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实验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112
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实验C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___________
(4)实验D中加入足量红磷的目的是___________,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实验E中长颈漏斗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
22-23九年级上·河北廊坊·期末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过程铁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实验探究燃烧条件过滤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Ⅰ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实验回顾】图1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 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2) 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______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中。用量筒测量进入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过程】
甲小组同学使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应先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1)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
(2)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
(3)燃烧结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观察并记录水面的变化情况。
【问题提出】该小组同学多次实验发现,集气瓶内上升的水面始终小于理论值。经查阅资料知: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 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置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Ⅱ 改进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方法
【实验改进】经查阅资料可知:常温下,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少量水反应生成铁锈(其主要成分是Fe2O3),但速度缓慢。在有食盐(NaCl)、活性炭存在条件下,反应速度较快。乙小组选择该原理,设计了如图2所示实验装置图。

【数据处理】乙小组同学用量筒测量实验前后烧杯中水的体积,测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测量
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体积

体积/mL

60.0

34.5

125.0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实验反思】与燃烧红磷方法相比,乙小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再改进】在乙组实验的基础上,丙组同学设计了如图3的装置进行氧气含量的测定,其方法如下:
【实验过程】
步骤1:在注射器中放入足量脱氧剂粉末(即食盐水、铁粉、活性炭的混合物,体积为2mL),封闭。

图3
步骤2:打开弹簧夹,将活塞向右拉至一定距离,关闭弹簧夹。
步骤3:不断轻轻晃动注射器,至______________时停止实验。
【实验再反思】
丙小组同学的方案与乙小组的方案同学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化学实验,如传感技术可以使实验更加直观准确。请回答以下实验中有关问题。
【实验一】研究主题: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1)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用图1装置测定氧气含量前必须检查_____
(2)已知:2Cu+O22CuO。图2实验中,实验过程中反复推拉注射器的活塞,目的是_____。与图1实验相比,图2实验的优点是_____(答一点)。
(3)图-2装置的硬质玻璃管中空气体积为190mL,反应前注射器活塞位于60mL刻度处,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注射器活塞位于10mL刻度处(实验前后气球都是瘪的),则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若要得到该实验结果,至少需要铜粉的质量为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至0.01g。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约为1.4g/L)。
(4)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图1实验的原理,利用传感器技术实时测定了图1实验过程中装置内的压强、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其中X曲线表示的是_____(填“温度”或“氧气浓度”)。
②结合X、Y两条曲线,解释图3中DE段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
【实验二】研究主题:用滤纸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时,适合的酒精溶液的浓度范围大致是多少?
【已知】①酒精溶液的浓度=×100%;
②滤纸的着火点约为130℃;
③无水酒精的密度为0.8g/mL,水的密度为1.0g/mL。
【实验步骤】按下表配制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用不同浓度的酒精溶液浸泡滤纸,加热,用温度传感器测定酒精燃烧时滤纸的温度,所得数据绘制成如图4所示的曲线。
实验编号无水酒精的体积水的体积
10mL5mL
10mL10mL
10mL15mL
10mL20mL
10mL30mL

(5)写出该实验中酒精(C2H6O)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
(6)实验①在接近20s时温度突然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
(7)实验③大约在_____s时酒精燃尽,火焰熄灭。
【实验结论】
(8)根据图4分析,用滤纸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为确保实验成功,所用酒精溶液的浓度范围大致是28.6%≤ω≤_____(计算结果保留至0.1%)。
【反思提高】
(9)实验⑤的曲线与其他4个实验的曲线比较后,你对物质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
(10)用实验②的酒精溶液实验时,将滤纸紧紧揉成一团,最后滤纸被烧成灰烬,所以用浓度较大的酒精溶液成功完成“烧不坏的手帕”实验应该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