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75
阅读袁中道的《金山夜戏》,完成后面的问题。

金山夜戏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奚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注释】①金山:在今江苏镇江西北,金山寺位于此处。②崇祯二年:1629年。③兖:即兖州。④脯(bū):古代时刻,申时,相当于现在的下午三点到五点。⑤北固:即北固山,今江苏镇江北长江边上。⑥舣(yǐ)舟:船停靠岸边。⑦噀(xùn):喷水,喷吐。⑧漆静:漆黑寂静。⑨小奚:小奴仆,未成年仆人。⑩韩蕲王:韩世忠,两宋名将,死后被追封为蕲王。喧阗(tián):形容声音大而杂。摋(shā):揉。翳(yì),眼翳,妨碍视力的白斑。翕(xī)然张口:张大嘴巴合不拢,形容目瞪口呆的样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余镇江往兖
②有老僧手背摋眼翳
③呵欠与笑嚏
何事何时至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目送久之”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松柏后凋也(《论语十则》)
B.何陋有(《陋室铭》)
C.久,目似暝,意暇甚(《狼》)
D.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势(《观潮》)
【小题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大意。
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
【小题4】通读全文,请概括文段内容。
【小题5】请赏析下列句子在文中的表达效果。
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搬眼翳,翁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
18-19七年级下·山东淄博·期末
知识点:山水游记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线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①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2)之者谁(        )
(3)见竹数千株(        )          (4)学者能八面玲珑(        )
【小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望蔚然而深秀者             千古文章
B.太守与客来饮               悬挂竹枝竹叶间也
C.望之蔚然而深秀             如相守
D.年又最高                       从竹缝中向外
【小题3】把文中的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小题4】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文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南北雨泽各异。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故少陵谓“润物细无声”。而东坡诗云:“春雨如暗尘,东风吹倒人。”韩持国亦有“轻云薄雾,散作催花雨”之句。至秋则霖霪苦雨,以为常。二浙四时皆巨风。春多大雷雨,霖霪不。至夏为“梅雨”,相继为“洗梅”。以五月二十日为“分龙”,自此雨不周遍,犹北人呼“隔辙”也。迨秋,稻欲秀熟,田畦须水,乃反亢旱。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此南北之异也。

(节选自庄绰《鸡肋编》)


[注]①迨:等到,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答之        
(2)余人各复至其家   
(3)以为常     
(4)霖霪不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
B.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
C.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
D.西北春时率/多大风而少/雨有亦霏微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余自南渡十数年间,未尝见至秋不祈雨。
【小题4】甲文“渔人甚异之”的“异”和乙文“南北雨泽各异”的“异”,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