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实验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1
小明在探明了平面镜成像的部分特点之后,进行了思考:①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如何?②物的移动对像有什么影响?针对上述问题,小明进行了如下探究。
(1)探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小明在玻璃板下方放一张白纸,画好玻璃板的位置,把物放在A、B、C三个不同的位置进行实验,做好物与像的位置标记,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记录结果,你认为要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_________
   
(2)探究物的移动对像的影响。小明将玻璃板按东西方向放置,①把物体水平向东移动,可观察到像水平向_________移动,②把物体竖直向上移动,可观察到像竖直向移动,③把物体向下移动,可观察到像向________移动,④小明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如果物体以1c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那么物体的像也会以1cm/s的速度远离平面镜。你认为小明的推测_________正确的。
21-22八年级上·江西上饶·期末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操作过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3cm,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选用______(选填“茶色”或“无色”)玻璃板效果更好;
(2)在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以此来确定蜡烛A成像的位置,这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看到的B蜡烛的“烛焰”高______cm;
(4)实验过程中,小成同学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A的像完全重合,可能原因是______
(5)小成在B蜡烛的位置放光屏,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
(6)小芳同学为了进一步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cm的玻璃板(P、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①在实验中小柯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______(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②小柯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

物距u(厘米)

5.0

6.0

7.0

8.0

像距v(厘米)

4.5

5.5

6.5

7.5

然后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______,由数据可知玻璃板的厚度为______厘米。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