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综合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83
北京时间2022年4月16日09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三名航天员落地后表示“感觉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于2021年10月16日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随后与天和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3名航天员进驻核心舱,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驻留,创造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航天员在轨飞行期间,先后进行了2次出舱活动,开展了手控遥操作交会对接、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等多项科学技术实(试)验,验证了航天员长期驻留保障、再生生保、空间物资补给、出舱活动、舱外操作、在轨维修等关键技术。利用任务间隙,航天员还进行了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以及一系列别具特色的科普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神舟十三号返回地球可以说是过程复杂、惊心动魄,要依次经过轨返分离、推返分离、再入、过黑障区、开降落伞、开着陆缓冲发动机等关键飞行事件及环节,返回过程还要经过严酷的空间环境和轨道条件的考验。
   
(1)甲图是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后的场景,由图可知,返回舱的高度约为______(填序号:A.3km;B.3m;C.30cm;)
(2)航天器外壳要求轻巧、耐高温,所以航天器外壳选用密度______(大/小)、熔点______(高/低)的材料。
(3)图丙是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的图像,返回舱在BC段受到摩擦力和重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4)返回舱着陆前减速下落,此时返回舱的机械能______(“减小”、“增大”、“不变”)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航天员在空间站内对话,不需要电话等设备对方也能听见
B.在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加速下落的过程中,航天员相对于返回舱是静止的
C.返回舱与大气摩擦,表面物质将会烧毁,物质在熔化、汽化、升华过程中要放出热量
(6)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将与空气发生剧烈摩擦,重力做功的40%会被被返回舱外层防热吸收,假设返回舱总质量为3×103kg,返回舱外层防热涂料质量为200kg,涂料比热容为,进入大气层后,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如图丙所示,在图中AB阶段,涂料升高的温度为______℃。(g取10N/kg)
2022·新疆乌鲁木齐·二模
知识点:力与运动的关系辨析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发生变化计算物体温度变化时的吸放热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阻力

在赛车界中有这么一句话:“谁控制好空气,谁就能赢得比赛!”。这里所说的空气,指的就是空气阻力,物体在流体(气体、液体)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作用,该阻力叫做流体阻力。流体阻力大小跟相对运动速度大小有关,速度越大,阻力越大;跟物体的横截面积有关,横截面积越大,阻力越大;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头圆尾尖(这种形状通常叫做流线型)的物体所受阻力较小。
雨滴从高空由静止下落,速度会越来越大,所受空气阻力也越来越大,下落过程中受到的空气阻力与雨滴(可看成球形)的横截面积S成正比,与下落速度v的平方成正比,即(其中k为比例常数)。下落一段距离后,当阻力大到与重力相等时,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速度通常被称为收尾速度。一般而言,直径为0.5mm的雨滴的收尾速度约为2m/s。
(1)关于流体的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飞机为了减小阻力,应做成头尖尾圆的形状
B.降落伞从空中下落时因横截面积较大,更利于增大空气阻力
C.赛车要赢得比赛,应设法减小空气阻力
D.海豚等海洋动物能在水中高速前径,是因为它们的横截面积较小,阻力较小
(2)某雨滴的收尾速度为5m/s,当该雨滴的速度为4m/s时,其所受到的重力______(只要求填写字母:A“大于”、B“等于”或C“小于”)空气阻力;质量大的雨滴和质量小的雨滴的收尾速度谁大?______(只要求填写字母:A“质量大的雨滴”、B“质量小的雨滴”或C“一样大”)
(3)人造地球卫星一般不需要设计成流线型,这是因为______
(4)下列能大致反映雨滴下落速度v、所受到的空气阻力f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像为______

(5)已知球体的体积公式为r为半径);若某次下雨,最大的雨滴直径为1mm,则这次下雨,雨滴最大的落地速度约为______m/s。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