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非选择题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运动期间,康有为等维新派翻译编写的西史著译主要有《俄罗斯大彼得变政考》《日本明治变政考》等,其中1898年出版的《日本书目志》就收录了日文历史著作560种之多,其中“日本史”204种。

材料二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康有为积极传播国外文化政治方面的背景是什么。并归纳这时期所传播文化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发展?
(3)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什么?
20-21九年级上·浙江·课时练习
知识点:左翼文化运动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今年是公元2017年回望百年前(1917年}的世界各国,有战火硝烟,,有社会动荡,也有机遇出现。走近1917年,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17年的欧洲】

材料一   到这时欧洲各民族进入了历史上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的第四个年头,人们尽管做出了种种牺牲、遭受了种种灾难,但还是看不到战争的尽头,厌战和失败主义情绪不仅在战壕中出现,而且也在两大阵营的平民百姓当中出现,其中―个最惊人的表现是:1917年7月19日,德国国会以212票对126票通过了《和平决议》……在英国,前外交大臣兰斯多恩侯爵写了一封公开信,预言若不采取某种方法结束冲突,西方文明将崩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中的“最具毁灭性.最残酷的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简要分析这场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1917年的俄国】

材料二   1917年出现于全欧洲的厌战主义情结在俄国表现得最为强烈、最为普遍;在俄国,3月和11月运发了两次大革命,它们不仅深刻地影响了战争的进程,而且深刻地影响了战后数年世界历史的模式。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1917年11月俄国爆发了哪次革命?取得了什么成果?指出俄国的“两次大革命与材料一中的战争之间有何联系。
【1917年的中国】

材料三   1917年俄国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3)1917年中国正在经历的哪场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闸门?依据材料三指出1917年后这场运动所宣传的思想出现的新变化?并举出在这一新变化影响下发生的改变20世纪中国命运的伟大的开端事件?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