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实验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40
小明利用下列装置对物质燃烧进行四个实验的探究,实验探究过程和观察记录如下:(资料:石灰石和稀盐酸在常温下可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1)实验操作及记录:
实验操作现象
实验一根据装置图组装仪器,不点燃酒精灯硫不燃烧
实验二点燃酒精灯硫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实验三①更换燃烧管(装有等量硫粉),挤压滴管A使产生的气体通过燃烧管,为了确定燃烧管中的空气已排尽,尾气处理接口C处应该与D装置的___________端用橡皮管相连(填字母),当看到D中澄清石灰水___________,可认为燃烧管内空气已经排尽。
②点燃酒精灯
硫不燃烧
实验四①更换燃烧管(装有等量硫粉),拆除D装置,挤压滴管B,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
②使气体通过燃烧管一段时间后,在C处______(填实验操作和现象),可认为燃烧管内充满了氧气。
③点燃酒精灯
硫燃烧,发出了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2)实验分析及结论:
①对照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现象,小明同学认为硫燃烧发生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
②对照实验二和实验三的现象,小明同学认为硫燃烧需要助燃剂。
③小明发现实验二和实验四的现象有所不同,通过分析,可知反应的剧烈程度与_____________有关。
20-21九年级上·江西南昌·阶段练习
知识点:硫在氧气中燃烧及其实验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实验探究燃烧条件根据现象推测结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填字母,从装置A--E中选择),还缺少一种实验用品,其作用为_____。写出高锰酸钾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
(3)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用B装置来制取氧气,反应后要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应对反应后的混合物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洗净、干燥。
(4)用F装置做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燃烧结束后取出燃烧匙,立即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并振荡,若将集气瓶倒转,发现玻璃片被“吸住”而不掉下来(如图甲),则F装置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为了完成上述实验,用10mL量筒量取6mL的NaOH溶液,读数时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应与乙图中_____处(填“a”或“b”)刻度线保持水平。
(5)我们知道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否一定需要纯氧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某化学探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Ⅰ.取5个大小相同的集气瓶,分别编号1、2、3、4、5,并分别使瓶内留有占集气瓶10%、20%、30%、40%、50%的水(余下的为空气),用玻璃片盖住,并倒扣于装有水的水槽中。
Ⅱ.分别用排水法向上述5个瓶中通入氧气,小心把5个瓶内的水排完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取出正立放好。
Ⅲ.分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5个瓶中,现象如下:
编号12345
现象微亮很亮复燃复燃
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从观察到的现象可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需氧气的最小体积介于_____ 号瓶和_____号瓶之间。
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后,4号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
为了环境保护和实验效果明显,课本上的一些实验需要改进,以下是改进的几个实验,根据要求完成实验:
(1)某同学对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做了如下图所示的改进,已知SO2可以溶解在NaOH溶液中。
   
①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火焰的颜色为_________。其生成的二氧化硫是形成_______的主要物质(填“酸雨”或“臭氧空洞”)
②下列鉴别SO2和O2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观察两种气体的颜色                    B.闻两种气体的气味
③该改进实验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改进实验,用适量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原实验中集气瓶里的水。
   
①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代替原集气瓶里的水,其优点除了使实验更简便外,还有______
②实验中可观察到铁丝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并放出大量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展开探究。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1、图2),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常常远低于21%   
【实验改进】甲同学认为误差主要是由实验装置造成的,于是改用图3装置进行实验。
   
按图3装置实验,点燃红磷的方式不同于图1,而是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与图2装置相比,图3装置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____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