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16
小丽同学发现自己铜制镜框表面出现了绿色的“铜锈”,与小组同学对铜锈产生条件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铜生锈的条件是什么?
【查阅资料】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俗称铜绿。
【作出猜想】铜生锈的条件是铜与H2O、CO2接触。
【进行实验】将4小块铜片长度和宽度相同按如图装置所示放置一个月,结果如下:
编号
实验                
现象铜片表面有绿色物质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无明显现象
【得出结论】铜生锈的条件是与H2O、CO2接触。
(1)写出铜绿受热分解方程式_______
(2)对比实验①、③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3)能说明铜生锈与H2O有关的实验是_______
(4)经过反思,小刚同学对所得结论提出疑议:与氧气接触也可能是铜生锈的条件之一、小丽同学认为实验①、④对比即可说明铜生锈与氧气有关。请判断小丽的说法是否正确_(填“正确”或“错误”)。
(5)通过实验证明,铜生锈的条件是铜与氧气、水、二氧化碳接触。由此,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_______
22-23九年级上·江苏扬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金属的防锈措施控制变量法在实验设计中的应用观索现象与总结规律(理综)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过氧化钠(Na2O2)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于是他们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实验1:向包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请你对脱脂棉燃烧的原因进行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2:向盛有过氧化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水,充分反应后,取试管中的少量溶液放入另一小试管中加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
【提出问题】溶液为什么先变红,过了一会,红色又褪去了呢?
【猜想】甲同学认为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查阅资料】①滴加酚酞呈现红色的溶液遇到H2O2时,H2O2可以破坏酚酞的结构,使酚酞在碱性溶液中不能再显红色;②酚酞在稀碱性溶液中稳定显红色,而在浓氢氧化钠等溶液中显红色后又褪色。
【猜想】通过查阅资料后,该兴趣小组对溶液的红色褪去的主要原因又进行了猜想。
猜想A: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能生成了H2O2;猜想B:生成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能太浓。
【实验探究】请你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猜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
A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 加入适量的二氧化锰后,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_______猜想A
正确
B取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后的溶液放入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猜想B
错误
【得出结论】根据实验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外,还存在另一反应,则另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将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大试管中,如图所示,结果同学们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于是他们展开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二氧化碳是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
取少量大试管中的液体,滴加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探究二:反应后大试管中溶液所含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CO2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NaHCO3溶液呈碱性,能与NaOH反应,且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③BaC12溶液呈中性,与Na2CO3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与 NaHCO3不发生反应
小组成员经过分析讨论,一致认为溶质的成分为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成几种。
【猜想假设】
猜想一:NaOH、Na2CO3猜想二:Na2CO3
猜想三:_______猜想四:NaHCO3
【实验探究】
实验1:小华设计了以下实验。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取一定量大试管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
过滤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没有明显现象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适量酚酞溶液_______

【实验结论】
小华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猜想_______成立。
实验2:小红设计了以下实验。
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取一定量大试管中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12溶液产生白色沉
过滤
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沉

小红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得出猜想_______成立。
【实验反思】化学反应是否发生,可以借助反应过程中伴随的实验现象来判断,也可以借助生成物的性质来判断。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