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实验题 较易0.85 引用1 组卷74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民用两支相同的蜡烛、一块玻璃板、支架、一张白纸、一个光屏、一把刻度尺及火柴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必须选用玻璃板而不是平面镜的原因是_________(选填序号);
A.玻璃板比平面镜的成像更加清晰
B.玻璃板只透光不反射光
C.透过玻璃板可以看见后面的蜡烛
D.蜡烛经玻璃板可成虚像
(2)小民把蜡烛放在图乙中A1、A2、A3三个不同的位置进行实验,确定了最清晰的像所在的位置,在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情况下,将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经过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小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实验次数

1

2

3

平均值

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物距)/cm

5.02

7.40

8.67

7.03

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距)/cm

4.68

7.05

8.33

6.6

①请对小民数据处理的方法发表你的见解:_________
②实验中物距和像距的差异比较大,小民根据纸上记录的痕迹还原了测量过程,如图乙所示,发现原因是_________的距离测量不正确;
(3)正确完成三次实验后,同组的小军将蜡烛放到A4的位置,此时,小民发现在玻璃板前右侧观察才能看到像。接着老师展示了如图丙所示的现象:在一只桔子和平面镜之间挡了一张白纸(纸的面积小于平面镜的面积),根据上面的探究,桔子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平面镜中成像。
2024·山东·三模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小红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发现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表明像与物的______
(3)在探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时,小红移去后面的蜡烛B,在其所在位置放一光屏,此时她应该______(选填“透过玻璃板”或“直接”)观察光屏,她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
(4)将蜡烛A从甲位置移到乙位置,如图(b)所示,则它的像的移动是______
A.由④到①
B.由①到④
C.由③到②
D.由②到③
(5)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察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cm;
(6)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是一位同学测量的四组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中刻度尺的使用以及读数均正确,但是分析数据时发现第二组的数据有较大的偏差,你认为造成这个偏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实验序号

1

2

3

4

物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02

25.60

28.50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5.30

23.15

25.60

28.50


A.选用的玻璃板太厚
B.选用的玻璃板太薄
C.在判断蜡烛乙与蜡烛甲的像是否完全重合时出现了较大偏差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