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科普阅读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46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莱顿瓶

在1800年伏特发明伏打电池前,人们无法得到大量的、持续的电荷。当时,人们用德国人格里克发明的硫磺球起动电机:1709年德国人弗•豪克斯比用空心玻璃球代替硫磺球起动电机,但仍然无法长久储存电荷。

1745年的一天,德国物理学家克莱斯特利用导线将摩擦产生的电荷,引向装有铁钉的玻璃瓶。当他同往常一样用手触及铁钉时,却突然受到猛烈的一击。为什么这次与往常不同呢?这促使他用心思考,终于意识到这只玻璃瓶内一定储存了很多电荷。

几乎与此同时,一种可以大量存储电荷的瓶子在荷兰的莱顿城被发明,故起名叫做莱顿瓶。原始的莱顿瓶是一个玻璃瓶,瓶里瓶外分别贴有锡箔,瓶里的锡箔通过金属链跟金属棒连接,棒的上端是一个金属球。

1746年,英国伦敦一名叫柯林森的物理学家,通过邮寄的方式向美国费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赠送了一只莱顿瓶,并在信中向他介绍了使用方法,这直接导致了1752年富兰克林著名的费城实验。实验过程中,本杰明•富兰克林用风筝将“天电”引了下来,把天电收集到莱顿瓶中,从而弄明白了“天电”和“地电”原来是一回事。

后来人们发现,只要两个金属板中间隔一层绝缘体就可以存储电荷,而并不一定要做成像莱顿瓶那样的装置,人们还给这种存储电荷的容器起了个新名字——电容器。


(1)莱顿瓶是一种储存______的装置;
(2)电容器是在两个金属板中间隔了一层______,这样就可以储存电荷了;
(3)莱顿瓶可以储存大量的电荷,使用时释放出来;但是却无法做到源源不断地提供电流。因此,它______(选填“是”或“不是”)电源;
(4)闪光灯工作时就需要电容器。干电池在一瞬间内可以提供的电流较______(选填“大”或“小”),不足以使闪光灯发出强光;可利用电容器提前将干电池中的电荷储存起来,闪光时电容器内储存的大量电荷流出,瞬间内形成强大的电流,使闪光灯发出强光。
22-23九年级上·山西临汾·期末
知识点:摩擦起电现象绝缘体的概念电源的概念及作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请阅读《古代对电的认识》,回答问题
古代对电的认识
我国古代对电的认识,是从雷电及摩擦起电现象开始的.早在3000多年以前的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就有了“雷”、“电”的形声字.西周初期,在青铜器上就已经出现加雨字偏旁的“电”字.
《淮南子·坠形训》认为:“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明代刘基说得更为明确:“雷者,天气郁激而发也.阳气困于阴,必迫,迫极而迸,迸而声为雷,光为电”.
我国古人还通过仔细观察,准确地记述了雷电对不同物质的作用.《南齐书》中有对雷击的详细记述:“雷震会稽山阴恒山保林寺,刹上四破,电火烧塔下佛面,而窗户不异也”.
在我国,摩擦起电现象的记述颇丰.西晋张华记述了梳子、丝绸摩擦起电引起的放电发声现象:“今人梳头,脱著衣时,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咤声”.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阴阳相搏为雷,激扬为电”中的“阴”指负电荷,“阳”指正电荷,云层带电是因为云层与空气摩擦使电荷发生转移,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的现象叫__________
(2)“电火烧塔下佛面”是因为佛面的金属膜属于________,强大的放电电流通过佛面的金属膜,金属被熔化.“而窗户不异也”是因为窗户为木制,木头属于________,所以仍保持原样.(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3)“随梳”是指(头发)随着梳子(飘起),“随梳”是因为梳子与头发摩擦,二者带上_____电荷而相互吸引.(选填“同种”或“异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