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52
阅读《榜样是用来超越的》,完成下面小题。

榜样是用来超越的

①临近毕业季,中央美术学院又举办了毕业作品展。观展过程中,有人惊叹作品新奇,也有行家不客气地点评:看似新鲜,但不少作品处处留了下模仿的痕迹。

②其实,在艺术领域,创作之初的模仿不可避免。学书法,绕不开颜柳欧赵,所谓“法帖”就是这个领域的入场券。欧洲印象派画家缔造“光影革命”前,几乎都是古典艺术大家的信徒。在其它领域亦是如此。社交网站“脸书”借鉴了Linkedin、Friendster等先驱;而苹果的用户界面,也借鉴了施乐帕克研究中心的理念技术。很多时候,模仿不失为一条通往创新的捷径。

③        。齐白石57岁开始衰年变法,走出对前人的模仿,删繁就简“画吾自画”,从“形似”走向“不似之似”。星巴克创始人舒尔茨试图在美国再现意大利咖啡店,然而类似站着喝咖啡等诸多方式却水土不服,于是舒尔茨以意式风格融合美式休闲,完成了超越之路。如果一直在模仿,从来不创新,让创新的精神在追随中消磨,就只会如齐白石所说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④要超越榜样,非得有敢于质疑的精神才行。        所有具有革命性的突破,都源于可贵的质疑精神,才有可能发力超越走在队伍前面的榜样。

⑤要超越榜样,必须有创新专注力。德国的一份研究报告称,中国平均每100万人的专利数为501项,排名全球第十,正要从“模仿大国”转型为“创新大国”。华为公司2015年向苹果公司收取专利费的事实,可成为这一判断的注脚。华为公司每年将销售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发,超过一半的华为员工从事研发工作。几年后,公司积累了大量的专利技术,最终达到了与通信行业的世界级大佬比肩的水平。找准创新的突破口,踏实做事,突破榜样的桎梏,才能超越榜样。

⑥有人说,人类所有的发明,不过是对自然的模仿,如车轮之于圆木。然而,正是在模仿过程中的灵光一闪,超越榜样,才让人类文明步步前行。

【小题1】根据文意,将第③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小题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选择最恰当的一则填入第④段横线处,并说明理由。

【甲】腾讯总裁马化腾,创立公司之初,他学习最佳案例,然后超越他们。比如离线消息、QQ群、QQ表情等,不仅融合了前人的经验,更渗透了创新理念,使得公司获得了庞大的用户群,对稳固整个腾讯体系起到了关键作用。

【乙】科学家们在研究光学的时候通常都会以牛顿理论为基础进行研究。菲涅耳也曾是这一理论的跟随者,但几次光学研究的受阻,让他挣脱出来,推翻了牛顿的光微粒学说,从而解决了波衍射的问题,终于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小题3】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或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要超越榜样,必须有创新专注力”这句话的理解。
16-17九年级上·北京海淀·期末
知识点:杂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意识比能力更重要》,完成下列各题。

意识比能力更重要

①很多人认为,成功是要有许多先天能力的,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觉得,成功的最本质要素,不应该用能力来描述,因为任何能力都不是天生的。比如对创业者来说,不可能在创业前就具备成功所需的“十八般武艺”,而需要在创业过程中历练成长。能否尽快掌握这些“武艺”,关键取决于创业者是否具备获取这些能力的意识,而且在长期的创业历程中坚持这些意识。

②当然,要把意识转变为能力,需坚持不懈地、有目的地去提升改造自己。我一直认为,在宇宙自然大规律的框架下,特别是在人类社会活动领域,有时是“意识决定存在”。有了强烈的意识,才能促使主体去不断改进。正如有了爱迪生才有电灯,有了艾菲尔才有埃菲尔铁塔,有了瓦特才有蒸汽机一样。正是因为他们都有那种努力探索的意识,所以当机遇到来,才不会错过。那么如何具有强烈的、积极提升改进的意识呢?

③首先要有【甲】的意识。一般认为好的创业者应该是善于发现商机的人,但是什么样的人才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机遇呢?是那些习惯创造梦想的人。梦想会指引他去寻找、捕捉机遇,并将机遇转化为恒久追求的事业。伟大的事业一般都源于伟大的梦想。当微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其创始人比尔·盖茨就提出这样一个伟大的梦想:让计算机进入家庭,并放在每一张桌子上。进入21世纪后,微软又提出新的梦想:通过优秀的软件赋予人们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运用任何设备进行沟通和创造的能力。伟大梦想的指引,是微软之所以成为伟大公司的根本原因。

④再则是有【乙】的意识。任何事业,光有一股狂热激情,哪怕是再持久也不够,还要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经验、新技能,补充自己不足、提高自身水平的强烈意识。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追求自己热爱的事业,就必须勇于突破专业、职业、年龄、性别、环境等诸多条件的限制,以孩童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凡是有益于自己事业的东西,都如饥似渴地学习,不断地完善自己。

⑤另外要有【丙】的意识。条条道路通罗马,罗马只有一个,但通往罗马的道路却不同。每一个创业者的背后,都有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他们成功的荣耀是相同的,但每个人成功的方法和历程却千差万别。创业者的经历、环境、素质、所从事的行业领域各不相同,创业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尽相同,必须要靠当事人的创新与突破,才能开辟一方新天地。离开创新和创造,创业就是一句空话。

⑥总而言之,要想成为一个成功者,不是他已经具备了什么样的能力与素质,而是要具备改变他人及环境的强大意志力和自信力,然后再不断地调整改造自己,朝着一名成功者应有的素质与标准前进。因为,只有成功者有“心”,成功才可能降临。(作者黄鸣,原文有删改)

【小题1】阅读第①段,简要分析作者认为“意识比能力更重要”的原因。
答:                                                                           
【小题2】第②段中列举爱迪生、艾菲尔、瓦特的例子有什么作用?
答:                                                                           
【小题3】根据文意,将下面三组词语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学习新知、进取提升
②创造梦想、发现机遇
③突破陈规、创新创造
【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丙】处应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回归简单

名作家冰心说:“如果你简单,那么这个世界也就简单。”世界原本简单,但许多人为制造的因素使之变得复杂起来。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为了一己私利、一时功名,不惜尔虞我诈、相互精心算计;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不惜互相防备、对人心生疑窦。这样一来,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被烦恼所缠绕,就会存在不快乐的阴影。而要想走出这怪圈的生活,就应该回归自然,回归简单和宁静。

简单是一种人生境界。人一旦拘泥于复杂,往往会被灯红酒绿所迷,为名利权势所惑,为金钱美色所扰,为人际关系所困。眼下,有些人活得太累,就是由于城府太深、欲望太高,太在意仕途上的荣辱得失、过于追求物质上的富足,太在意对世俗的迎合,太用心于机巧的运用……若能把这些看淡、看透,怎么会有那么多烦恼和忧愁呢?

简单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选择简单,意味着清贫、单纯、透明与纯真。据报载,二战期间,科学家爱因斯坦为躲避法西斯的迫害,移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以最高年薪1.6万美元聘请他,他说:“能否少一点?3000美元就够了”。有人大惑不解,他说:“每件多余的财产,都是人生的绊脚石,唯有简单的生活,才能给我创造的原动力”。直到生病住院,他还说:“简单的生活,无论对身体还是精神,都大有裨益”。正是由于科学家的生活是简单的,所以才成就了累累硕果。

简单做人,应简洁朴素,不能太在意物质上的拥有。孔子称赞他的学生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实就是一种甘于清贫的精神,这种甘于清贫的精神就是贫而不贱,在简单质朴中体验心灵的丰盈充实,追求广阔的精神空间。反之,过分追求享受,往往会带来精神空虚。

简单做人,要淡泊名利,本真本色。生活是一部自导自演的戏剧,你理智处事就是喜剧,意气用事就是悲剧。所以,对生活中的荣辱得失,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应老实做事、轻松做人,不戴面具、表里如一。

简单做人,应宽容忍让,以君子之心度人,以坦荡之心处事,以宽容之心交友。多为别人办好事,多把别人往好处想,多容忍别人的缺点和失误,这样,你心里就会多一层阳光,脸上就会多一缕春风。

简单是一种美,一种心态,一种思想。简单做人,是一种睿智的选择,是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因为简单,我们不会刻意追求形式,无论何时何地,都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把生活当做一种享受。(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小题2】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简单的生活定然成就累累硕果。
B.回归简单就是不过于追求物质上的富足,老实做事、轻松做人。
C.不拘泥于复杂,回归简单,我们就没有烦恼和忧愁。
D.只要对人生有深刻的感悟,就一定会选择简单做人。
【小题3】第三自然段作者列举了爱因斯坦主动降薪的事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非凡皆自“愚处”起

尉承栋

①有位画家用四年工夫画出一幅作品,引起轰动。一位青年人向他请教:“我能一天画一幅画,可卖出它却要一年的时间。”画家对青年说:“你可以试着换一下,用一年时间去画一幅画,看能不能在一天内卖出去。”

②好作品出自反复打磨,凡事亦需拼一番笨功夫。习武之人常说“入门先站三年桩”,如果不能打牢站桩的功底,到头来学到的不过是花拳绣腿。做人做事莫不如此,稳扎稳打,耐心付出,成功才会有可能。如果急于求成,偷懒耍滑,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③“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非凡皆从“愚处”起。不少古人“尚拙”,更在“拙”处建功。清人曾国藩学习上讲求“读书立志,须以困勉之功”,其行事风格被同僚讥笑为“迂拙”。然而在他看来,“凡奇谋至计,总在平实处”。客观说来,“笨拙”的好处在于,不投机取巧,虚心以待事,耐心以经事,遇到困难和矛盾只知扛过去,而决不会绕着走、躲着跑。如此“笨拙”,反而更能打牢基础,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

④想起一位大学老师的话:“今天的问题,不是知识不够多,而是知识太多;不是不够聪明,而是过于聪明,缺少从愚处做起的踏实精神。”细细想来,但凡各个领域的名家大师,哪个不是靠着守愚尚拙的精神成功的?于敏院士为研究氢弹,甘愿隐姓埋名28年;一代代航天人创造中国载人航天的奇迹,秘诀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诺贝尔奖得主屠呦呦,为研制防治疟疾的药方,从包括各种植物、动物、矿物在内的2 000多个药方中整理出640个,再从中进行100多个样本的筛选,最终获得青蒿素样品。

⑤不可否认,时代瞬息万变,机遇稍纵即逝,我们确实需要创新求变、弯道超越。也不是说我们凡事只能使“笨劲”,不能用“巧力”。但必须懂得,走捷径并不等于投机取巧。捷径的获取,靠的是日积月累的能力,而不是挖空心思的妄想;捷径的完成,靠的是持续不断的拼搏奋斗,而不是一劳永逸、一步登天。很多人“一举成名”的背后,是“十年寒窗”的苦功。天底下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也没有天上掉馅饼的机会,真正的捷径,其实只有苦干这一条。

⑥华罗庚在诗中写道:“妙算还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积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练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硬要把“伪聪明”当作真聪明,不过是真愚夫的做法。做事情,总还是要拿出那么一点“愚劲”、那么几分“拙气”的。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第③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写两种即可)
【小题3】联系文章内容,说出标题中的“愚处”指什么。
【小题4】感悟作品,联系实际,谈谈文章对你的启发。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