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9 组卷1914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塑料花

路明

①上午最后一节课,班主任说,中午大家回家,换白衬衫、白球鞋,每人带一束塑料花来,下午有外宾。

②我们都欢呼起来。外宾的到来意味着停课。那几年,合资、独资企业一家接一家入驻小镇,每年总有一两次,有重量级外宾来我们小学访问,我们穿上整齐的服装,挥舞着手中的花束,在校门口列队欢迎。

③和九十年代所有的家庭一样,我爸妈卧室里挂着一幅结婚照。我妈身披婚纱,捧一束白色马蹄莲。这束马蹄莲,就插在照片底下的花瓶里。

④我抓起马蹄莲,有一支脱落了。我哇哇大叫,妈,花坏了。

⑤我妈皱眉说,要不,用胶带粘一下?

⑥我大声抗议。身为中队学习委员,两条杠的班干部,怎么可以带一支伤兵一样的花去学校?

⑦我妈为难地说,那怎么办?

⑧办法肯定有。问题是,让我妈拿出近十分之一的月工资,去买一束不能吃不能穿的玩意,她要是同意,那就是本年度最大的童话。

⑨我妈灵机一动说,你去隔壁照相馆借借看,他们一定有。

⑩我忐忑不安地走到振国照相馆,很不幸,道具花已经被另一个小学生借走了。老板娘去仓库翻了半天,总算又找出一束来。我向老板娘行了个队礼,捧着花,喜笑颜开地去学校了。

⑪学校后边是一片农田,可以抄近路。我走在田埂上,风吹动我的头发。春天,油菜花盛开,望去一片金黄。我看见咸菜瓶蹲在地里,我就喊,咸菜瓶,咸菜瓶,你在干嘛?

⑫咸菜瓶挥挥手,朝我走过来。她的左手攥着一把鲜花,有野菊,有蒲公英,有牵牛,有太阳花,还有几支我叫不上名字,用橡皮筋箍在一起,五彩斑斓的。她的右手提着几支油菜。咸菜瓶不好意思地说,我在找最好看的油菜花。

⑬她松开橡皮筋,把油菜插进花束,调整好位置,再重新扎起来。

⑭我说,老师不是讲要塑料花吗?

⑮咸菜瓶小声说,我家没塑料花……她结结巴巴地解释,全村只有两户人家有塑料花,不巧的是,这两家都有小学生,所以,她就只好采一些野花来代替了。

⑯我说,咸菜瓶,老师会骂你的。

⑰我的同学显然被吓到了。我不满地说,你这样做,是给我们的班级抹黑。

⑱咸菜瓶看看手里的花束,又看看我的,可怜兮兮地问,是不是……也差不多?

⑲差多了,我摇摇头,一点都不像。

⑳我不再理会咸菜瓶,自顾自走了。

(21)黄潇潇也没带塑料花。黄潇潇声称,她家里的花是在上海南京路买的,拿出来容易弄脏。她大摇大摆地走到我们跟前,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喂,你,抽一支给我。不行,要这支。

(22)我们乖乖照做了,黄潇潇一下子拥有了一束最大最好看的花。黄潇潇有资格这么做,她是班上最好看的女生,还是大队长、三条杠,级别比我还高。何况这一回,本来安排黄潇潇给外宾献红领巾的,临时换成高年级的两个女生。此刻,黄潇潇正憋着一肚子的火,谁还敢惹她?

(23)我们列队集合,咸菜瓶小心地把花藏在身后,成功地躲开了班主任的眼睛。大家在校门口集合完毕。外宾快到了,教音乐的小周老师走过来,指挥大家最后的练习。她用好听的声音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举起花束,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喊口号。突然,小周老师快步走到咸菜瓶身边,严彩萍同学,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给老师看看。

(24)操场一下子安静了,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咸菜瓶手上。咸菜瓶涨红了脸,嘴巴扁啊扁,像要哭出来。

(25)哇!小周老师叫起来,好美的花!

(26)小周老师高高举起花束,眯起眼睛,欣赏那含苞的牵牛、怒放的野菊和饱满的油菜。她的脸上荡漾着春天般的笑容。这是老师今天看见的最漂亮的花了,她大声地问咸菜瓶,一会结束后,可以送给老师吗?可以吗?

(27)可以的,咸菜瓶用力地点头。然后她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

(选自2019年5月5日《文汇报》,有删改)

【小题1】根据文章内容,补全故事情节。
班主任要求带塑料花→我借塑料花→严彩萍__________→黄潇潇__________→小周老师赞美野花
【小题2】第③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根据句式特点赏析第(21)段画线的句子。
喂,你,抽一支给我。不行,要这支。
【小题4】小周老师为什么说严彩萍的花“最漂亮”?从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小题5】文末严彩萍“蹲了下去,紧紧捂住自己的脸”,请具体分析她此刻的复杂心情。
2019·江苏镇江·中考真题
知识点: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先生的课堂》,回答下列小题。

先生的课堂

①灰布衫、灰围巾,戴着金丝眼镜——先生背着手,大步流星地走上讲台,随手将教材丢向讲桌,黑框眼镜后面那机智的目光像探照灯扫视着课堂上一张张年轻的脸。

②先生的面容瘦削,小平头硬戳戳的,散发凛然之气——活脱脱的鲁迅形象。先生收了笑容,转身面向黑板,极潇洒地草书:荷塘月色。末了,意犹未尽,歪头欣赏自己的板书,好像很满意,这才郑重地点了点头,重又面对学生讲道:“这节课,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

③我们这些面黄肌瘦、衣衫不整、来自偏远乡村的学生们,就是自那堂课开始懂得了什么是文学欣赏,深切体会到汉语的优美。

④先生配合课文布置作文《我的家乡》。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题目在小学、初中不知写过多少遍,已经驾轻就熟。我在作文中描写家乡四季风光之美,用心描绘夏日的稻田、荷香,以及澄澈的月光;还写到勤劳的父辈秋日里的收获和冰天雪地时挖莲菜的辛劳。大概是因内容鲜活、想象力丰富,先生在课堂上大为夸奖我的作文写得好,有真情实感。难忘此课堂于我的重要意义,先生课堂的这份鼓励,激起了我对文学浓厚的兴趣。

⑤临近毕业那年,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下,原本就体质瘦弱的我病倒了,在医院住了三个月。待我走出医院大门时,已经是腊月二十九。落下的课程太多,时间又太短,学校已建议我这次高考不要参加了,连回去读书都成了奢侈的愿望,亲人们着实为我担忧。倔强的我不肯认输,此时,我想到了先生。那时,先生在另一所中学任校长。

⑥正月初一,我带上莲菜、大米等土特产,骑车奔波二十公里路去找先生。天寒地冻,好不容易赶到先生家,却吃了闭门羹——先生到邻村走亲戚了。我哪肯就此死心,费了好大的劲儿找寻到先生的亲戚家。当先生看见狼狈不堪的我喊他“老师”时,先吃了一惊,接着埋怨道:“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天!这娃……上炕,上炕。”硬是将我劝上火炕,和先生的亲戚一同吃菜喝酒。那顿饭吃得我浑身不自在,头顶冒虚汗。临别,先生叮咛我替他问候我父母好。

⑦正月初六,先生夫妇来到我家。看见先生夫妇突然进门,还带了厚重的礼品,我毫无准备,两手不知往哪里放,很是难为情,也不敢正眼看他们,脸一阵阵发烧。心想:是不是我请求先生的事没有希望了。先生先问候我父母好,和他们讨论我上学的事,又鼓励我放下思想包袱,好好学习,做有出息的孩子。一家人感动得不知如何是好。送先生夫妇回县城的路上,天还下着雪,我埋怨他们不该亲自来,捎个话就行了。先生解释说:一来你父母年龄和我差不多,应该向他们拜个年;二来我要告诉你上学的消息,让你放心。送走先生,回家的路上,抬头望着洁白雪花从天而落,片片轻盈,像朵朵梨花,开满了我的天空,透过雪花,我看到了阳光。

⑧终于可以如愿到先生所在的中学学习,那几个月,我奋发图强。一方面加强营养滋补身体,一方面刻苦学习,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深知,身后不仅有父母亲人,还有关注我的先生。后来,我以全班第五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七月的高考考试。

⑨上学、工作、成家,一晃十多年过去。我忙于自己的事务,与先生保持着松散的联系。先生的夫人去世了,先生退休后,居于小城一隅,深居筒出。每每与先生会面,聊过我的工作、生活之后,先生总忘不了谈及我的父母,要我转达对他们的问候。我早已把父母接到身边,这也是先生时时为我上的人生之课。先生还不止一次地说;“你爱学习,读了那么多书,比老师强。”这真是让我羞愧难当,以先生的学问,我是终生也赶不上的。何况我俗务太多,无暇专心学习,哪里有什么真学问。我深知先生是在鼓励我不要忘了读书。先生极少当着我的面谈他的困苦,但他的困苦我能想象得来:年事已高,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晚辈不在身边,生活全靠他自己打理……每次从先生家走出,我的心里都有说不出的复杂。

⑩我的散文集出版,特意赠先生,请他指教。先生说:“我眼花,看不清文字。”我感到自己搅乱了先生原本清静的生活,先生却将书特意放在床头。我说:“书我拿走吧……”先生说:“先放着,我慢慢看。”临别,先生叮嘱我,他要请我们吃饭。我说要吃饭也该我请客,怎能叫您老人家破费呢?先生一再说他要礼尚往来,又说日子已经定好了,饭店的包间也已预订,我只好答应下来。接着,从同为先生学生的兄长那里得知,那一天是先生的八十寿诞。

先生八十寿诞那天,我在致祝酒辞时向先生深深地鞠躬,表达了对他崇高的敬意:先生的课堂影响了我的一生,先生就是我的课堂。

两年前的秋天,兄长打电话告诉我:先生过世了!我的脑海忽然一片空白,渐渐地,眼前又浮现出三十多年前先生为我们上课的情景:灰布衫、灰围巾,戴着金丝眼镜,背着手走上讲台……

【小题1】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⑥段中“我”为什么去找先生?
【小题2】阅读文章第⑦段,说说“我的脸一阵阵发烧”的原因?
【小题3】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A___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B____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C____
【小题4】结合上下文,分析第⑨段划线句的人物心理。
每次从先生家走出,我的心里都有说不出的复杂。
【小题5】阅读全文,说说第段划线句的含义。
先生的课堂影响了我的一生,先生就是我的课堂。

郏县蓝桥记

张昆

①我从河南归返,路过著名的汝窑——随即想起了宋代,苏坟也在河南郏县。

②夜晚八时,我抵达郏县境内。村寨上空炊烟袅袅,村民们开始烹饪饭菜了。望着白纱般的烟雾、安静的村庄、古朴的石街,我便在姓姚的人家夜宿。

③进屋时,天空雾蒙蒙的,雨淅淅沥沥地落下。屋内的桌上摆放着一盏灯火,在风雨中摇曳,淡淡又微茫的火光,将门窗半掩的里屋弄得影影绰绰,如混沌的世界。透过那户窗口,汝河大抵也有百余米远。大雨瓢泼起来,像是从温婉的姑娘转瞬之间变成了咆哮的狮子。这不由得让我想起苏轼跌宕起伏的人生,也思考他为何选择郏县。

④王剑冰在《郏县三苏园》一文写道:踏足苏坟内外,薄雾笼罩着一切,却也是淡淡、几乎留意不到的一层。苏坟四周道路的一侧,栽植柏树、松树和桂树,林风茂茂。

⑤这块风水宝地既见证过沧桑的文化,也诞生过美丽凄凉的故事。早年,听说郏县有蓝河,上架石桥,名唤蓝桥。蓝河又与汝河相连,犹如儿子和母亲的关系。汝河是上游的主流,蓝河则是下游的支流。在前往郏县前,我想,若追溯汝河的历史,也能体会蓝河的魅力。任何独具风韵的美丽,都必有名人遗迹跟文化、历史作敦厚的铺垫。

⑥当年,东坡选择郏县为万年吉地,也基于它自然风光和文化积淀出来的底蕴。文人都爱僻静,柏树和松枝代表竹柏一样的人生,而蓝桥象征着所经历的爱情,还有文人的风骨。

⑦夜色凝结,隔壁人家的灯火熄灭。瓦砾的房顶被雨珠打得铛挡作响,像某种暗示和借喻,泛指苍凉凄婉的一生。然而还看不见蓝桥,它被无尽的雨和茫茫的山崖所遮蔽。

⑧次日,我顺着汝河乘船至峰子口,再转至当伶处;传说这是清代名伶,因与达官贵人相恋,后被追逐并跳河之处。我看着汝河的水,涛涛东逝……

⑨蓝桥架在汝河与蓝河的交界,山壁陡峭,河岸优美。蓝河蜿蜒地绕着村庄,像护城河般庇佑。妇女和儿童裸足、嬉戏,一会儿踩着水花,划起双浆;不一会儿又撩起裙裾,翩翩起舞。我看见,蓝河水波倒映着粼粼光芒,五光十色地折射在舞女的袖口、裙子的底端。她的笑容,犹如两千年前浣纱的西施,素颜又不失高贵。郏县之美源于人文底蕴,蓝桥化作了陪衬,默默地驻守。

⑩蓝桥虽小,但游客踏访的足迹无数。我在观赏完舞蹈、欣赏蓝河后,由村寨的末子坊出来,行至蓝桥,由青石砖和汉白玉一样的碎石铺砌,像玉带架设在山间云廊的石桥,将人的情思牢牢锁住、升华。我想起电影《魂断蓝桥》中女子与男子相恋,但因战争的爆发,赶赴沙场的男人死掉,女的从此沉沦风月……凄美绝凉的故事。

⑪蓝桥的底下,就是蓝河。河水并非蓝色,我曾问过附近的村民为何称作蓝河。他们说,蓝代表着凄婉和忧郁,千年来的汝河及蓝河两岸,造窑的民工和烧瓷的匠人,生活艰苦,死了不少人,他们的爱情也是凄美而令人无奈的。我还站在蓝桥上,闻歌谣: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漱如调饥。……描写一位妇女在河岸边砍柴,思念远征未归的丈夫。这窃窃私语化作缕缕情思,密布字里行间,纯真感人。县蓝桥一带的民风淳朴,可见一斑。

⑫关于蓝桥,还有记载,东坡当年走过这里,乘舟远赴蓝桥。此后,纪昀也曾三度到访郏县,研究郏县附近的裴李岗遗址和龙山遗址……这些都作为郏县蓝桥最深处的文化底蕴,文化的发展和历史的积淀。郏县的历史也可追溯至周代,周武王伐纣之后,建立的周代崇尚礼教,郏县和蓝桥,便是其中代表性的一例,年代久远、美名早成。

⑬我伫立于蓝桥上,看着那风韵犹存的石雕,印刻着斑驳印记的蓝桥石砖,徒生了一种无比的沉郁,仿佛当中也搀杂着喜悦、美好和黯然。历史的风烟,如构建郏县和蓝桥的先祖,他们的血脉,在中原大地正流淌着,依旧焕发着活力和朝气。而我此刻,正站在由文化、历史和传奇爱情的丰碑上,回望前人的心思、品味着历久铭心的历史。

(选自2022年6月7日《江山文学网》,有删改)

【小题1】本文是篇游记散文,通读全文,把握作者的游踪。
抵达郏县,夜宿家→①_________→②_________→伫立于蓝桥上
【小题2】赏析第③段画线句子。
【小题3】游记散文中往往会插入一些神话、传说等,说说第⑪段插入歌谣有何作用?
【小题4】阅读游记散文,要感受理解作者寄寓的情思。说说本文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思?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镜泊湖的黄昏

①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子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②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③说到禅机,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绝非心血来潮。说它之前,让我们还是先来追寻一下镜泊湖的历史吧。

④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⑤张广才岭并非以某位汉人的姓氏命名,它是满语,读“遮根采良”,意为吉祥如意。镜泊湖在历史上亦有多个称谓。汉朝时,它叫湄沱河;唐高宗时,改称阿卜湖;唐玄宗时,又名呼汗海。明代称镜泊湖,清代称毕尔腾湖。这满语的毕尔腾,仍然是“水平如镜”的意思。辛亥革命后,复改为镜泊湖,沿用至今。

⑥既是牡丹江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唯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的生动。

⑦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质,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⑧游船入湖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两位诗人对黄昏的诗句。阮籍说:“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⑨美的东西,大多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流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⑩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不免大吃一惊。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

(选自《新民晚报》)

【小题1】文章第②段说:“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从第⑨段看,这句话中的“禅机”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小题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章第④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镜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
【小题3】文章第⑧段中,阮籍和李商隐的诗句,分别表现了他们对“黄昏”怎样的思想感情?
(1)阮籍说:“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
(2)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小题4】选出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错误的一项(     
A.文章第一段强调黄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自然而然地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
B.镜泊湖有90公里的水域,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但仍然曲折如河道。
C.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镜泊湖的黄昏,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水上黄昏的优美画卷。
D.文章不仅写景,还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而又超然、宽广的胸怀。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