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6
关于酸的性质是一项重要的课题。某小组以“探究硫酸的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 浓硫酸稀释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1)图1实验中,观察到用石蜡固定在铜片下的乒乓球脱落,此现象说明浓硫酸溶于水_____
【任务二】溶液浓度对硫酸化学性质的影响。
(2)图2实验中,观察到很快变黑的是滤纸______(填“A”或“B”),由此可知,硫酸溶液的浓度不同,腐蚀性不同。
【任务三】稀硫酸的化学性质。
小组同学按图3进行实验。
(3)试管2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4)该组同学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试管3中不断滴加稀硫酸时pH的变化图像如图4所示,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5所示。
①图4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②该反应的实质是____
小组同学对试管4反应后的物质成分产生了兴趣,继续进行实验。
【提出问题】试管4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5)猜想一:可能是K2SO4;猜想二:可能是_______;猜想三:可能是K2SO4、H2SO4
【实验与结论】
(6)某同学为验证猜想三,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该反应后溶液滴到湿润的pH试纸上,测得pH=4,她认为猜想三正确。对她的操作方法、测量结果及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A.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小,结论正确
B.方法正确,结果偏大,结论不正确
C.方法不正确,结果偏大,结论正确
D.方法正确,结果偏小,结论不正确

【任务四】废液回收处理。
(7)实验结束后,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将四支试管中的液体倒入废液缸,并对废液缸中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回收。在检验废液时发现硫酸过量,为防止其污染环境,从实验成本的角度考虑,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填一种具体物质),处理后再排放。
22-23九年级下·江苏无锡·阶段练习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酸的通性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微观本质溶液的酸碱性的判断与pH的测定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化学兴趣小组在学完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后,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究。
已知:Na2SO4溶液呈中性
(1)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
方案1:甲同学向盛有少量NaOH溶液的试管中滴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继续滴加稀硫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______色变成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甲同学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方案2:乙同学取少量NaOH溶液,测得溶液pH为10,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测得溶液pH为9.乙同学发现溶液pH减小了,得出结论: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交流讨论】:
(2)大家同意甲同学的结论,对乙同学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溶液pH减小的原因还可能是___________。大家认为,乙同学向NaOH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后,测得溶液的pH必须小于或等于7,才能证明酸和碱能发生反应。
探究酸和碱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
丙同学对探究(1)中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试管中无色溶液的溶质除了酚酞还有什么?
【作出假设】
(3)①Na2SO4②Na2SO4___________
【设计实验】
(4)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1向试管中加入少量锌粒,然后加入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___________猜想②成立
方案2向试管中加入少量甲同学实验后的无色溶液,然后逐滴滴加NaOH溶液,并不断振荡试管___________

【实验反思】
(5)为了验证猜想②成立,你认为还可以选择的药品是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紫色石蕊溶液B.CuC.Fe2O3
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探究活动一: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粒白磷,塞好橡皮塞后使玻璃管下端刚好能与白磷接触。将整套装置放在托盘天平左盘上调节至平衡,取下橡皮塞,将玻璃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红热,迅速塞紧橡皮塞,将白磷引燃,待锥形瓶冷却后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1)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气球的作用除了使装置密闭之外,还可以_________;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
(3)根据白磷被引燃前后实验条件的变化,可知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玻璃管受热不燃烧,白磷受热能燃烧,可知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
(4)实验前后天平保持平衡。实验后,取下橡皮塞并与原装置一起仍置于天平左盘,则天平的指针_______(填“向左偏”“向右偏”或“指向中间”)。
探究活动二:小敏在观看央视农业频道的电视节目时,看到一些水产养殖基地的工作人员向鱼池中撒入一些名为过氧化钙(化学式为CaO2)的固体物质,同时发现水面出现一些气泡。这些现象激发了他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提出问题】当把过氧化钙投入足量水中后,会生成什么物质呢?
【进行猜想】①生成氧气;②生成二氧化碳;③生成氢氧化钙
(5)你不赞同的猜想是________(选填①或②或③),其理由是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敏利用吸滤瓶等仪器设计组装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6)打开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7)实验过程中,小敏发现烧杯中也有气泡出现。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8)小敏又通过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生成物是氢氧化钙,请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古代铁匠常把烧红的铁器浸入水中急速冷却,以增加铁器的硬度,此法称为“淬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以探究铁与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后的产物(注:夹持仪器已省略)。
【查阅资料1】常温下没有氧气存在时,铁与水几乎不反应,但高温下铁与水蒸气能反应,生成一种固体和一种气体。

(1)A装置的作用是______
(2)探究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猜测Ⅰ:氧气             猜测Ⅱ:氢气             猜测Ⅲ:二氧化硫
小红认为不需要做实验就可以排除猜想Ⅲ,她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验证】如图所示,加热一段时间后,灰黑色的铁粉逐渐全部变黑,把导气管放入肥皂水中,吹出的肥皂泡上升飘到空中,用燃着的木条靠近肥皂泡,肥皂泡燃烧,有爆鸣声。写出该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探究玻璃管中剩余黑色固体的成分?
同学们讨论后认为: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固体是“铁的一种氧化物”。玻璃管内的黑色固体中还可能含有“剩余的铁”。
【查阅资料2】
①铁的氧化物有三种:FeO、Fe2O3、Fe3O4,其中仅有Fe2O3为红棕色,FeO、Fe3O4均为黑色,但FeO一接触到空气会立即变成红棕色。
②铁的三种氧化物都不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实验探究】
①将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倒出,平铺于白纸上,没有发现红棕色的物质,一会儿之后黑色固体也不变色,则黑色固体中一定没有______(填物质名称)。
②取上述黑色固体少许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发现______(填实验现象),说明黑色固体中一定有铁和四氧化三铁。
【实验结论】铁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