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实验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83
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逸出。小组同学进行实验,探究影响CO2溶解能力的因素。
【活动一】探究温度和压强对CO2溶解能力的影响
实验1:标准大气压下,向试管中分别加入100mL某种无色碳酸饮料,大烧杯中加入不同温度的水,小烧杯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
实验装置实验序号大烧杯中水的温度试管中产生气泡的速率澄清石灰水的现象
实验①0℃缓慢不浑浊
实验②20℃适中不浑浊
实验③90℃很快变浑浊
实验2:室温下,向试管中分别加入100mL某种无色碳酸饮料。
实验装置实验序号注射器活塞的位置试管中的产生气泡的速率
实验④不拉动活塞适中
实验⑤向上拉活塞到25mL变快
实验⑥向上拉活塞到50mL变得更快

(1)实验1,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由实验1得到的结论是_____
(3)由实验2可知,压强越大,CO2溶解的量越_____(填“多”或“少”)。
【活动二】探究CO2在不同物质的溶解性
实验3:烧瓶中收集250mL的气体,分别加入50mL不同液体,通过压强传感器测定瓶中压强变化。(实验前烧瓶内压强为104.20kPa,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恒定)
实验操作实验序号烧瓶中气体注射器中物质实验后瓶内压强
实验⑦空气130.25kPa
实验⑧CO2104.98kPa
实验⑨CO2盐酸106.67kPa
实验⑩CO2小苏打的水溶液103.40kPa

(4)实验后瓶内的压强,实验⑧小于实验⑦的原因是_____
(5)根据实验3分析可知,选用排_____液体收集CO2效果更好。
(6)从上述实验中可知,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CO2的依据是:_____
(7)化学学习是一个宏微结合的过程,根据实验3所给的数据,按照图1的方式画出图2中液体上方的微观示意图。

(8)请你利用二氧化碳溶解性知识,解释“打开碳酸饮料瓶盖时,会有大量气泡逸出”的原因____
22-23九年级上·安徽合肥·期末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二氧化碳与碱的反应及实验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
Ⅰ.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采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A中试管口应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固体药品名称是_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CO2,CO2气体应从________(选填“b”或“c”)端口进入。
(3)实验室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锌能置换出稀硫酸中氢元素是因为_______。若用E装置干燥氢气,则H₂应从________(选填“m”或“n”)端口通入。
Ⅱ、兴趣小组在跨学科实践课上制作了一台简易化学“制氧机”,如图2所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A、B两种物质,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温馨提示:A是过碳酸钠白色固体,成分为2Na2CO3⋅3H2O2,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Na2CO3和H2O2。B是二氧化锰黑色粉末。
(4)反应仓中H2O2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加湿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5)验证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___________
(6)如果在实验室用过碳酸钠、二氧化锰、水制取氧气,从图1中可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