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29
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复习物质的性质与制取,课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
探究1: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恰好中和
(1)探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得pH=8,说明氢氧化钠过量。
(2)验证: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解释与结论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铁溶液。__________证明研究结论正确
写出(2)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探究2:研究常见物质制取一制取氢氧化钠溶液
小京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小欢同学却说:“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只含有氢氧化钠。”他提出了如下实验:
小欢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发现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了,于是得出结论:无色溶液中只含有氢氧化钠。小妮同学认为小欢的实验方案也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只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______________
小妮同学设计了另一个实验证明了无色溶液中确实只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无色溶液中确实只含有氢氧化钠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烧杯内物质过滤,滤渣回收,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_____________进行处理后再排放。
18-19九年级上·黑龙江绥化·期末
知识点:无明显现象的中和反应的判断碳酸根离子的验证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产生探究兴趣.
(一)以下是第一组同学“探究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是否发生反应”的实验过程.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 _____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1所示:
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 _____ (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 _____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 _____
③B到C的过程中,烧杯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_____ (填离子符号).
(3)丙同学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
(4)丁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物质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可行的是 _____
A pH试纸 B BaCl2 C 无色酚酞试液 D KNO3
(二)老师让第二组同学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下面是来自不同小组的三位同学的实验过程,请你帮助他们分析、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与探究】

(1)欢欢同学先按图2所示的方法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
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请你指出欢欢同学操作中的错误: _____
(2)迎迎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又倾倒了一些稀硫酸 之后,她想起还没有加入指示剂,于是又补加了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发现溶液仍呈无色,于是她认为此时恰好完全反应.你认为迎迎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 _____
(3)妮妮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又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但在滴入稀硫酸的过程中,妮妮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你帮助她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 _____ . (写一条即可).
【反思与评价】
请你帮迎迎想一想,要想证明她得出的“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是否正确,应选择的试剂是 _____
[拓展与应用]请举一例说明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