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普阅读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0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半导体温差发电技术


半导体温差发电的基本原理是塞贝克(Seebeck)效应,即处在温差环境中的两种金属导体(或半导体)相互接触时,接触面上的电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且电子的扩散速率与接触区的温度差成正比。因此,只要保持两接触导体间的温差,电子就能持续扩散,两种导体之间就会形成稳定的电压,温差越大,电压越大。这种效应所形成的电压很小,通常只有毫伏甚至微伏级别,其能够输出电流也比较小。
常用的热电转换单元是用P型和N型半导体材料组合做成的。P型半导体材料和N型半导体材料的载流子(导电微粒)极性不同,因此在相同温度梯度的作用下,P型半导体材料和N型半导体材料两端将产生极性相反的电压。利用此特性,将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交替连接,就构成如图甲所示的热电转换单元。通过多个单元的串并联组合,即可增大其输出电压和电流,构成如图乙所示的规模发电组件。

(1)温差发电是将__________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2)如果把图中PN型半导体分别看成是干电池,则N型半导体的上端是__________极;
(3)如果将图甲中的负载R换成一只毫伏表,那么电热转换单元能够制成__________(测量工具);
(4)当温差发电机热端与冷端的温差减小,它的发电功率会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3-24九年级上·江苏连云港·期末
知识点:电流方向的规定电压表的结构与使用方法能量的转化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半导体二极管
半导体二极管主要由P型区域、N型区域、接线端、外壳组成,其结构示意图及电路符号如图甲所示。

如图乙是半导体二极管的工作原理图,N区域内含有容易形成电流的自由电子,而P区域内含有可让电子停留和经过的位置(空穴),若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半导体二极管的正、负接线端相接时,N区域内电子通过分界面向P区域扩散,占据空穴;电池负极将发出大量电子补充到N区域,使电路形成通路,半导体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呈良好的导电性,反之,若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半导体二极管的负、正接线端相接时,半导体二极管处于截止状态,电路中没有电流。
(1)半导体二极管未接入电路时,含有容易形成电流的自由电子的是___________(P/N)
(2)将电池的正、负极分别与半导体二极管的负、正接线端相接时,半导体二极管处于___________
A.导通状态,两端电压为0             B.截止状态,两端电压为0
C.导通状态,两端电压不为0             D.截止状态,两端电压不为0
(3)半导体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时,其内部电流___________
A.从P区域流向N区域,电子从N区域向P区域移动
B.从P区域流向N区域,空穴从P区域向N区域移动
C.从N区域流向P区域,电子从N区域向P区域移动
D.从N区域流向P区域,空穴从P区域向N区域移动
(4)在如图丙所示电路中,闭合开关S,则灯泡___________
A.L1、L2都发光                    B.L1、L2都不发光
C.L1发光、L2不发光             D.L1不发光、L2发光
(5)某取暖器内部的电路简化图如丁所示,小明将取暖器接入家庭电路,闭合S1和S2,流过电热丝的电流变化如图戊所示(电流从左向右流过电热丝为正,从右向左流过电热丝为负),在戊图中画出闭合S1、断开S2时流过电热丝的电流变化。(     )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