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56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虽有嘉肴》

【乙】凡先生之游,以二马三骡载书自随。所至厄塞,即呼老兵退卒询其曲折;或与平日所闻不合,则即坊肆中发书而对勘之。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偶有遗忘,则即坊肆中发书而熟复之。

(选自《亭林先生神道表》


【注】①先生:指顾炎武。   ②厄塞:险要的地方。   ③曲折:详细情况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知其                       (2)教然后知
(3)书而对勘之                    (4)发书而复之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曰:教学相长也。
(2)或径行平原大野,无足留意,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
【小题3】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谈谈你从中获得了有关学习方面的哪些启示。
2019·广东深圳·一模
知识点:议论说理类日常生活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甲】

……。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乙】

金陵为帝王之州。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统蜓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

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闲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呃之严固,必曰:“此朕沐风栉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成服,覃及外内之所及也。”四隆之远,益思所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将桑行馆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阅夫长江而已哉?彼临春、结绮,非弗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一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

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余里而始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帝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明)宋濂《阅江楼记》]


注释:①锡:赐 ②覃:延 ③逢掖:宽袖之衣,古代儒者所服,因用作士人的代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呃之严固
B.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呃之严固
C.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呃之严固
D.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距之严固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一而          肤皲裂而不知
B.上其地雄胜   物喜
C.或异二者之   金陵帝王之州
D.思有以安之   其所不能
【小题3】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略写岳阳楼,详写洞庭湖,概括写景,重在言志抒情,既完成楼记之作,又起到规劝友人之效,可谓文章妙手。
B.乙文作者用临春阁、结绮阁、齐云楼、落星楼华美高大的楼阁转瞬之间引发人的无穷感慨的例子,讽谏朱元璋不可贪图享乐,要处处想着国家社稷人民。
C.甲文作者假托“古仁人”的政治理念,含蓄的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以治国安邦为己任,优在天下人之前,乐在天下人之后。
D.乙文作者认为,六朝时国家以长江为天然屏障,所以长江是安定的河流,国家没有战事。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进亦忧,退亦忧。
(2)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者耶?
【小题5】甲文中“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见洞庭湖凄风苦雨而悲,见洞庭春和景明而喜;乙文中明太祖登上阅江楼,见“中夏之广”思保全,见“四陲之远”思安抚,见“万方之民”思安定,试分析两文作者这样写各自的用意。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