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实验题 较难0.4 引用1 组卷347
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图甲为小孔成像示意图,该现象可以用_______来解释;
(2)图乙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若蜡烛A到玻璃板距离为10cm,则蜡烛的像B与蜡烛A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_cm;若在像和玻璃板之间放置一个不透明的挡板,从蜡烛A一侧观察玻璃板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所成的像;
(3)图丙所示位置的成像情况与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的原理相同,以下哪些方法可以恰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_________
A.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
B.把透镜移到30厘米刻度线处
C.把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20厘米
(4)将蜡烛移至1倍至2倍焦距之间某处,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烛焰中心下降1cm,光屏上的像会________移动(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的距离_______1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在光具座45cm处放置一个凹透镜(图中未画出),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矫正原理与这个相同。
20-21九年级上·江西南昌·开学考试
知识点:小孔成像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操作过程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步骤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注意事项和错误分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结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学习了光学知识后,李红对有关探究实验进行了回顾和思考:

(1)如图A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装置。两支______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①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________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合适。②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李红用光屏代替蜡烛B,她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A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像。
(2)在“探究树荫下的光斑”综合实践活动中:
①李红在一张卡片上挖了一个边长为1cm的正方形孔(如图B所示),在阳光下卡片水平放在离地面5cm处,发现地面上的光斑是正方形;若要在地面上能出现圆形光斑,应将卡片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地面;前者光斑是由于____(选填“直线传播”、“反射”或“色散”)形成,后者光斑是_____(选填“太阳”或“孔”)的像。
②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李红设计了开有三角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C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卡片乙的过程中(孔到地面的距离使终保持不变)。李红将观察到的光斑形状和大小变化情况在图D中方格纸内画出(分别用序号甲、乙、丙、丁表示),其中最左边的光斑为移动卡片乙前出现的真实情况。根据你的观察,李红所画光斑中不可能会出现的真实情况是________(选填序号)。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