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适中0.65 引用6 组卷1394
人类研发使用可降解塑料,是防治“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以聚乳酸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一种餐具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完全降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小组对这种餐具组成元素进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这种餐具的组成元素是什么?
【提出猜想】猜想1:这种餐具由碳、氢元素组成,猜想2:这种餐具由_____元素组成。
【查阅资料】硫酸铜粉末吸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实验验证】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餐具碎片,按图连接各仅器(夹特装置已略去),开始实验……

【解释与结论】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根据_____的现象,可证明这种餐具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
(3)实验过程中通N2的作用是_______
(4)测得装置C中餐具碎片的起始质量为0.72g,反应后装置C中硬质玻璃管内无固体残留。装置D增重0.36g,装置E和F一共增重1.32g。经计算确认猜想_______成立。
【评价与改进】小组内有同学指出餐具碎片可能未完全燃烧,产物为CO,CO2,H2O的混合物,从而影响对其组成元素的测定,建议______
2022·内蒙古通辽·中考真题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计算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以下是某小组同学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过程,请你参与探究并帮忙填写空格。
【提出问题】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且不产生新的气体。
【猜想与假设】猜想1:不相等;猜想2:相等。
【实验探究】甲、乙两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分别称量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甲组乙组
实验方案(反应后略)
实验现象有气泡产生,天平指针向右偏转有蓝色沉淀产生,天平指针没有偏转
实验结论猜想1正确猜想2正确
【反思评价】究竟哪种猜想正确?通过讨论,同学们发现甲组中有气体逸出,导致指针向右偏转。得到启示;在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时,凡是有气体生成或参加的反应一定要在__________装置中进行。
【优化装置】同学们对甲组左盘中的反应装置进行了如下三种改进,你认为最佳装置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从另外两种装置中任选一种指出其不足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同学们利用改进后的最佳装置进行再次探究,均得出猜想二正确。进一步分析发现,反应体系中器材和未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保持不变,最终得出结论是:____________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释应用】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均不变,所以质量守恒。应用:某固体物质受热会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三种物质,则该固体物质一定由_________种元素组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