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普阅读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425
阅读短文,解答问题。

神舟十号

北京时间2013年6月11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如图甲所示是运载火箭的发射场景,火箭的总长度为58m。图乙为监控系统先后间隔2s拍摄到的火箭点火后竖直向上做直线运动过程中带有比例标尺的位置照片。

神舟十号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与天宫一号进行自动交会对接,在对接后的组合体飞行期间,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还完成了太空授课。如图丙所示是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授课时做的水球实验,通过水球我们可以看到她的“倒影”。组合体完成飞行任务后,飞船撤离并返回着陆场。神十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中国人向着熟悉太空、利用太空、享受太空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


(1)“神十”在太空飞行时,不论白天还是黑夜,都能利用__________照相机拍摄地球表面的照片;为改善载人航天时周围环境的卫生条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科学家正研究对长期航天时的航天员适当进行___________照射;(以上两空均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
(2)在太空中聂海胜感觉周围一片寂静,这说明声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宫一号”的电池靠接收太阳光工作,这说明光具有_______________
(3)为能够储存较多数量的燃料,运载火箭常采用液态燃料,与气体打火机中的燃气一样,都是通过_____________(选填“压缩体积”或“降低温度”)的方法使燃气___________(选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火箭发射时,会产生频率低于20Hz的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这种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因此,发射火箭时人群需要远离发射场;
(4)依据图乙照片上的比例标尺可推算:在这2s内火箭升空的速度为______m/s;
(5)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倒影”会变大
(6)安装在神舟十号轨道舱内的摄像机拍摄到了一颗擦身而过小行星,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如图丁所示(镜头的焦距不变),在此过程中,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在变______(选填“大”或“小”),摄像机的镜头在________(选填“前推”或“后缩”)。
17-18八年级上·江苏徐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压缩体积液化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照相机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短文,并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技术


有着“冰丝带”美誉的国家速滑馆,是2022年冬奥会北京赛区的标志性场馆(如图甲所示)。它是全世界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蒸发制冷技术”的冬奥场馆,这种技术,被视为目前最先进、最环保、最高效的制冰技术之一。

二氧化碳制冷的原理和普通空调中的制冷剂循环类似(如图乙所示):二氧化碳在常温常压下是气态,但在施加一定高压后,二氧化碳会变为临界状态的流体;这些流体随后被送到需要制冷的区域,在其蒸发过程中会大量吸热,进而达到降温制冷的目的。这种技术最关键的特征是大气友好性。与氟利昂类制冷剂相比,二氧化碳制冷剂不会引起臭氧层破坏,其温室效应也远低于氟利昂类人工合成制冷剂。此外,二氧化碳制冷的能效也比传统制冷系统更高。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还具有无异味、不可燃、不助燃的优点,其安全性更高。除了制冷,“冰丝带”还配置了一套先进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用以高效回收制冷系统所产生的余热,为场馆除湿、冰面维护浇水及运动员日常所需等场景提供近70℃的热水。在全冰面运行的情况下,“冰丝带”仅在制冷环节每年就能节电200余万度,相当于北京6000余个家庭一个月的用电量。由于在整个制冷过程中碳排放趋近于零,这堪比种下超过120万株树木实现的碳减排量。因此,二氧化碳制冷技术更加符合北京冬奥会“绿色、节能、环保”的办会理念。请回答:
(1)二氧化碳在制冷盘中的状态是 ___________(选填“气态“、“液态”、“气液混合态”);
(2)压缩机是通过 ___________的方法使二氧化碳发生 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此过程需要 ___________(选填“吸热”、“放热”);
(3)二氧化碳在膨胀阀中的内能 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压缩机中的内能:
(4)在全冰面运行的情况下,“冰丝带”在制冷环节每年能节约电能约 ___________J;已知利用燃煤发电的效率约为40%,那么“冰丝带”每年相当于节约燃煤约 ___________t。(燃煤的热值约为3.0×107J/kg)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气体的临界温度


所有的气体都可以发生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以液态形式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的临界温度是374℃,酒精的临界温度是243℃,因此在常温下它们通常以液态形式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的临界温度是,氮的临界温度是,所以我们时常认为它们是气态。
城市的各大小区都有接通天然气管道,我们通常使用运输LNG(液化天然气)的运输船通过海上运输,运输船运输途中一般要将天然气冷却至是天然气在常压下的液化温度,天然气的要分是甲烷,是甲烷的临界温度。
(1)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____________
(2)在食物包装袋里填充氮气可延长食物保质期,在常温下氮气______(能/不能)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沸点是,氮气的沸点是,氦气的沸点是,从液化空气中提取这些气体,当温度升高时,液化空气中首先汽化分离出来的是______
(3)气体打火机里的燃料主要成分是丁烷,临界温度为151℃,常压下沸点(液化温度)是,所以丁烷常压下是______(气态/液态/固态)。
(4)判断题(请在对应的横线用符号“√”或“×”标注)
①100℃以下也有气态的水______
②天然气在常温下加压是无法液化的______
(5)如图所示为某种物质在不同压力和温度下的状态图,实线上下分别表示该物质所处的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温度在熔点与临界温度之间时,实线下方为气态
B.温度在熔点与临界温度之间时,实线上方为气态
C.只有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时才是气态
D.温度介于熔点和临界温度之间时都为液态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