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实验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19
超氧化钠(NaO2)是一种固体供氧剂,可应用于家庭急救。超氧化钠在常温下分别能与CO2、H2O、HCl发生反应,均可生成O2。为了验证CO2能跟NaO2反应生成O2,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实验。(已知:超氧化钠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1)超氧化钠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一种白色固体,则该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____
a、NaCl b、NaOH c、Na2CO3 d 、NaHCO3
(2)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B装置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________;表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超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______;请将C装置中导管补画完整。________
(4)F是利用W管进行微型实验的装置。实验过程中微热a、b处,观察到a处红磷不燃烧,b处白磷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什么?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取少量D中固体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有气泡产生。为验证该水溶液中含有的氢氧化钠,他再向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于是该同学得出“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的结论。请简述该同学的验证实验设计不合理的原因。________
(6)若要用超氧化钠与水反应来制取72g氧气,请计算理论上需要超氧化钠的质量。________
2021·河南开封·一模
知识点:不含杂质的化学方程式计算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及净化实验探究燃烧条件气体净化、干燥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化学学习小组开展项目式学习——铁生锈条件探究实验的改进
一、取三只试管,各放入一根洁净无锈的铁钉。然后按如图所示加入药品。静置一周,观察现象。

(1)将实验所用蒸馏水煮沸并迅速冷却的目的是_____
(2)前四天无现象,第五天才观察到A试管中在水面处铁钉表面出现红棕色的锈,而B、C试管中铁钉表面无变化,通过对比得出铁生锈必须同时____接触。实验也说明在常温下,在干燥的空气中,铁_____(选填“容易”或“很难”)与氧气反应。
(3)为缩短实验观察时间,学习小组同学对装置进行改进(如图)。向甲装置中加入二氧化锰,向分液漏斗中加入10%的过氧化氢溶液,丙试管为湿润的铁丝球。

①从安全角度考虑,乙装置中的干燥剂最好是_____
a氢氧化钠                 b.氯化钙               c.氧化钙
②打开各处活塞,5分钟后观察到铁丝球表面出现红棕色的锈,与A装置对比,说明铁生锈的快慢与___有关。
③小明同学认为②的结论不严谨,理由是___
二、镁在空气中燃烧。
点燃条件下,镁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镁在高温状态下还能与氮气、二氧化碳和水发生化学反应。
(4)镁燃烧引发的火灾扑灭方法是_____
(5)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Mg3N2)。若2.4g镁在干燥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质量为ag(镁与CO2的反应忽略不计),则a的取值范围是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