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89
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某小组对CO还原CuO得到的红色固体产生兴趣。
【猜测】
(1)三位同学对反应生成的红色固体提出如下猜想:
甲:固体是Cu;乙:固体是___________;丙:固体是Cu2O和Cu;
资料1:
【实验】
(2)取红色固体样品,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观察到___________(填实验现象),甲猜想错误。
资料2:
①加热时,H2和Cu2O能反应,产生Cu和H2O
②白色的无水CuSO4遇水蒸气会变成蓝色。
(3)为进一步确定红色固体组成,另取17.6g该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实验时,先___________(填“加热样品”或“通一段时间的H2”)。
②通入足量H2加热,充分反应后,C中白色固体变蓝色,且增加1.8g。实验中D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
【结论】
(4)通过计算,得出样品中Cu2O质量为___________g,可知___________(填“乙”或“丙”)猜想成立。
(5)小组同学用CO还原CuO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2-23九年级上·江苏镇江·阶段练习
知识点: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酸的通性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实验方案】小华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交流讨论】
(1)小明认为如图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你认为下列哪些因素会导致实验结果偏高_______(填序号)。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
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
③反应过程中,滴加稀硫酸的速度太快
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
【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如图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2)装置B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弹簧夹的控制方法_______
(3)写出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分析】
(4)装置E在实验中的作用_______
(5)若原样品共A g,实验结束测得C装置增重B g,D装置增重C g,则原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为_______
【拓展延伸】
实验结束后,小华、小明一起探讨时,发现按目前所学知识还有其它实验方案测定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方法是:取样品溶于水,滴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的质量,再计算出碳酸钠的质量,最后计算出其纯度。
某小组以“寻找新的催化剂”为研究性实验,引起了化学探究小组的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铁能否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如果能,其催化效果如何?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
Ⅰ.分别量取5mL5%过氧化氢溶液放入A、B两支试管中,向A试管中加入2g氧化铁粉末,在试管中插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A试管中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复燃,B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Ⅱ.待A试管中反应停止后,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如此反复多次试验,观察现象。试管中均产生气泡,带火星木条均复燃
Ⅲ.将实验Ⅱ中的剩余物小心过滤,并将所得滤渣进行洗涤、干燥、称量,所得固体质量仍为2g。
Ⅳ.常温下,分别量取5mL5%和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放入C、D两支试管中,向C试管中加入2g氧化铁粉末,向D试管中加入ag二氧化锰粉末,观察现象。C、D两支试管中均产生气泡,且D中产生气泡的速度更快
【实验结论】
(1)实验Ⅱ、Ⅲ证明:氧化铁的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
【实验评价】
(2)实验Ⅳ中的a=______g
(3)从上述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______
【拓展】
(4)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Ⅰ.只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Ⅱ.同一个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Ⅲ.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能增加产物的量
Ⅳ.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5)将一定量的双氧水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充分反应,测得反应的总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反应时间t/s
总质量m/g5553.552.151.050.250.2
(A)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B)则双氧水的物质的量是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