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普阅读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6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2021年12月9日下午,中国空间站直播天空授课圆满完成。天宫课堂上,航天员王亚平在翟志刚、叶光富的协助下,做了四个和水有关的实验,活泼可爱,妙趣横生,让观众感觉太空真奇妙。其中的“水球光学”的实验,更是吸引了同学们的眼光。在实验过程中,王亚平往水膜里注水,水膜“鼓”起来如同一个水球。给水球中注入空气,空气在水球中形成一个气泡。透过水球和气泡就得到一个正立的王亚平和倒立的王亚平同时出现的奇观,让大家领略到了科学的魅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双重人像”的现象呢?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
水球在失重环境下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保持形态,并且由于其折射率和空气不同,从而使得光线在穿过时产生折射,形成汇聚效果,这就形成了一个凸透镜。物体在穿过这个透镜后看来就呈现倒立的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王亚平和叶光富之间的那个水球,会让眼中的彼此呈现一正一反的视觉效果。
其实,我们可以在地面上用透明的水瓶装满水模拟这个实验:在一定距离外,透过水瓶所看到的世界是左右颠倒的。
在水球中注入空气球形成“双重人像”的实验有很高的操作难度。由于失重,空气球不会因为受到浮力而移动。在注入空气球后,由于空气球的半径更小,水球的半径更大。若透过水球中的空气球观察物体,空气球前后的水相当于形成了两片凹透镜,使得光线穿过时发散,从而可以观察到正立、缩小的物体。在一定距离外,透过近视眼镜片也可以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请完成下面的问题:
(1)实验中成的倒立的航天员的像,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______处形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的原理;
(2)往水球注入空气后,和水球共同构成了两片______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正立、缩小的像;
(3)航天员在太空实验室所做的“双重人像”实验,是利用光的______现象。(选填“反射”或“折射”)
21-22八年级下·内蒙古赤峰·阶段练习
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透镜的特点与分类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短文并回答下列问题:

光的全反射


研究表明,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物理学规定:发生折射时,某种介质的折射率,等于光在空气(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与光在这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之比。所以光在不同介质中折射率不同,我们把折射率较小的称为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大的称为光密介质。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例如,空气、水和玻璃三种介质相比较,水对空气来说是光密介质,对玻璃来说则是光疏介质。当光由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光密介质斜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如图1),如果入射角不断增大,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远,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线却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线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这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当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如果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时,就会发生全反射现象。光从水射入空气的临界角是48.8˚,光从玻璃射入空气的临界角为42˚。

(1)光在空气(真空)中的传播速度______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所以任何介质的折射率都______ 1;(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光从水射向空气时,______ (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水中的气泡看起来特别明亮,是因为光从水中射入气泡时,一分部光在界面上发生了全反射,______消失,入射光几乎全变为______的缘故;
(3)一个由玻璃构成的三棱镜,让一束光垂直于玻璃三棱镜的一个面射入(如图2),请在图中完成这束光的光路图______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