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348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小题1】上述语段的作者同属于____(朝代),语段甲的体裁是____,语段乙节选自课文《_____》。
【小题2】上述语段都写到了“月”,下列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语段甲两次“问月”,写出了作者厌恶人间向往仙境的情感
B.语段乙写明月千里,表达了作者赏美景而忘宠辱的酒脱之情。
C.语段具体写“婵娟”“沉璧”,以抒发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D.语段中的“咏月”“绘月”,能引发读者对人生世事的思考。
【小题3】语段乙中“迁客骚人”在“登斯楼”时的心境是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说说你对语段甲中画线句的理解。
2020·上海浦东新·一模
知识点:范仲淹(989-1052)苏轼(1037-1101)山水游记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公内刚外和,好施与,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姓名。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里:故乡。②羌:中国西部一个古老的民族。
【小题1】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A.皆能其姓名       不足为外人
B.及其获有所闻
C.或二者之为       渔人甚
D.不物喜赡族人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公内刚外和,好施与。
【小题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及其卒也羌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小题4】【乙】文通过主人公(1)__________(2)_______等言行,从正面表现其人格魅力。又通过(3)_____(4)_____等具体事例,从侧面凸显其深远影响。
【甲】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乙】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哉?


【丙】

王冕好学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田者。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选自宋濂《宋学士全集·王冕传》

【小题1】下面对【甲】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塞下”点明地域,“秋来”点明季节,“异”统领全文,突出边塞秋景与中原地区不同。
B.“长烟落日孤城闭”暗示当时西北战事吃紧、守军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为下片抒情蓄势。
C.“羌管”发出凄切之声,加上遍地秋霜,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加重了边关将士内心的愁思。
D.“将军白发征夫泪”意思是将军愁白了头发、士兵流下了眼泪,抒发身处边塞的征人之情。
【小题2】请从用典角度,赏析【甲】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两句。
【小题3】【乙】文多处运用对比说理,在文中找出原句填在横线上,并归纳文章主旨(限5字内)。

【小题4】用“/”给【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儿 痴 如 此 曷 不 听 其 所 为
【小题5】运用提示方法,填写下列表格。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1)以是人多以书成语联想:(1)_______ (填成语)借、借用
(2)遇其斥咄
(3)牵牛来责蹊田者
词义辨析(2)_______
(3)_______
(4)自古冠服随车后课内迁移:同舍生皆绮绣(4)______
【小题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小题7】宋濂被誉为明朝“开国文臣之首”,王冕最终成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结合选文内容,说说宋濂和王冕对待学业的态度有何相似之处?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丙】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小题1】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线词
(1)而或长烟一       空:
(2)野芳而幽香       发:
(3)于时冰皮始       解: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喜洋洋者矣       真无马邪
B.朝                 面山
C.若脱笼          何陋
D.山峦晴雪所洗   不足外人道也
【小题3】翻译下面句子
(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小题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段短文都围绕春天而写。【甲】文描绘生机盎然的湖上春色,【乙】文描绘山水相映的山间春景,【丙】文描绘万物复苏的田野春光。
B.三段短文都通过人的活动表现景色之美。【甲】文的渔歌互答,【乙】文的朝往暮归,【丙】文的如鹄出笼,都侧面写出景色的美好。
C.三段短文都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愉悦。【甲】文抒发心旷神怡的喜悦,【乙】文表现乐意无穷的欢愉,【丙】文则有自由舒畅的兴奋。
D.三段短文都用词精妙。【甲】文用“浮”“跃”,写出月下湖面的动态;【乙】文用“开”“暝”,写出早晚景象的变化;【丙】文用“微”“始”等,写出大地初醒的状态。
【小题5】三个选段语言都是非常生动优美,读来富有文采。试着找出一处进行赏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