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普阅读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07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空间站如何应对“冰火两重天”


中国空间站位于距离地面约400km的太空环境中,由于没有大气层的保护,空间站表面温度最高可达150℃以上,最低可达﹣100℃以下。在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太空环境中,为保证航天员能有一个适宜工作和生活的空间站环境,就需要热控系统来实现温度的控制。
空间站的热控系统中的“中央空调”——流体回路是空间站热控系统的核心,通过特殊液体在管路内的循环实现散热和补热功能。空间站的外部还涂有银闪闪的低吸收——低发射型热控涂层。低吸收,顾名思义就是涂层材料自身具有较低的太阳光吸收特性,可有效减弱太阳辐照导致的温度升高。低发射,则是指涂层具有较低的红外发射率,可有效阻隔飞船内部向外部深冷环境的辐射,避免舱内温度的不断降低。
(1)中国空间站位于距离地面约 ___________m的太空环境中,外太空的最低温度可以达到 ___________℃以下;
(2)一束光射向神舟飞船表面,这束光大部分会被飞船的低吸收﹣低发射型热控涂层 ___________(选填“反射”、“折射”或“吸收”);
(3)空间站的热控系统中的“中央空调”——流体回路中的特殊液体,为了实现散热和补热功能,应具有什么热学特征: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3-24八年级上·山西晋城·期末
知识点: 长度单位及换算生活中的汽、液化现象红外线的特点及应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请阅读《天问一号上的黑科技》,回答问题。

天问一号上的黑科技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颗行星探测器“天问一号”在海南文昌火箭发射场发射成功。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是源于中国伟大诗人屈原的长诗,“日月安属?列星安陈?”这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使用了我国独立自主研发的多项“黑科技”。其中,火星车使用的热控材料是新型隔热保温材料——纳米气凝胶,它将分别用来应对“极热”和“极寒”两种严酷环境。纳米气凝胶是由纳米尺度的固体骨架构成的一个三维立体网络,网络结构间包含着丰富的纳米孔隙,孔隙率可以高达99.8%(图甲展示了一种气凝胶的微观图景)。它纤细的骨架让热量传导变得非常困难,而大量的纳米孔隙就像一个个单独的房间,把单个的气体分子关起来,让气体分子既不能流动也不能彼此接触 ,从而把热“封锁在孔隙中”,既不对流传热,也不散发失热。“极热”考验出现在火星着陆阶段,着陆发动机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的温度超过1000℃,纳米气凝胶仅仅10mm左右厚度的材料就能够在整个着陆过程让它身后的温度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就像消防员身上穿的防火服。“极寒”考验出现在火星巡视阶段,火星车的表面铺设了大面积的气凝胶板,能够确保火星车在-130℃的环境正常工作,就像登山运动员身上穿的防寒服。
纳米气凝胶正是由于它的孔隙结构,使其密度只有1.5×10-2g/cm3,同等体积下,质量只有钢的 ,铝的 ,水的。其超轻性能方面的优势,图乙展示可见,将一块气凝胶放置在新鲜花瓣上,花瓣未被压弯。这就确保了将气凝胶应用于火星车上时,几乎不会增加它的质量。
选择纳米气凝胶这种材料,一是因为它在密度、耐温性能和隔热性能等方面有先天的优势,二是它能够通过微观结构的调控,实现性能的差异化,把某一方面的性能优势进一步发挥到极致。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中国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开展并持续推进深空探测,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国家软实力以及提升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物质熔点密度g/cm3
15157.9
6602.7
1.0
空气1.29×10-3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纳米气凝胶材料的骨架结构是纳米(nm)尺度的,下列换算关系正确的是(      )
A.1nm=1×103m B.1nm=1×10-3m
C.1nm=1×10-6m D.1nm=1×10-9m
(2)同等体积下,纳米气凝胶的质量约是空气质量的_______倍。
(3)纳米气凝胶材料能应对“极热”和“极寒”的两种严酷环境,是因为_______
(4)请你列举出一条纳米气凝胶材料的优点,并设想它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_______
阅读《国际单位制》回答问题.
国际单位制
测量实际上是一个比较的过程,就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测量标准进行比较.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unit),物理量的单位分为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物理学中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基本单位,如力学中的长度、质量和时间就是三个基本物理量,这些基本量的单位米(m)、千克(kg)、秒(s)叫做基本单位.由基本物理量根据有关公式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叫做导出量,导出量的单位叫做导出单位.
长期以来,世界上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年代)选定的测量标准各不相同.例如,测量长度时,我国过去采用的单位是“尺”(古代的“尺”与现代的“尺”也不一样),现代的1尺≈0.3333米;一些欧洲、美洲国家采用的单位是“英尺”,1英尺≈0.3048米.这样,同一物体的长度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国际交流就会很不方便.
人们逐渐认识到,确定测量标准时,应当选取自然界中比较稳定、世界各国都能接受的事物为标准.鉴于这种认识,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International System of Units,简称SI),国际单位制是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国际单位制是从“米制”发展起来的国际通用的测量语言,是人类描述和定义世间万物的标尺.
随着测量手段、测量能力的不断发展,自2019年5月20日起,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全部实现由物理常数定义,新定义用自然界恒定不变的“常数”替代了实物原器,保障了国际单位制的长期稳定性.为纪念这一里程碑式的变革,国际计量组织将今年第20个“5·20世界计量日”主题定为“国际单位制——根本性飞跃”.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你用力学基本单位,写出一个导出单位:___________,该单位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用单位不同的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时,测量数值不同.以尺为单位测量的数值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以英尺为单位测量的数值.
(3)在我们对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判断和比较时,通常要选择一个标准,请你举出一个例子,写出标准并加以说明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牛顿发现,颜色不是物体固有的特性,而是光经过物体表面吸收和反射之后,我们看到反射的光。比如,红色不是苹果本身带有的,而是苹果表面将其它颜色的光吸收,反射的光的颜色被我们的眼睛所接收,大脑识别是红色的,所以我们看到的苹果是红色的。光在传播过程中可能被反射,也可能被散射。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中红光波长最长,紫光波长最短。光在空气中传播时,会遇到大气分子、水蒸气微粒以及尘埃微粒等障碍物,障碍物会将光的一部分能量散射出去,而另一部分能量穿过障碍物继续向前传播。散射出去的能量占多大比例与光的波长有关,波长越短,被散射出去的能量越多,穿过的能量越少。
在相同条件下,红、橙光被散射出去的能量少,而穿过的能量多,可以传到越远的地方,因此用红灯表示停止和危险的信号,可以使车辆和行人在远处就能发现,及早做好准备。雾天行车,车上要开黄色雾灯,也是这个道理。太阳光中蓝光被微小尘埃散射要比红光强十倍以上,因此天空呈浅蓝色,是大气散射太阳光的结果。
(1)红光波长在630nm至780nm之间,___________,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为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光的___________现象,这说明白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的,是___________(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其实质属于光的___________现象;
   
(3)雾天行车,要开黄色雾灯的道理是黄色光的波长___________(选填“较长”或“较短”),穿过的能量___________(选填“较多”或“较少”),可以传到较远的地方。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