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16
民族交融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壬寅,革衣服之制……(太和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戊午,诏改长尺长斗,依《周礼》制度,班之天下……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

——魏收:《魏书》卷七《高祖纪》


(1)材料一中的高祖指的是谁?材料中涉及的改革内容有哪些?

材料二: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地,目睹了洛阳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人才济济,难以才传。”

——高中历史选修上《重大改革回眸》


(2)结合材料二,概括材料一所指改革的作用。

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阐述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的意义。
21-22七年级上·浙江·期末
知识点: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改革和统一是社会前进的动力。

【材料一 】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1)据材料一,“商君”是                           ,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商君的做法和“始皇”“并天下”有何关系?                                              
       【材料二】

(2)据材料二,秦始皇为加强统治,在政治上创立了       制度。为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他又采取了                                 措施?

【材料三】据《北史》记载:“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                 ,材料三反映了“魏主”的措施是                         。 (4)你最赞同谁的做法?说说你的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