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应用题 困难0.15 引用1 组卷343
碳的氧化物在生活、生产中用途广泛。
Ⅰ.探究CO的还原性。
实验1:将CuO加水制成糊状,刷在试管内壁,在试管底部加入炭粉,再向试管里
通入CO2(见图1),集满后立即用气球密封。
实验2:用酒精灯先加热CuO部位(见图2),无明显现象。
实验3:再用加网罩的酒精灯加热炭粉(见图3);一段时间后,利用CO2传感器测得试管内CO2含量变小。
实验4:加热CuO(见图4),黑色固体变成紫红色。
   
(1)实验2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
(2)实验3的目的是_______,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_______
(3)写出实验4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Ⅱ.CO2捕捉和利用。
(4)CO2的捕捉:利用氨水(NH3·H2O)捕捉CO2,得到高纯度CO2的流程如图。
   
①吸收塔中NH3•H2O常采用雾状喷淋技术,其目的是_______
②再生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
中国科学家已实现由CO2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主要过程如下:
   
①阶段I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甲醇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
   
②阶段Ⅱ的物质转化如图所示。反应a中四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均为1。
   
a.推测分子中氢原子数目:甲醇_______甲醛(填“>”、“<”或“=”)。
b.为使甲醇持续转化为甲醛,反应b需补充H2O2,理论上需补充的H2O2与反应a中生成的H2O2的分子个数比:_______
22-23九年级上·江苏无锡·阶段练习
知识点: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操作目的分析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金属钴(Co)是一种“氢前金属”,金属活动性介于Zn和Cu之间,Co元素常见的化合价为+2和+3。金属Co与酸反应后显+2,Co元素常见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
物质CoOCo(OH)2CoCl2CoSO4Co(NO3)2CoCO3
在水中的溶解性难溶于水的灰绿色固体难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易溶于水形成粉红色溶液难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
(1)根据金属化学性质的一般规律。下列预测合理的是___________。
A.钴能够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H2或者CO能够将钴的氧化物转化为金属钴
C.钴能够与盐酸或者稀硫酸反应
D.硫酸钴溶液中的硫酸锌可以加入钴粉除去
(2)碳酸钴(CoCO3)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粉红色固体,结合所学知识预测,CoCO3能与____(填物质类别)反应,验证预测的实验操作和预期现象是:取CoCO3固体于试管中_______
(3)依据各类物质间的反应规律,根据以下限选试剂,设计一种制备CoCO3的方案(见以下表格)该方案包含两个实验步骤,请完成表格。.
限选试剂:钴粉、氢氧化钴固体、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硫酸、锌片、铜片
实验步骤预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预期反应的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含钴的矿石中提取钴的工艺过程一般是会先用足量的酸进行酸浸,酸浸时,钴的氧化物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I:CoO + H2SO4 =CoSO4 +H2O
反应II:2Co2O3 + 4H2SO4 =4CoSO4 +4H2O +O2
反应III:Co2O3 +Na2SO3+2H2SO4 =2CoSO4 +2H2O +Na2SO4
①反应后溶液中含钴元素的微粒是:_____(填化学符号)。
②已知,反应前含有CoO和Co2O3 的矿石(矿石中钴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9%)的质量为b g 则理论上可以生成CoSO4的质量为______(用含b的式子表示)。
2021 年某市九年级化学实验操作考查“探究金属活动性”,同学们依据所提供的药品设计三种最简实验方案方案探究“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三种实验方案的实施过程如下图所示。请根据实验考查过程完成以下问题: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
(一)根据实验方案可知:
(1). 实验中砂纸的作用是______
(2). 三个实验方案理论上均可行,但是实际实验中方案______不合适,原因是______
(3). 方案三实验,某试管内实验前后的溶液中主要离子的变化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图中“ ”所代表的微粒符号为______
②溶液质量大小关系是:加入前______加入后(填“>”、“<”或“=”)。
(二)同学将三种方案实验后的废液均倒入同一烧杯中,废液为蓝绿色。为避免污染设计以下实验流程回收得到相关氧化物。
   
已知: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等不溶性碱在加热时易分解,生成两种氧化物;
氢氧化物Fe(OH)3Cu(OH)2Zn(OH)2
开始沉淀的pH1.54.86.2
完全沉淀的pH3.26.79.1
加碱液开始溶解的pH

>10.5

(4). “蓝绿色废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种;
(5). 步骤②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 步骤③“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控制 pH 的范围是______
(6). 红色粉末 B 的化学式为______,固体 C 的颜色为______
(7). 步骤⑥加入 NaOH 溶液同时必须控制 pH>13.6,其实验目的是______,以下符合该实验时溶液中的固体质量变化为______(填字母);
   
(8). 步骤⑧“小心加热”必须控制温度在 650℃以下,否则粉末 D 将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气和另一金属氧化物。所以将 9.8g 固体 C 加热,所得固体粉末质量范围是:______≤m<9.8g。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