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38
兴趣小组想深入探究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进行如下活动:

【活动一】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CO2
向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__________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CO2
【活动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已知:CO2能与NaOH反应)
兴趣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锥形瓶内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实验前注射器内液体体积为50mL,向锥形瓶内注入少量液体后,注射器内的液体开始被自动吸入锥形瓶,完全反应后,注射器内NaOH溶液的体积为30mL。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活动三】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
兴趣小组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注射器及玻璃管内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
1实验中需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在操作中如何判断装置中的O2是否反应完?__________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为16%。
【实验反思】①活动三所用方法与教科书上“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的方法相比,优点是: 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②小组同学准确测量人体呼吸前后气体的体积分数如下表所示:

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其他
呼入气体78%21%0.03%0.06%0.91%
呼出气体75%15%3.68%5.44%0.88%
你认为呼吸过程中,氮气含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_____
20-21九年级上·安徽六安·期中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探究人体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实验的设计与评价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利用燃碳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时(如图装置),发现一个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后,进入集气瓶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分数仍然小于1/5。

(1)教材中利用燃烧红磷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选择该药品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不准确呢?
【猜想与假设】他们分别作了如下猜想:
甲同学:可能是木炭取的量过少;
乙同学:可能是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小组同学发现实验结束后,燃烧匙中还有残留的黑色固体,都认为____同学的猜想不合理.
【查阅资料】
①木炭、棉花和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停止后,残留氧气的体积分数高达14.0%、8.0%和16.0%;
②一氧化碳不能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乙同学又利用上述装置设计了如下实验,请你横线上填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1.将足量木炭点燃,迅速插入集气瓶中 /木炭燃烧没有消耗完集气瓶中的氧气
2.待冷却后,将燃着的_________(填“棉花”或“蜡烛”)再伸入该集气瓶中 _______________

【交流与反思】
(2)丙同学使用了一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测得木炭、蜡烛分别在密闭集气瓶里燃烧停止后,瓶内一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曲线如图乙。根据此曲线图分析用上述装置不能准确测出氧气体积分数的原因是__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甲同学实验探究如下:
(1)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实验操作】选用20mL的试管,按图连接装置,将注时器的活塞停在10mL刻度处。在试管中放入一定量的红磷,点燃酒精灯,实验结束打开弹簧夹,注射器的活塞停留在7mL处。实验中试管内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试管内剩余的气体主要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
(2)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同学们分析认为,造成该实验误差主要原因是因为_______。(写一条即可)
(3)甲同学提出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原因是_______。(用化学变化文字表达式表达)
乙同学实验探究如下:
(4)正式开始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10mL刻度处推至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1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
(5)夹紧弹簧夹,点燃红磷,实验结束后打开弹簧夹,可以观察到针筒活塞会从原来的1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到约6mL刻度处。则乙同学此次测定氧气体积分数为_______
丙同学实验探究如下:
(6)检查装置气密性之后,打开弹簧夹,点燃红磷,实验结束后,如果观察到针筒活塞会从原来的10mL刻度处慢慢向左移到约_______处。也能说明实验是成功的。
(7)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是_______
A.装置气密性不好   B.红磷的量不足   C.注射器润滑效果不佳
“富氧空气”是指氧气含量高于普通空气的气体,可用于航天、医疗、炼钢等。某化学小组欲混制“富氧空气”并开展相关探究。
实验一:混制“富氧空气”
(1)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式表达式为______。将制取的氧气及一定体积纯氮气混合制100mL“富氧空气”。
实验二:测定“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如图(集气瓶中“富氧空气”体积为100mL,底部留有少量水,燃烧匙内红磷足量)。操作如下:

①往量筒内加入适量水,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80mL:
②用电点火装置点燃红磷,充分反应:
③打开止水夹,最终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38mL。
回答下列问题:
(2)本次实验测得“富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______
(3)气球在实验中的作用______
(4)若操作③量筒读数时俯视,则测得氧气的含量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实验三:研究“富氧空气”的应用
通过重油、褐煤在氧气含量不同的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下图:

(5)结合图1,说明空气中氧气含量与燃烧产生的温度的关系______
(6)结合图2,简述减少燃料燃烧尾气污染的措施______
实验四: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再探究
(7)小组同学想探究用不同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测定氧气含量方法的优劣。他们用足量的蜡烛、红磷和白磷分别在相同体积与状态的空气中燃烧,用氧气探测器测定容器中剩余氧气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三个实验效果最好的是蜡烛,因为它反应速率最快
B.三个实验效果最好的是红磷,因为它消耗氧气最彻底
C.三种物质中,白磷能在更低浓度的氧气中燃烧
D.若用这三种物质做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含量偏高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