I2是否存在。
【提出猜想】
①反应停止与溶液中的Cl-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有关;
②_________。
【进行实验】
为验证猜想,取适量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于试管中,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向试管中加入_____固体,充分振荡后加热,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置于管口试纸未变蓝猜想①不成立
B向试管中滴入2滴浓硫酸,充分振荡后加热,将湿润的淀粉KI试纸置于管口试纸变蓝猜想②成立
【解释与结论】
(4)猜想②是___________
(5)A中加入的固体是________
(6)B中试纸变蓝的原因是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7)小组同学认为实验B还不够严谨,原因是________
小张同学得知我国早在西汉时期,就能利用铁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他利用硫酸铜进行趣味实验,将浸泡了______色硫酸铜溶液的滤纸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观察到滤纸颜色变白,由湿变干后燃烧。在燃烧后的灰烬中出现红色固体。他很好奇,进行了相关探究,请你参与并填写有关空白。
【提出问题】
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它是如何产生的?
【查阅资料】
(1)温度达 200℃时,CuSO4开始分解生成 CuO 和另一种氧化物;此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2)温度超过 1000℃,CuO 才分解生成氧化亚铜(Cu2O);Cu2O 呈红色。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①可能是 Cu;②也可能是 Cu2O;③还可能是______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1)取红色固体观察,呈亮红色;
(2)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固体不溶解,溶液仍为无色。
【分析推理】
(1)请教老师后得知,如有 Cu2O 存在,加入稀硫酸会发生如下反应: 结合实验探究的现象,确定亮红色固体为______
(2)滤纸主要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经分析,产生红色固体的原因可能是滤纸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与分解产生的 CuO 发生反应,生成亮红色固体和二氧化碳。
思考:①将浸有硫酸铜溶液的滤纸点燃,刚开始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
②此实验中,CuSO4 受热分解生成 CuO 和______(填化学式)。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