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09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

那些年,教过我的魔性老师

小林老师

我出生的时候,老爸很兴奋,想了半天想不出我的名字,于是跑去请教村里的大爹。

大爹是小学退休老师,脑壳光光的,走路很慢,是村里最有学问的人。大爹说,状元公最喜欢杜甫的诗,他的书斋名字就叫做“浣花溪馆”,这个“浣”字很少人用。于是我就有了一个很穿越的名字,林帝浣。

大爹的书法是村里最好的人。逢年过节,都要巍颤颤的走到祠堂去,写很多对联横幅。

乡下没有幼儿园,我三四岁的时候,经常光着屁股村里乱跑,每次跑到祠堂,正在祠堂写字的大爹,就会扯住我说,“来教你个字”。我说:“学字有什么用,我要吃糖。”大爹说:“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说:“颜如玉有什么用,我要吃糖。”大爹说:“你长大了就知道颜如玉比糖好多了!”然后被大爹按住,学会一两个字。直到四五岁,我被大爹逮住无数次,学了不少字,经常去镇上给零食小摊表演写字,骗了不少糖和饼干橄榄来吃。

很多年之后,大爹默默地去世了。祠堂里再也看不到,他颤抖着手写出来的端庄肃穆的正楷。

因为没上学就会写很多字,老爸觉得我大可培养,八岁就把我送到在城里工作的姑妈那里借读。从此开始了十年的城市农村走读生的生涯,每年上学呆在城市里,寒暑假才回乡下。老爸则年年在乡下,为我学费发愁

那时小学也就语文数学,不像现在课程这么眼花缭乱,也读不到什么课外书。没有课外书读,也没什么零花钱,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开始经常跑废品收购站。

收购站老板是个戴高度眼镜的胖子,已经忘记叫什么名字了。为什么去废品收购站呢?是因为在那可以论斤称买到很便宜的书和杂志。那时的阅读真是泥沙俱下,文学,哲学,历史地理,自然科学,地摊小报……胖子老板也很爱读书,我很怀疑他就是为了看书才开的废品收购站。去得多了,老板看到我来,就指着角落那一堆说,那边。对于求知若渴的我来说,自然会挑那些内容最精彩刺激的。老板不管我,自己拿本知音杂志在那看。

每次称完付钱,老板总会再额外扔给我一两本,比如沈从文的《边城》,鲁迅的《故事新编》,《徐霞客游记》,蔡志忠的《庄子说》,萨特的《存在主义》……

胖子老板给我的赠书,最后都成为我最后留在书架上的书。有几本到现在已经相当破旧碎烂,但当年那股废品收购站的气味早因岁月飘逝,只余下旧书淡淡的好闻的霉味。

胖子老板没跟我说多少话,但我觉得他是我很重要的一个老师,虽然他只是个收废品的胖子。

高中,我严重偏科,语文数学巨好,拿了好几届的全国数学联赛奖(当时的奥数),英语巨烂,几乎惨不忍睹。很不幸的是,我们的班主任是教英语的黎老师。他的口头禅是:“God damn you啊!”然后说,同学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就是鬼打你啊的意思!后来这句God damn you,成了我们同学交流口头禅。

有一次,黎老师点评试卷,最后他举着一张卷子说,这位同学算是奇葩,四选一的选择题,100分他居然考了18分,我蒙上眼睛也能考25分啊,我对这位同学的英语学习和运气表示深切的失望。而那位考18分的同学,就是我。

我当时羞愧得很。终于熬到高二,班主任还是黎老师,看来他是跟定我们三年了,以我的英语水平,高考下场必然非常悲惨,当时最不敢想的是在乡下辛辛苦苦给我挣学费的老爸。

高二突然要求交建校费,农村户口的走读生都得交。我记得大概是每学期八百元,这在当时的我家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我非常痛苦,甚至都不敢跟家里提。纠结了好久好久之后,终于到了要交学费的前一天晚上,我徘徊许久,终于去敲开黎老师的家门,吭吭唧唧了很久,才低声说家里可能没钱交建校费。黎老师说,我知道了,你回去吧。

第二天交学费,黎老师若无其事,没跟我提建校费的事。高三还是黎老师做班主任,也没提建校费的事。许多年之后,我再见到他,提起此事,他已经没有印象了。

这事之后,我发奋恶补英语,终于考出了我所在中学五年历史里的高考最高分,英语在全省平均线以上,最后上了全国最好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的临床医学系七年制硕士班。

这位黎老师,他叫黎光宁,就是今年这道高考作文漫画题里老师的原型。这么多年,我还欠黎老师一句正式的感谢,在这里想对黎光宁老师说“谢谢您!”

(本文有删改)


注:小林老师是大学老师,也是一位漫画家,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作文题是小林老师的一幅漫画。
【小题1】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有什么作用?
【小题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中几位“魔性老师”给“我”成长带来的影响。
【小题3】文中划横线句子“当年那股废品收购站的气味早因岁月飘逝,只余下旧书淡淡的好闻的霉味”中“霉味”与“好闻”是否矛盾?为什么?
【小题4】本文写的是几位老师,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老爸则年年在乡下,为我学费发愁。”似乎与主题不符,可不可以删除?为什么?
18-19七年级下·安徽芜湖·期末
知识点: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散步

莫怀戚

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④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小题1】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小题2】“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小题3】第二段中对“我”采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法布尔的《螳螂》,完成下面小题。

①多年以前,在古希腊时期,这种昆虫叫做螳螂,或先知者。农夫们看见它半身直起,立在太阳灼烧的青草上,态度很庄严,宽阔的、轻纱般的薄翼,如面膜似的拖曳着,前腿形状如臂,伸向半空,好像是在祈祷,在无知识的农夫看来,它好像是一个女尼,所以后来,就有人称呼它为祈祷的螳螂了。

②这个错误再大没有了!那种貌似真诚的态度是骗人的,高举着的似乎是在祈祷的手臂,其实是最可怕的利刃,无论什么东西经过它的身边,它便立刻原形毕露,用它的凶器加以捕杀。它真是凶猛如饿虎,残忍如妖魔,它是专食活的动物的。看来,在它温柔的面纱下,隐藏着十分吓人的杀气。

③如果单从外表上看来,它并不令人生畏,相反,看上去它相当美丽,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颈部是柔软的,头可以朝任何方向自由转动。只有这种昆虫能向各个方向凝视,真可谓是眼观六路。它甚至还有一个面孔。这一切都构成了这样一个小动物的温柔。

④见过螳螂的人,都会十分清楚地发现,它的纤细的腰部非常的长。不光是很长,还特别的有力呢。与它的长腰相比,螳螂的大腿要更长一些。而且,它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在这两排尖利的锯齿的后面,还生长着一些大齿,一共有三个。总之,螳螂的大腿简直就是两排刀口的锯齿。当螳螂想要把腿折叠起来的时候,它就可以把两条腿分别收放在这两排锯齿的中间,这样是很安全的,不至于自己伤到自己。

⑤如果说螳螂的大腿像是两排刀口的锯齿的话,那么它的小腿可以说是两排刀口的锯子。生长在小腿上的锯齿要比长在大腿上的多很多。而且,小腿上的锯齿和大腿上的有一些不太相同的地方。小腿锯齿的末端还生长着尖而锐的很硬的钩子,这些小钩子就像金针一样。除此以外,锯齿上还长着一把有着双面刃的刀,就好像那种成弯曲状的修理各种花枝用的剪刀一样。

⑥对于这些小硬钩,我有着许多不堪回首的记忆。每次想到它们,都有一种难受的感觉。记得从前曾经有过许多次这样的经历。在我到野外去捕捉螳螂的时候,经常遭到这个小动物的强有力的自我保护与还击,总是捉它不成,反过来倒中了这个小东西的十分厉害的"暗器",被它抓住了手。而且,它总是抓得很牢,不轻易松开,让我自己无法从中解脱出来,只有想其他的方法,请求别的人前来相助,帮我摆脱它的纠缠。

⑦螳螂身上的武器、暗器很多,因此,它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可以选择多种方法来自我保护。比如,它有如针的硬钩,可以用镰钩去钩你的手指;它长有锯齿般的尖刺,可以用它来扎、刺你的手;它还有一对锋利无比、而且十分健壮的大钳子。这对大钳子对你的手有相当的威力,当它挟住你的手时,那滋味儿可不太好受啊!

⑧以上种种有杀伤力的方法,让你很难对付它。要想活捉这个小动物,还真得动一番脑筋,费一番周折呢!否则,捉住它将是不可能的。这个小东西不知要比人类小多少倍,但却能威胁住人类。

(有删改)

【小题1】本文围绕着“螳螂”这种昆虫,说明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况。
【小题2】赏析下列语句中的加点字。
(1)它看上去相当美丽,它有纤细而优雅的姿态,淡绿的体色,轻薄如纱的长翼。
(2)而且,它总是抓得很牢,不轻易松开,让我自己无法从中解脱出来。
【小题3】比较下列语段,说说语段与上文在表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上的不同。

螳螂目是昆虫纲有翅亚纲的一目。通称螳螂。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捕捉性前足;前翅革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除极寒地带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过年的花灯

①在老北京过年,少不了挂灯笼。挂灯笼,还有驱邪避灾之意,灯笼是要彻夜点亮的,这样的意思就更加明显,因为包括病灾人祸等一切的邪气,都是在暗中行走,我们一般人看不见。灯笼,可以替我们照亮它们,驱赶它们。

②商家门前一般是挂大红灯笼,普通百姓家,也得挂盏纸糊的彩灯或小红灯笼。我家再不富裕,我爸我妈也要买张彩纸,把屋里的电灯泡包裹起来,让它们变成彩灯,这才有点儿过年的味儿。这就像年三十的晚上,再贫寒的人家,没有肉,只有烂白菜帮子,也得包一顿饺子。我则用铁丝绑住几根竹棍,中间插上根蜡烛,外面糊上一层彩纸,拎着它满院子满街跑,一直跑到蜡烛被风吹倒,把灯笼烧掉了为止,跑回家再糊下一个新灯笼。

③在老北京,过年时候,有钱人家和店家老板买灯笼,要到廊房头条,那里被称之为灯笼街,短短的巷子里,最多的时候曾经集中了20多家灯笼铺子,可以说是鳞次栉比,更可以看出那时候北京城过年时灯笼的需求量有多大。其中好多家灯笼铺子,一直开到新中国成立后公私合营,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南移至珠市口,成立了北京宫灯厂。

④那里离我家很近,我和同院的孩子也愿意去那里看灯。看完那里的灯,我们再到大栅栏。大栅栏里老店铺、老戏园子多,它们的门前挂着的灯笼最是讲究,映照得大栅栏一条街灯火辉煌,看得人眼花缭乱。所谓“东风夜放花千树”,就应该是那样的情景吧。

⑤那时候,那么多灯,只知道看热闹,叫不出它们的名字。认识的,只有一种叫做“气死风”,一种是走马灯,觉得这两种灯已经很高级了。

⑥“气死风”是一种简单的圆形或椭圆形提灯。叫它“气死风”,是说你提着它怎么跑,风也吹不灭,不过是夸张而已。这种纸做的灯笼,跑不了多久,只要风稍微一大,里面的蜡烛一歪,灯笼就着了。不过,这种“气死风”一般物美价廉,有各种图案和造型,其中金鱼灯最受老幼欢迎,老人图它个年年有余的吉利,孩子则图它好看玩着痛快,即使最后被风吹得呼呼地燃成一个火球,也会让孩子在大呼小叫中获得一种难得的快乐。

⑦走马灯,见过我们大院里有钱人家的孩子玩过。那种灯里面有一柄纸伞,用铁丝绑着,可以转动。这是因为蜡烛点燃后,造成冷热空气流动,灯笼便不由自主地转动不停,显然比我们糊的灯笼要强很多,有点儿技术含量,一般人做不来。大了以后,读到《燕京岁时记》才知道走马灯有大有小,小的有4面,大的有9面和12面。大者的四周可以工笔细描画着西厢红楼,如旋转舞台,成为了连贯的一出戏,只可抬头观赏;小者才是我们大院孩子提着满院跑的那种。

⑧大栅栏里老店铺门前挂着的可不是走马灯,更不会有“气死风”,也不是如今千篇一律的大红灯笼,很多是富丽堂皇的宫灯。有用细绢为面、以铁丝线掐制成为骨架的精致花灯,还有火宝塔那样的巨型彩灯。得佩服中国人的智慧,简单的一盏盏灯,在手艺人的手里,可以变化万千,展现出丰富无穷的想象。正如《京都风物志》里面对灯节花灯的记载:“其灯有大小、高矮、长短、方圆等式,有纱纸、琉璃、羊角、西洋之别,其绘人物,则列国、三国、西游、风神、水浒、志异等图,花卉则兰菊、玫瑰、萱、竹、牡丹,禽兽则鸾凤、龙、虎以至马牛猫犬与鱼虾虫蚁等图,无不颜色鲜美,妙态纯真,品目殊多。”

⑨在这里,人们已是看灯不是灯,而是在灯里看出更多象征的意义和美好祈愿。缤纷的灯光幻影里,有中国传统的文化,包括审美、性情、志趣、驱灾避祸、纳福祈愿等民俗的诸多方面,这应该是人们过年的时候最大的心愿吧。

⑩这样多姿多彩的灯,要一直挂到正月十五。这时候,花炮自然还会响起,但这时候的灯却是比花炮更为重要的角色了。就如同除夕之夜时,花炮是过年的主角,这时候的主角已经当仁不让属于花灯,所以,这一天叫元宵节,叫上元节,又叫灯节。这一天,春节这一出大戏就要落幕了,满场掌声响起来了,满场观众站起来了,满场灯光一下子亮起来了,那种火树银花、灯火通明的感觉,就像天光璀璨,就像天光猎猎,就像天光浩荡。哪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节日,有我们这里从除夕到元宵节,一场连台戏,唱得如此铺排堂皇?唱出我们避灾驱邪纳福迎新最朴素最真切最渴盼的心底愿景?

【小题1】阅读选文,说说作者笔下过年的花灯主要有哪些作用?
【小题2】结合上下文,揣摩选文第②段画线句中“我”的心理,感受童真童趣。
【小题3】选文第⑤段的作用是什么?请简单分析。
【小题4】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却在第⑦段运用了大量说明性的语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小题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单概括。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