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学探究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94
如图1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装置,据图回答问题:

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是因为______。将带火星的木炭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实验现象是______
实验室制取氨气:固),要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氨气,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为探究氨气的性质,按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黑色粉末变红,白色无水硫酸铜变蓝,同时反应中还有一种气体单质生成。
【查阅资料】氧化亚铜是红色固体,易与稀硫酸反应:
【提出问题】得到的红色物质是什么?
【猜想】①是Cu;②是;③是______
若猜想①成立,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说明具有还原性。
【设计实验】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红色物质中是否存在______
2018·山东淄博·二模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气体制备综合考查设计实验探究物质的成分气体发生、收集装置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化学社团的同学在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图1所示的实验。

(1)图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锌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实验过程中小辰意外发现:当两种金属发生触碰时(如图2),铜片表面产生了气泡。
【提出问题】图2中铜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是什么?
【作出猜想】同学们对产生的气体进行了以下猜想:
小知猜想是二氧化硫;小辰猜想是氧气;小彬猜想是氢气。他们作出猜想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
【查阅资料】
(1)将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平行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产生气体。该反应过程中金属失去的电子通过导线发生了转移。
(2)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设计并进行实验】他们设计了图3装置进行实验,将产生的气体分别通过导管与图4中的装置连接,验证自己的猜想。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小知连接导管a与导管d,向品红溶液中通入气体一段时间__________小彬的猜
想正确
小辰选用正确方法收集气体一段时间后,向试管内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小彬连接导管a与导管_________(填序号),收集气体后用拇指堵住试管口,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拇指点火气体燃烧,听到轻微的“噗”声
【教师释疑】图1实验中,锌与稀硫酸反应,锌失去电子,酸溶液中氢离子在锌片表而获得电子生成氢气。
【学生感悟】图3实验中,酸溶液中的氢离子从铜片表面获得__________(选填“锌”或“铜”)失去的电子生成了氢气。
【得出结论】图2中两种金属触碰后铜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延伸应用】制造钢制船闸门时,为防止铁被腐蚀,常在钢闸门表面安装比铁更活泼的金属。这种金属可以是__________。(填序号)
A.锌                           B.铜                           C.银
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装置。
【提出问题】木炭还原氧化铜产生什么气体?
【提出猜想】
(1)产生的气体有三种情况
猜想一:CO;猜想二:CO2;猜想三:___________
【设计方案】实验前后分别对两支试管里的物质进行称量,数据设计如下:
称量对象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M1M2△m1即(M1-M2
试管+澄清石灰水M3M4△m2即(M4-M3
(2)若△m2=0,则猜想___________成立。
(3)若猜想二正确,理论上△m1与△m2的关系是:△m1___________△m2(填“>”“<”或“=”)。
【实验并记录】实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称量对象反应前质量反应后质量质量差
试管+固体混合物69.8g65.4g△m1
试管+澄清石灰水118.9g122.6g△m2
同学们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4)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应产生C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原因二: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C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经查阅资料知道:木炭还原氧化铜直接产生CO2气体,该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
(7)本次实验结果与资料显示不一致,对其可能原因有同学提出下列分析,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_(填选项序号)。
A.装置不漏气B.装置内还有CO2气体未被吸收
C.澄清石灰水吸收了空气中部分CO2D.生成的CO2部分与过量的C反应生成了CO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