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应用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85
铜及铜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铜的广泛应用
(1)我国在西汉时期就有“曾青(硫酸铜)得铁则化为铜”之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理:__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
(二)硫酸铜晶体的制备
工业上用含铜废料(如:碎铜、电缆皮等)。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提出可以用含铜废料制备硫酸铜晶体(CuSO4·xH2O).主要流程如下:
   
(2)含铜废料粉碎的目的是______
(3)该流程中,加入H2O2后要求温度控制在50℃到60℃加热的原因为______
(4)兴趣小组同学一致指出,将滤液经蒸发浓缩、______(填结晶方法)、过滤等操作后,用少量95%的酒精淋洗后晾干,得硫酸铜晶体(CuSO4·xH2O),晶体采用酒精淋洗而不用水的原因是______
(三)铜生锈会生成碱式碳酸铜,而工业上所制得的碱式碳酸铜种类较多,其组成表示为:xCuCO3·yCu(OH)2·zH2O。
资料:xCuCO3·yCu(OH)2·zH2O加热至200℃时会分解得到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测定某种产品的组成,该兴趣小组准确称量了25.8g的样品,设计了如下装置并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B中溶液质量/g

C中溶液质量/g

D中溶液质量/g

E中固体质量/g

反应前

100.0

100.0

100.0

120.5

反应后

105.4

104.2

100.2

120.5

实验分析和数据处理
(5)实验前应该先______,再鼓入一段时间氮气后称量B、C、D、E的质量。
(6)停止鼓入氮气,调控温电加热220℃持续加热,观察到装置B中______时表明碱式碳酸铜已经完全分解。
(7)反应结束后,再缓缓鼓入一段时间氮气的目的是______
(8)该碱式碳酸铜的化学式是_____。(写出详细的计算过程)
22-23九年级下·江苏无锡·阶段练习
知识点:用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组成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一)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编号仪器名称:⑦___________
(2)当制取较大量CO2时,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若用图2装置收集,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
(3)收集装置的选择是由气体的性质决定的。既能用排水法也能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一定具有的性质有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易溶于水②难溶于水③不与水反应④密度与空气接近⑤不与空气中某成分反应⑥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
(二)请阅读资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
1.重铬酸铵为枯黄色粉末,加热至180°C时可分解得到氮气;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温下很难跟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但在高温或点燃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反应,
(4)①利用上述仪器和重铬酸铵在实验室制取少量氮气,还必须补充的一种仪器是___________
②根据已有知识,收集氮气只能用___________法,理由是___________
兴趣小组用如图1、2所示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图1实验中,当燃烧停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瓶内原液面以上容积的70%。图2实验中,发现镁条燃烧除生成白色固体外,还生成少量淡黄色固体。
   
【问题与思考】
(5)图1实验说明镁条与氮气发生了反应,依据是:___________。图2实验中淡黄色固体除含镁元素外还含有什么元素?
【查阅资料】
①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固体;
②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
【作出猜想】图2实验中淡黄色固体是氮化镁。
【实验一】
(6)按图3进行实验,取少量图2实验中淡黄色固体放入B烧杯中,观察到B烧杯中产生白色沉淀并有气泡产生,A烧杯中无色酚酞溶液变成___________色。确定淡黄色固体中含有氮元素,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
【实验二】
(7)将实验一中的白色沉淀分离、洗涤后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确定白色沉淀为氢氧化镁。写出沉淀溶解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推理】
(8)已知氮化镁与水反应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改变,试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