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上》

材料二: 秦朝作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肇始,在史册上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厚重笔墨。秦始皇……缔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然而这个伟大帝国仅仅历时十几年就轰然倒塌了。历史的巨大反差,使得秦始皇和他的帝国成为世人关注的千古之谜。

——《王立群读(史记)之秦始皇》

材料三: 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 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的两项措施。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改革是如何为材料二中的“秦始皇……缔造了一个大一统的大秦帝国”奠定基础的?
(3)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汉武帝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
(4)毛泽东《沁园春·雪》一词中有“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皇汉武”所采取措施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共同作用。
21-22七年级上·浙江台州·期末
知识点: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改革推动社会进步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选官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时期,诸侯和官员的任命,实行“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的世官制。

——《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阻塞了,于是大家都要争当孝廉。本来所谓孝廉,一种是孝子,另一种是廉吏,后来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口的只能举一个,如是则孝廉不分,进城一个参政入仕的资格而已。后来又因请托舞弊,逼得朝廷于察举孝廉后再加上一番考试,如是则全失却原来察举孝廉之用意。

——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材料三 在科举废后不久即称赞科举的伟人孙中山。民国刚成立,他就说:“任官授职,必赖贤能;尚公去私,厥唯考试。”孙中山对中国社会和讲究人情与关系的民族性有相当深刻的了解,后来在看到民国建立以后各路军阀拥兵自重、强权决定官员选任的状况之后,一再对科举制作出赞美的评价。

——刘海峰《重评科举制度》


(1)据材料一,指出西周时期官员产生的主要途径。
(2)据材料二,指出其反映的选官制度的名称、形成时间及弊端。
(3)据材料三,归纳孙中山“赞美”科举制的主要原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对古代中国政治的积极影响。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