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较难0.4 引用2 组卷262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注释】①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②禹:大禹,传说中夏朝的第一代君主。③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④慎子:先秦法家代表人物慎到,著有《慎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略无处:
(2)王命急宣:
(3)气云浮:
(4)非驷马追也: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水非石凿,而能入石。
【小题3】用“/”为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两处)
往 来 遥 观 者 常 若 雾 露 沾 人 窥 深 悸 魄。
【小题4】请概括甲文描写的长江的夏水与乙文中黄河的孟门之水的异同,并找出两者在描写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19-20八年级上·福建泉州·阶段练习
知识点:郦道元(470-527)山水游记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淮南子》曰:龙门未辟,吕梁未凿,河出孟门之上,大溢逆流,无有丘陵,高阜灭①之,名曰洪水。大禹疏通,谓之孟门。故《穆天子传》曰:北登孟门,九河之隥②。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③,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④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⑤,鼓若山腾,浚波⑥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卷四 河水》)


【注】①灭:淹没。②隥(dènɡ):登山的石级。③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④返:通“反”,反复,重叠。⑤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⑥浚(jùn):通“骏”,疾速、疾驰。
【小题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登孟门:__________        ②河中广:__________
③巨石危:__________        气云浮: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之”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谓之孟门
A.而两狼并驱如故   (《狼》)     B.春冬时(《三峡》)
C.当求于上流(《河中石兽》)     D.实是欲界仙都(《答谢中书书》)
【小题2】用“/”画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实 为 河 之 巨 阸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小题4】下面链接材料和文中划线句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
链接材料: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