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1
世界秩序变革中的中国,有沉沦、有参与、更有与世界共发展。

材料一

第119条: 德国将其海外属地所有之权利及所有权名义放弃,以予主要协约国及参战各国。
——《凡尔赛条约》关于处置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的规定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向和会提出两项提案:
(一)希望废除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由权。
(二)取消1915年5月25日的中日协约(即“二十一条”)及换文的陈述书。——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二次大战是一次国际政治舞台重新洗牌的时期,历史给中国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1942年2月,蒋介石访问印度,劝说英印双方在战争大局下作出妥协。1943年10月,中国与美、英、苏一起签署莫斯科宣言,参与了四大国对战时与战后世界的安排。1945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大国意识与大国作为》

材料三   近几年的中国智慧(部分)

年份中国行动
2013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
2016年筹建中国提议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丝路基金累计签约投资项目75个;亚投行累计融资总额超450亿美元……教育、医疗、科技、文化、旅游、减贫等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深入。
(1)中国代表的提案有没有被采纳?联系材料,从巴黎和会实质角度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这一时期中国在世界秩序中的地位,并结合所学,再举一例。
(3)“中国在国际秩序中的地位与___________息息相关。”选取上述有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将观点补充完整并予以论证。(要求:逻辑严密,表述简洁)
23-24九年级上·浙江金华·阶段练习
知识点:五四运动抗日烽火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民族主义浪潮涌动,拨动了20世纪世界历史的航向。

材料一   1913年英德两国工业产值和海外殖民地比较

英国德国
工业产值在世界生产中占比及世界排名14%16%
32
殖民地面积3000万平方公里不到300万平方公里

20世纪初的西欧各国民众普遍把战争看作是保持民族生存和发展,提高民族威望以及展现民族优越性的较量,整个欧洲大陆呈现出对战争的坦然接受甚至喝彩似的欢迎。

——整理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帝国的年代:1875-1914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英德爆发冲突的原因。

材料二

甲午战争中,光绪皇帝下了几道诏书调遣南方的部队和军舰都调而不动,日军攻到山东时,守土抗敌的清政府竟然在百姓中招募不到新军,很多地区民众对战争漠然视之,依旧歌舞升平,战争变成了“李鸿章一个人的战争”

——摘编自刘新如《甲午战争之败的国民性沉思》

519日开始的北京学生全体罢课很快便扩展到其他城市,各地学生联合会纷纷成立,要求释放被捕学生,拒签和约。而学生们的行为,得到了商人、工业家及城市工人的响应。66日,1473名来自各界代表在上海举行了全国各界联合会的集会,一条对抗政府,争取主权的联合阵线形成了。

——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从“甲午”到“五四”民众对国家的态度变化;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原因。

材料三   民族主义,通常是指以维护本民族利益和尊严为出发点的思想与行为。

从民族主义所发挥的功能效应来看,民族主义有着鲜明的双重性,是柄双刃剑。理性的民族主义对人类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进步起着积极的正面效应。反之,则是消极的负面作用。

——据百度百科、宋春华《抗战时期国共两党民族主义思想研究》整理


(3)联系20世纪初中外历史,阐述民族主义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表述简洁,史论结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