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实验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709
小彤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情景。如下图所示。

(1)除了图甲画出的器材外,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实验时小彤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原因是玻璃板透光,便于______
(2)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时,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分别是玻璃板前、后两个面反射形成的,为消除此现象可选用______ (填“厚”或“薄”)一些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玻璃板不仅可以成像,还便于确定像的______。为了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蜡烛A、B应选择外形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的;
(3) 小彤将白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将所选玻璃板______(选填“垂直”或“平行”)于桌面放在白纸中央,沿玻璃板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______的位置;
(4)本实验运用的探究方法是______
(5)将点燃的蜡烛A竖立在玻璃板的前面,将_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人眼应从蜡烛______(选填“A”或“B”)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直到看上去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在白纸上记录两支蜡烛的位置;
(6)在______(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效果更好;
(7)标记蜡烛A、B的位置,测得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
(8)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__(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9)进一步实验观察发现,蜡烛A和蜡烛B的对应点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
(10)实验中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小强将玻璃板沿玻璃板位置向右平移,蜡烛A的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不变”);
(11)同组小明在实验中,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无论怎样移动,都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
(12)将光屏竖立在像的位置(与玻璃板平行),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填“虚”或“实”)像;
(13)如图乙所示,将两块平面镜分开一定距离固定于不锈钢框架上,将铅笔C放在平面镜前,可以看见铅笔通过平面镜成上下两段不完整的像。用与铅笔C完全一样的铅笔D找到了铅笔C像的位置,具体的操作是______
(14)实验结束后,小强整理器材时将下图的白纸沿玻璃板位置对折后,用一枚细针分别在A1A2A3处扎眼,打开白纸,发现B1B2B3处也有了针眼,由此可知,平面镜所成像与物的位置关系是:______
2022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
知识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的装置及作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操作过程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