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301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王得光最后的要求

魏永贵

①王得光的生命开始了最后的倒计时。

②过了明天,王得光的死刑就得执行。

③问王得光有什么要求的时候,年轻的看守民警用的是很诚恳的语气。看守民警说:“52号,你明天可以要几个你喜欢的菜,还有包子、饺子。你还可以喝两杯啤酒。领导知道你以前的酒量很大,但不能多喝。这已经是对你的特殊照顾了。”

④入监的犯人不说名字。52号是王得光“号服”上的编号。

⑤王得光以前酒量很大,进来以后缺乏酒精的刺激,手一直微微地抖。

⑥王得光的眼睛和嘴唇是一片沉寂的死灰。

⑦按照规定,王得光在这个时候可以提出一些要求,譬如留下遗言,改善伙食,洗一个热水澡,等等。一般情况下,死刑犯人会要几个一直想吃的荤菜,一饱长期寡淡的口腹。用他们的话说,怎么的,也得吃饱了吃好了“上路”,不能当一个“饿鬼”。

⑧52号,有要求就说吧。看守民警又重复了一遍,还是用很有耐心的语气。

王得光那空洞的眼光向监房上的小窗口轮了一眼,干枯的嘴唇启动了:“报告上级,我……想明天晒一晒太阳,我……王得光看着民警,又小声地补充了一句,我想到外面的房檐下……晒晒太阳。”

⑩几天前,王得光被铁笼一样的囚车拉去了法院,接受了最后的宣判。灵魂已经出窍的他一路麻木。

⑪回监狱的时候,囚车路过一片平房。那时候,响着警笛的囚车遇见了溜达到路口的一头牛,不得不停下来等候,透过囚车的铁窗,带着脚镣手铐的王得光看见了难忘的一幕:几个老人在房檐下敞怀晒着冬天的太阳。有一个老头儿甚至在很专注地抠着脚丫。

⑫那时候,暖暖的阳光照在房檐墙壁和牛背上,折射的光芒,刺中了王得光已经枯寂的心。此刻,眼前唾手可得的温暖的阳光,却被囚车的铁窗分割得支离破碎。

⑬现在,他忽然想起了那一幕。52号王得光要在生命的最后一天,享受阳光的抚慰。他想跟一个真正的老人一样,蜷曲在冬天的温暖中。

⑭王得光的要求显然出乎看守民警的意料。看守民警迟疑了一分钟,说,好,我会向上面反映。

⑮王得光的请求很快就成了一个难题。在这样的时候,死刑犯是应该固定在死囚室里,镣铐加身,等待执行时刻的到来,而且是24小时看守。移到监室外不符合规定,还增大了看守的难度。出了问题,那责任可就大了。

⑯领导皱着眉头说,我见过那么多死刑犯,头一回碰到有提这样要求的,这不是给我们出难题吗?领导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

⑰那时候冬天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温暖地洒在宽阔洁净的办公桌上,洒在一蓬绿色的植物上。领导踱到了那盆洒满阳光的绿色植物跟前,沉思了许久。最后领导抓起电话说,行,就破例让他明天晒晒太阳吧。

⑱王得光得到第二天可以到监室外的房檐下晒太阳的许可,已是天黑的时候。王得光把眼睛盯着监室上那方黑黢黢的夜空。一丝亮光在王得光灰暗的眸子上闪亮。

⑲那场雨是从半夜下起来的。那是入冬以来最大的一场雨。冬雨缠绕着冷风,搅了半夜,搅了后来的一整天。

⑳寒冷的冬雨啊。

52号王得光枯寂的眼睛盯着监室窗外的冬雨一动不动。

㉒第二天上午,在雨声中枯坐的王得光看见年轻的民警打开了铁门。民警说,52号出队,下楼。

㉓浑浑噩噩的王得光跟着民警走到廊檐下。民警说,52号,坐下,晒太阳。

㉔王得光愣怔着坐到椅子上,廊檐下的气氛有些异常:天依然那样阴沉,冬雨依然下得很急。一队背着枪的民警守在一边,对面的墙上,一张洁白的画纸上,画着一轮鲜红的太阳……

【小题1】请按照提示,完成对小说情节的概括。
(1)王得光提出在被处决前想去晒晒太阳这个最后的请求。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民警画了一轮太阳让王得光最后的请求得以实现。
【小题2】文章画线句子四次写到王德光的眼睛,对刻画这一人物形象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小题3】文章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
【小题4】小说多处到阳光和太阳,对表现小说主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0·四川成都·一模
知识点: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匠心

李广阔

①乾隆二十八年冬,苏州城内大雪盈门。

②腊月初六清早,雪后初霁,玉雕师傅陈唯友推开自家大门,发现门楼下蜷卧着一个少年,厚厚的雪花没及少年的胸襟。陈师傅急步上前呼唤,少年已无声息,伸手一探,气若游丝。陈师傅忙唤徒弟们将人抬至屋内,加覆棉被,喂饮热汤,良久方才醒来。

③得了暖衣饱饭,不几日,那少年气色便缓和过来。再见之时,陈师傅上下打量,发现这少年面容清秀,身上的粗布棉衣虽不甚合身,却掩盖不住眉宇之间的英气。少年见到陈师傅,纳头便拜:“恩人在上,受程准一拜。”陈师傅急忙搀起,“孩子,世道艰难,焉能见死不救?只是你年纪尚幼,又举目无亲,不知今后作何打算?”听陈师傅这样问,那少年再次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恩人救我一命,此生难以为报。本不该得寸进尺,只是我身小力薄,实在没有活路,请恩人念我手脚齐备,舍得下气力,请您收我为徒,他日学得一技之长,方能事师若亲,以报恩情之一二。”

④陈唯友听罢,沉吟了片刻。他并非不可怜眼前这个孩子,只是他心里清楚,玉雕乃大技艺,虽有勤能补拙之说,但若要成为良匠,无天资禀赋不能达也。但这孩子举手投足颇有气度,着实惹人喜欢,不如暂时将他留下。“也罢,我且收下你,给你两年时间,两年之后,若能入路,我自留你;倘若还未上道,你及早另寻活路。”

⑤程准听罢,感激涕零,当下叩头奉茶,行了拜师大礼,正式留在陈家跟着陈唯友学习玉雕技艺。不久陈唯友便发现,这程准不仅天资聪慧,悟性极高,而且踏实勤奋,肯下苦功,不出两年时间,竟学完了师兄弟们五年才学完的基本功,陈老先生嘴上不说,心里却为当初的决定感到庆幸。

⑥程准到陈家两年头上,陈唯友在家里举行了一场比赛,要徒弟们各尽所学,做一件作品相互鉴赏。那程准连续几日闭门不出,最后用满是血泡的双手给师傅捧出了一件羊羔跪乳的玉件。虽稍显稚嫩,却已初见功力,苏州城内的几位先生看后皆赞赏有加,唯独陈师傅笑而不语,只是点了点头,说了句:“留下吧!”

⑦自此,陈师傅对程准另眼看待,手把手地把平生所学悉数传授于他。那程准也不负师望,技艺精进,未出五年,便在苏州城内声名鹊起

⑧乾隆四十一年,朝廷在全国征召玉雕贡品。程准精选上好玉料,下了整整半年功夫制作出一件作品,取名“丹凤朝阳”,作品寓意大统,做工精湛,业内人士皆称精品,程准也颇为自豪,对夺取贡品头筹志在必得。未料陈师傅看后非但没有溢美之词,反而力阻程准将作品送往京城。一时间坊间议论纷纷,但程准并未辩驳,只是默默地将玉雕收起,跟着师傅回了家。

⑨此后,程准仍然一心一意跟着师傅学习技艺,只是不再那么踌躇满志了,凡构思动工之前,必先同陈师傅商讨一番。陈师傅初不以为意,后多次在窗外看到程准抱臂踌躇,犹豫之态毕现,陈师傅大骇,嘱程准今后创作不要再来找他,按己意行事即可,但程准退缩之态并无改观。

⑩不久后的一日清晨,陈师傅忽称自己那把祖传的楠木刻刀被盗,并直接命人将程准叫来,诘问程准昨晚为何潜入自己住室将刻刀窃走。众人愕然,皆认为以程准平日为人,决不会干此龌龊之事。然陈师傅一口咬定昨晚只有程准一人去过自己卧室,且其他贵重财物并未丢失,必不是外人所为,窃刀之人定是程准。程准大呼冤枉,但陈师傅不为所动,程准终百口莫辩。两天后,陈师傅不顾众人苦劝,将程准逐出师门。事已至此,程准不再申辩,向师傅磕了三个响头含泪离去。

十年后的一个夜晚,已经名动海内、誉满京城的玉雕大师程准接到下人禀报:陈老先生病重,恐怕时日无多。程准听此,星夜起程赶赴苏州。恩师榻前,程准再行师徒大礼,而后轻轻说道:“师傅,弟子有一事……”

“为师知你所问何事。雕刀被窃一事与你无关,那把刻刀并没有丢。当年为师只是要寻一个借口将你赶出去。从看到你的第一件作品我就知道,你是一个百年难遇的玉雕人才。那年朝廷征召贡品时,你的那件‘丹凤朝阳’当入精品之列,但在为师看来,奉迎之意过浓,境界不高,此匠人之忌也。为师知道你重情义,让你离开我,只能采取这样的方式,实在是委屈你了。如今你名满天下,能回来看我,我心足矣!”

程准听罢,早已泪如雨下,陈老先生吩咐家人将那把楠木刻刀取来,颤颤巍巍地交到程准手上后,便溘然长逝。

程准手捧刻刀细细端详,乌黑油亮的刀柄上,深深地镌刻着八个小字:匠心独运,浑然天成。

(刊载于2022.5期,有删改)

【小题1】本文围绕“匠心”展开叙述,请根据文章内容,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的横线处。
(1)陈师傅雪后收留程准,经程准请求决定收他为徒。
(2)___________________
(3)陈师傅力阻程准将作品送京,并以楠木刻刀被盗为由赶走程准。
(4)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章开头两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小题3】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1)那程准连续几日闭门不出,最后用满是血泡的双手给师傅捧出了一件羊羔跪乳的玉件,虽稍显稚嫩,却已初见功力。(从描写的角度赏析)
(2)陈师傅对程准另眼看待,手把手地把平生所学悉数传授于他。那程准也不负师望,技艺精进,未出五年,便在苏州城内声名鹊起。(从语言的角度赏析)
【小题4】揣摩“陈唯友”这一人物形象,谈谈你从他身上感受到怎样的人物精神和人格魅力。
【小题5】文中“匠心”一词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小说的内容加以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认亲

侯发山

①那天,龙飞和妻子文静正在观看中央电视台的大型公益节目《等着我》。看过这个节目的人都知道,这是一档寻亲栏目,就是失去亲人的家属提供线索,由社会各界力量帮忙寻找。其中一大部分因为线索充足,加之现代化手段,以及志愿者的倾心投入,最终都能够找到。也有一少部分,因为年代久远,蛛丝马迹都没有,希望就成了泡影。

②当时电视上出现一个大叔,他来自四川农村。四十多年前,他们七个月大的儿子丢失了,找了几十年也没有找到。男人姓陈,他对主持人倪萍说,当时他们两口子在山腰的一块田里刨土豆,儿子在田边的竹篓里睡觉。两口子干了半天活,到田边去歇息时,才发现儿子不见了。这么多年,两个人辗转全国各地,每到一个地方,打上半年工,然后再赶往下一个地方,赚钱是次要的,主要是为了找儿子。他们常年在外,老家几乎很少回去,最近从老家传来消息,说家里的房子已经坍塌了。十年前,因为思念儿子,老伴的眼睛哭瞎了;五年前,老伴病逝了。

③陈大叔只有六十岁,看上去像是七八十岁的人了。他虽然一直平静地叙述着,却是一脸的无助。看得出,他强烈压抑着心中的悲伤。

④很显然,他老了,希望在有生之年找到儿子,自己也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⑤可是,大家都能看出来,陈大叔给出的线索太少了,他的儿子没有找到的可能。

⑥龙飞鼻子酸酸的,文静也用纸巾擦拭着眼角的泪水。

⑦倪萍对陈大叔说,你还记得儿子长什么模样吗?他身上有没有特别的特征?

⑧陈大叔说,我只记得他小时候的模样……他的脸上有块特别明显的胎记。

⑨龙飞和文静对视一眼。

龙飞摸了摸自己脸上的胎记,看着文静,迟疑了一下,说:“我,我是不是该去认亲?”

⑪“应该去。老人家太可怜了。”文静点了点头,鼓励龙飞。

⑫龙飞说:“要不要给萌萌商量一下?”萌萌是他们的儿子,在大学读书。

⑬文静说:“不用商量,给他解释一下就中。再说,他小时候就一直要爷爷,现在爷爷回来了,他应该高兴才是。”

⑭就这样,龙飞联系中央电视台寻亲栏目组,声称自己就是陈大叔的儿子。寻亲栏目组喜出望外,急忙联系双方见面。

⑮陈大叔见到龙飞那一刻,愣怔了好半天,似乎不敢上前相认。

⑯瞅着陈大叔,龙飞心里刺疼刺疼的。陈大叔的头发都已经花白,像是落了一头的雪。可以想象,为了寻找儿子,老人家饱受了怎样的磨难。

⑰龙飞说:“爹,我是您儿子啊。”说罢,上前抱着陈大叔,眼里的泪不由得流了出来。龙飞一边哭一边诉说自己寻找生身父母也找得好辛苦,要不是看电视,真不敢相信这辈子还能见到他。

⑱陈大叔,落泪了。他颤抖着手,抚摸着龙飞的肩膀,也呜嗬鸣嗬哭起来,鼻涕一把泪一把的。

⑲后来,龙飞就把陈大叔接回了家里。龙飞在城里开家店铺,经营着五颜六色的布匹,买的房子也在城里。陈大叔勤快,龙飞不让他去店里帮忙,他就在家里忙活,没事干了,就去拖地板,有时一天拖三四遍,都能照出人影来。

⑳儿子找到了,也有了家,陈大叔好像一下子掉进了幸福的海洋。

㉑萌萌从学校回来,一家三代更是其乐融融,家里充满了爱的温馨。

㉒二十三年后,陈大叔的生命终于走到了尽头。弥留之际,他拉着龙飞的手说:“孩子,谢谢你!其实,你不是我的孩子,他脸上的胎记在左边,你的在右边。当时,看你哭得那么伤心,我也就认了。”

㉓龙飞说:“爹,我知道我不是您的儿子,因为在我两岁的时候父母先后病逝了……看到您无依无靠,我和文静商量后就认您了。”

㉔陈大叔粲然一笑蠕动着嘴唇,还想说点什么,眼睛一闭,再也没有睁开。

㉕萌萌得知真相后,写成故事放在了网上。陈大叔的老家人看到这个故事,就在网文后面留言说,当年老人的儿子被狼叼走了,害怕老人知道真相挺不过去,村人就隐瞒了事实,都说是丢了,是为了让老人心存希望,活下去。

(选自《北京文学》2019年第2期)


◆小说·情节
【小题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

情节

陈大叔的心理或表现

龙飞的心理或表现

丢失儿子,央视寻亲

_________________

同情、迟疑

央视援助,龙飞认亲

惊讶、感动

_________________

一家团聚,其乐融融

勤快、幸福

关爱大叔

_________________

粲然一笑

讲出实情


◆小说·语言
【小题2】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l)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2)第⑮段中的加点词“似乎”富有表现力,请揣摩其表达作用。
◆小说·写法
【小题3】“暗示”是小说中常用的手法。文章第㉓段画线句子中,龙飞说自己知道不是陈大叔的儿子,这其实在前文已有暗示,请找出其中两处。
知识卡片:

暗示:不把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某种途径间接地表达。文学作品中,这种手法的巧妙运用,写实写意,不直不露,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手法运用方式多种多样,寓意深远,使读者在一种比较含蓄的、间接的艺术氛围中,自然地领略到作品的意图。


◆小说·主题
【小题4】文章的结尾往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阅读选文最后一段,从内容和主题的角度说说结尾的作用。
阅读《夜猫子为什么鸣叫》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夜猫子为什么鸣叫

①嘎、嘎……

②夜猫子又叫了,叫得很难听很神秘。夜猫子就躲在院子外面毛白杨的树冠里,隐身在夜色中。我们看不见它,它也许能看见我们。父亲抄起一把镢头,气冲冲地蹿出去,咣咣砸白杨树的树干,但是没用,夜猫子该叫还是叫。

③乌云遮住了天空,夜色墨汁般浓,寒风凛冽,呜呜……

④那年冬天,贼冷贼冷的,西北风很猖獗,夜猫子也很猖獗。

⑤爷爷盘腿坐在炕上,表情沉重。爷爷哀叹,夜猫子又叫了,看来我是活不过今年冬天了。母亲安慰他,别迷信了,夜猫子哪有那么大的神通?爷爷说,老一辈都这么说,还能错?母亲说,夜猫子是在别处叫呢,不是冲着咱家叫的,刚才孩儿他爹都去砸树了,夜猫子不在咱家的树上。爷爷说,砸树没用,夜猫子鬼着呢。听声音就在耳旁,就是在冲我叫呢。坏了,看来我活不过今年冬天了。

⑥我正在隔壁房间苦读,听着爷爷唉声叹气,心里不由得一阵阵发毛。煤油灯黄豆大的灯花,散发着昏黄的光芒。我趴在炕桌上,试卷和书籍几乎将我的脑袋掩埋。室内的温度比外面高不了多少,寒冷猫爪般凌厉,如影随形,如蛆附骨。我围着被子,手上戴着露出半截指头的毛线手套,手上的冻疮此起彼伏,手背已经肿成一个小馒头。我是第二年复读。父亲说,明年再考不上,就下地干活儿。没有别的出路,我只有背水一战。

⑦连续几个晚上,爷爷都这样愁眉紧锁,叹气连连,家里笼罩着一种不祥的气氛。父亲的镢头,没用;母亲的咒骂,更没用,夜猫子该叫还是叫。爷爷让母亲把他的寿衣拿出来,放在炕头备着。母亲不愿意,但拗不过他,只好拿出来。

⑧爷爷的精神也越来越萎靡。父亲找来了村医生。村医生左看右看,左听右听,也没发现什么毛病,最后悄悄地跟父母说:“老人年纪大了,身体虚弱,天又冷,出什么状况都正常。”爷爷让父亲把嫁到外村的几个姑姑都叫回来,说想见一面。父亲就骑着那辆破自行车,慌里慌张地去了。

⑨第二天,三个姑姑都慌里慌张地回来了,手里都满满的,都提溜着鸡或者鸭,还有挂面、油条啥的,都是好吃的,都是那时候农村的稀罕物。爷爷面带悲怆,跟姑姑们说,夜猫子老是叫唤,看来我是活不过这个冬天了。

⑩姑姑们也很悲伤,但仍然强打精神,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夜猫子就是个鸟,知道个啥……

⑪临走时,大姑紧紧抓着母亲的手说:“弟媳妇儿,我看咱爹够呛。冬天是老人的坎儿,今年冬天又这么冷。赶紧给咱爹做点儿好吃的吧。经济上有困难的话,尽管说,有我们呢。”

⑫之后的一段日子,家里就像是过年,天天吃好的。姑姑们带来的鸡鸭吃完后,母亲又把家里仅有的一只大公鸡也给宰了。那只大公鸡原本是母亲留着准备用来换油盐酱醋的。爷爷毕竟年纪大了,吃不了多少。自然,我就跟着沾了不少光。那一阵子,同学们都说我气色好了,不那么枯黄了,人也胖了。

⑬第二年的冬天,放寒假回家。吃过晚饭后,跟爷爷边喝茶边闲聊天。这时候,我已经是大学一年级学生。

⑭嘎、嘎……

⑮夜猫子又在外面叫起来了,在西北风的呼啸声中叫,还是很难听,很神秘。

⑯我打了一个愣怔,然后担心地凝视着爷爷。只见爷爷气定神闲,慢慢品着早已没了颜色的茶水,就跟没听见一样。

⑰“爷爷,您今年怎么不怕夜猫子了?”我很好奇。

⑱“怕夜猫子?没有的事儿。那是迷信。其实我从来都不怕夜猫子。夜猫子就是个鸟,知道啥,有啥好怕的?”爷爷很不屑地说。

⑲“那,去年冬天是怎么回事儿呢?”我瞠目结舌,问道。

⑳“去年嘛,哈哈,去年冬天太冷了,你那时候太瘦,学得太苦了,我心里不忍啊。但那时候咱家刚盖完房子,欠了一屁股债,也没办法给你改善生活。后来,我就想出了一个好主意,只是让你姑姑她们跟着受累了,她们的日子也并不宽裕。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哈哈……爷爷笑得很开心,透着一丝狡黠,极像一个顽皮的孩子。

(作者:田杕)

【小题1】本文故事可谓波澜起伏。请将相关情节填写在下面横线处。
(1)①____________。波澜顿起。
(2)夜猫子还在鸣叫,爷爷精神越来越萎靡,姑姑们拿着好吃的来探望爷爷,“我”跟着沾光。波澜再起。
(3)②_____________。波澜又起。
【小题2】结合文章内容,根据要求分析下面句子。
(1)我围着被子,手上戴着露出半截指头的毛绒手套,手上的冻疮此起彼伏,手背已经肿成一个小馒头。(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2)爷爷笑得很开心,透着一丝狡黠,极像一个顽皮的孩子。(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小题3】联系全文,分析第⑳段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4】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