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填空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218
阅读短回答问题:

雪的形成


雪最先以肉眼看不到的一颗微尘粒子形状存在,叫做晶核,通常会在低于零下10℃的环境下形成,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分子在冷空气作用下,围着晶核开始凝结,使晶核逐渐变大,成为雪晶。当雪晶增大到能够克服浮力时,便落到地面,这就是雪花。
降雪要满足三个气象条件:一是云层中含有较冷的晶核;二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三是云层下面气温低于0℃。为了减小下雪对交通的影响,寒冬大雪降临后,向路面撒盐除雪可有效防止“昼化夜冻”现象。
(1)晶核周围的水蒸气围绕晶核发生 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雪花,该过程中水蒸气需要 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下列不属于雪的形成条件的是 _____

A.云层水汽充足

B.云层下气温较高

C.云层中气温较低

D.云层中有较冷的晶核


(3)向路面撒盐除雪的原理是盐水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 _____(选填“低”或“高”)。
21-22八年级上·江西抚州·期中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概念及现象生活中的升、凝华现象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