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实验题 适中0.65 引用3 组卷289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选取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如图所示,在竖直的玻璃板前10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2cm。
(1)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应该在蜡烛 _____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
(2)小明用跳棋棋子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棋子的像,请你想个小法能看清跳棋棋子的像,应该采取的做法是照亮棋子 ___________;(选填“A”或“A的像”)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判断,身高1.7m的人,站在镜前5m处,当他远高平面镜时,像的大小 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实验过程中不小心将玻璃板的右侧部分打碎了,左侧玻璃板的位置没有变化,则蜡烛A 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左侧玻璃板成完整的像;
(5)在该实验中,所用玻璃板是持制的,其中一面镀了膜,为了保证实验效果,实验时应选玻璃板的边缘 ___________(选填“镀膜面”或“不镀膜面”)与白纸上的横线重合,此时只能看到一个像且像更加清晰是因为镀膜后增强了光的 ___________(选填“反射”或“折射”)。

2022·江苏常州·二模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操作过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如图1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步骤如下: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时在白纸上记下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___________(选填“光的直线传播”或光的反射”)。
(2)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用镀膜玻璃板和蜡烛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室,在_________中进行实验效果好(选①或“②”)。
(4)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________
(5)实验过程中蜡烛B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
(6)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_关系。
(7)实验中若移开蜡烛B,将光屏放在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看不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选填“虚像”或“实像”)。
(8)无论怎样水平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原因是___________
(9)如图2所示,玻璃板原来沿直线BC竖直放置,若实验中将玻璃板沿顺时针方向转过一定角度θθ<90°)后,蜡烛A成的像移动到点A1处,已知图中方格均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则θ=________
(10)某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________。(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B.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C.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小亮和小杜一起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中,小亮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______

(2)如图甲所示,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接着小亮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 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他的眼睛在应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看上去蜡烛 B 跟蜡烛 A 的像完全______,记录下 A、B 的位置,此过程也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______。实验中用 B 蜡烛代替 A 蜡烛的像,这种方法叫做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 或“转换法”)。
(3)如图甲所示,移动点燃的蜡烛 A 分别到CDE 点,重复(2)中的操作,记录下蜡烛B 的位置对应为 C1D1E1点,用直线将CDEC1D1E1分别连接成三角形,将纸沿 OO1对折,发现两个三角形几乎重合,此现象说明平面镜成的像______。(选填下方序号)
A.是虚像
B.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C.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连线与镜面垂直
(4)小杜学完平面镜的知识后,想确定家中穿衣镜成像的反射面,她将笔尖紧贴镜面 A,如图乙所示,发现笔尖的像与笔尖之间有一段距离,说明______(选填“A”或“B”)是反射面。
(5)如图所示,把四个模型分别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
A. B. C. D.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