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79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甲】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又北曲行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①渴(hè)地名,指袁家渴。②箭:小竹。③麻(xiū),树荫。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民其上( ) ②石而往有石泓 ( )
坻,为屿( ) ④石底以出(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有泉幽幽卒入于渴
B.渠大 心乐
C.然卒入渴 兴复汉室,还旧都
D.渴西南行不能百步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18-19八年级下·内蒙古鄂尔多斯·阶段练习
知识点:柳宗元(773-819)山水游记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唐代〕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乙】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宋代〕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水尤清冽   清冽:清澈
B.悄怆幽   邃:深
C.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
D.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是
【小题2】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太阳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B.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相与步于中庭——(于是)我们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般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写景物都采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甲文“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作者巧妙地把“佁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两种情态加以对比,动静结合,尤能显出鱼的活泼。乙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积水空明”写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前者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后者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
B.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乐”。甲文“心乐之”是作者一开始内心愉悦的表现,但他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抑郁的心情,因此“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所以才“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文写了作者寻友“为乐”,在这游乐中又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感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落寞、人生的感慨和自我排遣的旷达。
C.甲乙两文作者都遭遇贬谪,都借描写游玩的景色表达情感。甲文作者被贬永州,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贬居生活的清闲孤寂和乐观豁达之情;乙文作者被贬黄州,因无人与自己一同赏月,只好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在写景中表达出作者被贬的凄苦悲凉和孤寂哀怨之情。
D.甲乙两文写景对象不同。甲文用了“水尤清冽”“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等句,写出了小石潭的水和石的特点;乙文则重点写了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描写了月色的空明。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错误的一项是(     
A.水尤清                  清凉
B.石底以出               翻卷
C.日光下                  穿透
D.其岸势犬牙差互        狗牙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心乐                      处处志
B.潭西南               四十不惑
C.其境过清               径寸之木
D.记之而去               不知有汉
【小题3】对下列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苍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石潭中的鱼儿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似的。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文: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爬行,时隐时现。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文:凄凉的神情,寒冷的骨头,幽深极了。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引导我们去领略小石潭周围极幽极佳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画面感;第二段则“定点特写”,以特写水中游鱼来展现一幅极美的画面。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刻画虽寥寥几笔,却笔法极妙。无一笔涉及水,只说鱼“空游无所依”,就把鱼的快乐自在和水的澄澈透明表现得淋漓尽致。
C.全文形似写景,实则写心。通过写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来传达作者贬居生活中孤凄悲凉的心境。
D.作者为摆脱改革失败遭贬的抑郁愤懑而寄情山水,山水之乐一经触发,忧伤悲凉之情便从此一扫而空。
(甲)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乙)

有富室,偶得二小狼,与家犬杂畜,亦与犬相安。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一日,主人昼寝厅事,闻群犬呜呜作怒声,惊起周视,无一人。再就枕,将寐,犬又如前。乃伪睡以俟,则二狼伺其未觉,将啮其喉,犬阻之,不使前也。乃杀而取其革。

“狼子野心”,信不诬哉!然野心不过遁逸耳,阳为亲昵,而阴怀不测,更不止于野心矣。兽不足道,此人何取而自贻患耶?

([清]纪昀《狼子野心》)


注:①俟(sì):等待。②遁逸:原指逃跑,这里有“隐藏”之意。③贻(yí):这里是“遗留”的意思。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以为(     )               ⑵技此耳(     )
⑶再就枕,将(     )     ⑷蔽林间(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2)稍长,亦颇驯,竟忘其为狼。
【小题3】读了柳宗元的《黔之驴》这篇寓言,你有哪些收获?
【小题4】乙文中划线句子除了对狼表示谴责以外,还表达了什么意思?(从主人方面来理解)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