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0 组卷245
请依据下表中太阳系部分行星的相关数据,回答问题:
金星地球火星
与太阳间平均距离(106千米)108150230
表面平均温度(℃)约47015-30
已知卫星个数(个)012
绕日周期(年)约0.611.9
自转周期(日)约24311

(1)行星表面平均温度与行星离太阳远近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颗行星中,在______________上“年”比“日”短.
知识点:星空世界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物质的结构和尺度宇宙万物,从浩瀚星空到我们生活的地球,从莽莽大山到滔滔江河,从高大的建筑物到构成物质的微小的分子、原子,都有一定的尺度,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对看不见的微观世界的探索,不懈地追寻构成整个世界的最小粒子正是这种探索的集中体现。在中国科技馆“物质之妙”展区,通过图甲、乙所示的展品能够使我们了解一些人类探索微观粒子的历程。
图甲的展品中,当同学按动启动按钮,然后旋转磁铁转盘,我们会发现管中的射线(绿色的光)并观察到射线(绿色的光)的路径随着磁铁转盘的转动而发生变化。早在年,汤姆孙就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作用下的轨迹确定出阴极射线中的粒子带负电,并测出其荷质比,为人类认识微观世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图乙的展品中,圆形展台的正前方是一个接收屏,后面是一个玻璃罩,玻璃罩里边放置了一个金箔片,再往后是一个模拟产生粒子射线的装置。按动按钮,模拟装置会发出射线,沿着圆形轨道移动接收屏,同学们可以看到接收屏在射线的正前方时屏中的光点较多,逐步移动接收屏发现屏中的光点变少,也就是接收的粒子的数量变少。这个实验模拟了卢瑟福的金箔实验,又称粒子散射实验。
根据卢瑟福做过的粒子散射实验,可以估算出原子核的直径约为,原子直径大约是,所以原子核的直径大约是原子直径的万分之一,原子核的体积只相当于原子体积的万亿分之一。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万物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尺度,都需要占据一定的______
(2)汤姆孙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______
A.电子 B.原子 C.原子核 D.质子
(3)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______
A.银河系、地球、原子、分子
B.太阳系、银河系、原子、原子核
C.太阳系、地球、电子、原子
D.银河系、太阳、原子、原子核
请根据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宏观到微观


仰望星空,群星闪耀,宇宙到底有多大呢?目前人类利用哈勃望远镜所观测到的空间最远已达1026m的宇宙深处。宇宙中有数十亿个星系,银河系只是这数十亿星系中的一个。银河系中的太阳系是由太阳与围绕它运行的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组成。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目前科学家们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已到达10-17m的微观领域,且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公元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对他的学生说道:“你们看见远处那片树林了吗?由这里望去,它像一堵密不透风的绿墙。但走近一看,穿过它并不困难,它表面上是一堵坚硬的绿墙,其实是树干和枝叶编成的疏网……正像绿墙是由树干和枝叶组成似的,大自然的万物都由看不见的微小粒子——原子构成。”19世纪初道尔顿提出了真正科学的原子学说。19世纪70年代,人们通过对气体放电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了阴极射线。19世纪90年代,汤姆孙发现了阴极射线是由速度很高的带负电的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就是“电子”,这说明了原子是可分的。20世纪初,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即原子的中心是带正电的原子核,占很小的体积,但其密度很大,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带负电的电子在不同的轨道上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一样。之后,科学家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发现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的粒子组成的。自20世纪中叶起,人类为了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制造了各种类型的加速器,又发现了μ子,π介子、K介子、Λ超子、Σ超子及τ子等400余种粒子,这些粒子是比原子核更深层次的物质存在形式。
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永无止境,探索永不停止,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还有待于人们去揭开。
(1)下列各项排列中,按照尺度的数量级由大到小排列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银河系、地球、原子、太阳系
B.太阳系、银河系、生物体、原子
C.太阳系、地球、电子、原子
D.银河系、地球、原子、原子核
(2)自从汤姆孙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原子结构的模型,下图中所示的三种模型中与核式结构模型最为相似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实心球”模型 B.“枣糕”模型 C.“行星”模型
(3)上述文章中,德谟克利特给他的学生讲解时所说的话,体现了一种常用的物理学方法,以下研究过程采用了这种方法的是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不同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
B.把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的时间的比值定义为速度
C.水压使水管中形成水流,类似的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