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较难0.4 引用2 组卷95
(1)蚊虫叮咬时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刺激皮肤,兴趣小组同学对蚁酸分解的产物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蚁酸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甲酸(HCOOH),俗名蚁酸,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加热后能发生分解反应;②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固体遇水变蓝。
【作出猜想】课外小组同学对蚁酸的分解产物提出了猜想:猜想一:H2和CO2:猜想二:CO和H2O:猜想三:CO和CO2:猜想四:CO、H2O和H2。经小组讨论大家认为猜想三是错误的,原因为______
【进行实验】将蚁酸分解的产物通入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已排出装置内的空气)。
   
①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中______,证明有水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观察到B中无明显现象,则猜想______错误:
③D中黑色粉末逐渐变红,B中无明显现象,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猜想______正确,写出蚁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交流反思】该实验装置的设计还有一处明显不足,请提出改进措施______(写一条)。
(2)同学们围绕酸的化学性质进行如图一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将A、B试管中的物质全部倒入洁净的烧杯C中(如图二),充分混合后,仅观察到有白色沉淀,无其他现象。结合题目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①图一实验完成后,B试管中的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②小组同学将C中液体过滤后,对所得滤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I: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滤液中的溶质为Na2CO3、NaOH、NaCl
Ⅱ、____________
21-22九年级下·山东济宁·阶段练习
知识点:酸的通性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铜是人类使用最早、应用广泛的金属。
Ⅰ.对古代铜制品认识
如图为出土文物古代青铜铸件“雁鱼灯”。该文物能保存至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选填序号)。
   
a.铜的活泼性弱,不易生锈                 b.深埋于地下,隔绝空气
Ⅱ.铜的化合物制备
辉铜矿主要成分为Cu2S、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均含有少量二氧化硅、氧化铁等杂质。工业上综合利用这两种矿物制备碱式碳酸铜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已知: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1)“浸取”前将矿石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2)“浸取”时,除氧化铁溶于稀硫酸之外,还会发生反应:2MnO2+Cu2S+4H2SO4=2MnSO4+2CuSO4+S+4H2O,则“滤渣Ⅰ”中除了有S外,一定还有__________(写化学式)。
(3)“沉锰”时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Ⅲ.碱式碳酸铜的热分解实验
某碱式碳酸铜成分可表示为Cua(OH)b(CO3)c,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性质和组成,取3.46g样品持续加强热,观察到固体先变成黑色,然后变成红色,同时得到气体。
(1)气体成分的探究
【资料1】ⅰ.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ⅱ.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充分吸收CO2
【实验】将生成的气体通入到如图装置。
   
【现象】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中固体变蓝,说明有水生成,B装置中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说明生成了CO2,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数据】充分吸收生成的气体后测定,A装置增重0.18g,B和C装置共增重0.88g。
【计算】a:b:c= _______________
(2)红色固体成分的探究
【资料2】ⅰ.Cu和Cu2O均为红色固体。ⅱ.Cu2O+H2SO4=CuSO4+Cu+H2O。
【猜想】红色固体可能是:猜想1:Cu;猜想2:Cu2O;猜想3: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ⅰ.取适量红色固体,加入足量稀硫酸,观察到 ____________________ (填现象),则猜想1是错误的。
ⅱ.原3.46g样品加强热反应后测得红色固体质量为2.16g。
【结论】结合以上数据,写出该碱式碳酸铜分解后的生成物:_____________
某校化学课堂围绕课本《实验活动6酸、碱的化学性质》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以下是探究片段,请你参与学习。
(1)向装有生锈铁钉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铁锈逐渐消失,因此盐酸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在进行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时,某一小组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因此未观察到明显现象,该小组同学对此时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成分产生疑问。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第一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HCl
猜想三:有NaCl和NaOH
猜想四:有NaCl、HCl 和NaOH
第二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你认为不合理的猜想是_____
[实验探究]
①第三组同学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加_____溶液,无明显变化,则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②为验证其余猜想,第四组同学分别取该溶液样品按下列方案探究:
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方案一往溶液中滴加____有气泡产生溶液中有HCl
方案二往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有HCl

(3)[得出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同学们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①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给予肯定,同时指出方案二是错误的,原因是______
②小明发现,排除不合理猜想后,选用一种试剂只做一次实验就能同时验证其余猜想,此试剂是:______。(填名称)
(4)[交流讨论]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请你举一个实例说明: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