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较难0.4 引用4 组卷368
同学们进行如图实验时有几组实验失败了,兴趣小组对此实验展开改进研究。

【归因分析】如图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是(写一个):_______
【实验探究】
(1)实验准备:先用排空气法收集三瓶CO2气体,检验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2)实验改进一:如图所示,观察到了预期的实验现象,则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

(3)实验改进二:如图所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中最合理的是_______

(4)实验改进三:如图所示,将透明的实验盒中间用隔板插入细沙分成两部分,将CO2倾倒入倾倒室后,将中间隔板向上提出细沙,观察到燃烧室中_______现象,可证明实验改进成功。

【实验拓展】如图在倾倒室放入氧气传感器并连接电脑。将上图中的CO2换成O2进行气体倾倒,然后一段时间后提起中间隔板,得到倾倒室内氧气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5)实验中“提起中间隔板”操作对应的时间点约在第_______s。
(6)10~25s时曲线快速上升,说明氧气的性质是_______
(7)25~50s时燃烧室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
21-22九年级上·江苏常州·期中
知识点:氧气助燃性及实验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二氧化碳物理性质及实验二氧化碳不可燃、不支持燃烧性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小强将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有气泡冒出。他对所产生气体的成分及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进行探究。
【探究活动一】
老师提示:排水口洗净剂与水作用的生成物中有两种常见的气体。小强设计并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现象:A中有气泡产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1)由此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 ____________ 。B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二】
老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Na2CO4),引导小强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无色溶液x中含有的一种溶质是 __________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小强对溶液x中还可能存在其它溶质作出如下猜想:
①Na2CO3 ②NaHCO3 ③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
资料摘要I: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氯化钙溶液与碳酸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如下反应:Na2CO3 + CaCl2= CaCO3↓+ 2NaCl
资料摘要Ⅱ:NaHCO3溶液呈碱性;碳酸氢钠、碳酸钠分别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
(3)实验验证: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取上述无色溶液X少量于试管中,至不再冒气泡为止,加入足量的氯化钙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无色溶液X中含有 _________
b、取步骤a所得上层清液少量,滴加 __________________无色溶液X中不含 _________

(4)综合上述两个探究活动的结果,小强明确了上述猜想 _________ (填序号)是正确的。
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对过氧化钠(Na2O2)可以作供氧剂的反应产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ⅰ.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2发生反应生成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
ⅱ.2Na2O2+2H2O═4NaOH+O2
ⅲ.NH4C1溶液呈酸性。
Ⅰ.【探究一】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气体。
设计收集生成气体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图中铁架台未画出)。
   
(1)B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_____ ,当观察到C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说明二氧化碳已经除尽。
(2)检验气体: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收集气体的D中发现木条复燃,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气体是 _____
Ⅱ.【探究二】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
【猜想假设】对反应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提出了3种猜想。
猜想1:是氢氧化钠 猜想2:是碳酸钠 猜想3:是碳酸氢钠
请对反应物中有关元素的组成分析,你认为猜想 _____ 是不正确的,你的理由是 _____
【进行实验】排除错误猜想后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种物质,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用试管取少量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溶于蒸馏水中,加入 _____ 溶液,振荡,观察现象。溶液中产生 _____猜想 _____ 是正确的。
【交流反思】
(1)若将人呼出的气体通过如图装置,也可以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请判断这种做法是否合理?答: _____ (填“合理”或“不合理”)。
(2)若向NH4C1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O2,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有 _____ (填化学式)。
小枚同学在探究蜡烛燃烧时发现蜡烛刚熄灭时,总有一缕白烟冒出,这些白烟到底是什么物质呢?于是他在参加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时提出这一问题。
【提出猜想】
小枚同学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CO2);小帅同学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H2O);
小娟同学则猜测白烟是石蜡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固体小颗粒。
【实验探究】他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见图1),目的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同学的猜测。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干冷的烧杯罩住白烟(见图2),烧杯内没有出现___________,证明白烟的成分不是__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燃白烟(见图3,注意不能与烛芯接触),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有可燃性,这为___________同学的猜测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白烟是___________(填写物质名称)的猜测。
(4)若小娟的猜测正确,则蜡烛产生白烟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拓展提升】
(5)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其中温度最低的是___________。将燃着的蜡烛放入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变化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内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蜡烛熄灭是因为容器内的氧气全部被消耗
C.蜡烛熄灭后容器内的气体并不全部是二氧化碳
D.蜡烛熄灭的原因是容器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