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467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花与柳絮飘飞的日子

张抗抗

①1977年初夏,我离开生活了八年的北大荒鹤立河农场,去哈尔滨市的黑龙江省艺术学校报到。记得猛烈的春风摇撼着路边高大的白杨树,眼前一片扬花飞舞,简陋的站台上,覆盖了一层薄雪似的杨花,车轮起动时,斑斑驳驳的白色仍然依依惜别地缠绕着,看上去有些伤感。

②当时知识青年大返城还没有开始。我这个南方知青,去哈尔滨读书,是为了实现自己多年来渴望求学的梦想,期待接受正规教育,读别人的好书,好写自己的书。

③临近毕业,校方找我谈话说,省里希望能多培养一些青年作者,你这几年已经发表了不少作品,如果把你分配去搞专业创作,你还想回南方吗?

④我似乎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愿意搞专业创作。我,不回杭州了。

⑤我知道这句话不是随便可以说的,它意味着一种最终的选择,一种志向的确定,甚至是一种“牺牲”——我将放弃己怀念已久的温暖舒适的南方生活,为了从事我一直渴求的文学创作,从此留在这举目无亲陌生城市哈尔滨。

⑥我的返城,就这样连自己都意想不到地,“返回了”,实际是留在了哈尔滨。但后来的许多年里,我仍然没有后悔当年留在东北的抉择。我觉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⑦然而离开农场的集体生活,“返城”在没有家的哈尔滨,过单身生活,就有许许多多的麻烦和困难。首先是住房——省文联刚刚恢复建制,根本没有房子给我这样新来的年轻人住。我从艺术学校毕业分到省作家协会工作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借住在艺校的教师宿舍,与三位女教师挤在一个房间里。我只能在屋角加一张床,放一张吃饭、洗脸、写字多用的桌子,算是我的一方天地。就连艺校教师宿舍我的单人床和那张多功能的桌子,也是与校方多次交涉后借来的。

⑧我就是这样开始了我所谓的“专业作家”的生活。

⑨每天早上天刚蒙蒙亮,我就被京剧科、评剧科、器乐科的校友们喊嗓练琴的种种“噪音”吵醒,起床在学校食堂吃过稀饭、咸菜的简单早饭,等几位同屋的老师陆续上了班,我才可在自己的小桌上看书写作。但往往是好景不长,刚有了一点思路,情绪就被打断了,不是某某回来取什么东西,就是某某来找某某。到了下午和晚上,宿舍里吹拉弹唱,终日不得安宁。如此一天下来,什么都写不出来。

⑩万般苦恼之中,一次去师范学院看望一个老友,她说,你干吗不到我们学院的阅览室去写呢?那儿又安静又宽敞,从上午一直到晚上8点,可以整整写一天呢。反正你也和我们“七七”届的学生一个年龄,我把校徽借给你戴,你就当自己是这个学院的学生。有人问,千万别发慌……

⑪喜出望外地接受了她这个“雪中送炭”的宝贵的主意,顿时觉得前途很是光明。第二天一早,悄悄别上了那枚借来的校徽,背一只黄布书包,从艺术学校步行十五分钟到师范学院(即现在的哈尔滨师范大学),心虚胆战,低眉敛胸地混入进校的人群,在入校的高峰时间溜进图书馆的阅览室,动作迅速地占上一个座位,心突突狂跳,不敢左右环顾,一头扎在宽大的桌子上,埋头苦“写”起来。那种偷偷摸摸的感觉,就好像自己真的想要当冒牌大学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诡计似的。

⑫到了中午和晚餐时间,把自带的椅子垫留在座位上“占座儿”,溜出来到附近一家极其简陋的小饭馆里,吃一碗淡而无味的打卤面。隔三差五的,买一盘三毛钱的豆腐慰劳自己,算是奢侈的了。吃完了饭,有时阅览室还没开门,只好在图书馆外面的小路上,绕着圈儿走。从秋到冬,眼看着校园里的杨树叶子一层层黄了,又一片片飘落下来,在土路上打转,像是我脑子里日日盘旋的小说。冬天的校园一片银白,那条小路上铺满新雪,倘若无人走过,一脚踏上去,松软的雪地便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像是充满了生气和生命的呐喊,或是如一支轻捷和快乐的歌。我无数次在严寒的雪地上,使劲跺着双脚试图使自己暖和些,许多的“灵感”的电光石火,就是在那种时刻,涌泉似地喷发出来、闪现出来的。

那段日子持续了差不多整整一个冬天。如此有效安静的写作几乎每天都让我兴奋不已,使我忘掉一切。在以后多年的写作生涯中,我再也没有那样不受干扰地专心写作过——这使我对于图书馆抱有永远的好感和感激之情。

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然后顶着寒风独自一人走过黑暗的大街,匆匆走回艺术学校宿舍去。同屋教京剧的小徐老师对我挺好,每天晚上9点以后,她把办公室的钥匙留给我,让我到她那儿去写两三个小时。我—直写到半夜,才蹑手蹑脚地悄悄回寝室休息。

⑮哈尔滨多雪的冬季,雪花飘飞,落地成墙,筑成厚实的雪城冰房。

⑯那个冬天,稿纸如雪花片片垒叠,白色的稿纸上落满黑色的钢笔字。

⑰就有了《夏》,有了《白罂粟》,有了《波淡的晨雾》,还有其他的文字。

⑱春天快到来的时候,我接到中国作家协会的通知,让我去北京参加文学讲习所第五期的学习。1980年4月,我到达北京的时候,大街两侧的国槐刚刚发出翠绿的嫩叶。却不知何处飘来星星点点洁白的柳絮,如烟如云,在空中盘旋飘飞……

⑲想起了离开农场那一日车站漫天飞舞的杨花,想起哈尔滨一冬晶莹的白雪。“杨花柳絮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从农场到城市,我在一个美丽而艰辛的梦里挣扎拼搏的同时,也享受着杨花和柳絮给我带来春天的愉悦。

(摘编自《张抗抗文学回忆录》广东人民出版社)

【小题1】给下面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1)摇(       )(2)毫不犹(       )(3)抉(       )(4)手蹑脚(       )
【小题2】文中哪些事对作者的写作生涯产生了积极影响?请写出其中两件。
【小题3】请准确、工整地抄写下面的句子。
我觉得为自己一生热爱的事业付出代价很公平,因为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比生活本身更重要的东西。
【小题4】请简要分析第⑧段在结构方面的作用。
【小题5】第段中提及的“那段日子”具体指哪段日子?作者对这段日子怀有怎样的情感?
【小题6】写出你对第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不过每天晚上图书馆打过最后一遍铃,我终是不得不随着“下课”的同学退出阅览室。
【小题7】文章结尾句意蕴丰富,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谈谈自己的体会。
2019·吉林长春·中考真题
知识点: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回忆录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拒绝“躺平”


【新闻事件】

今年21岁的韦静(化名)是上海某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一名大四学生,当年在安徽某市以文科前30名的成绩考入现在的大学,按部就班地循着自己的方向努力着。大三那一年,因为疫情,韦静开始在家上网课。“没有了外在的约束,也缺乏内在的动力,我不知道为什么努力,也找不到努力的意义。”从那时候开始,韦静无法专注听课。“就这样吧,差不多找个工作也还行”“怎么舒服怎么来吧,做一条咸鱼也不错”,抱着这样的心态,韦静选择“躺平”,选择“躺平”的韦静显然不是个例。不久前,一篇《躺平即是正义》的文章备受关注。作者骆华忠在文中大谈“躺平即正义”,描述了自己是如何在两年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极低的生活消费跟有一搭没一搭的打零工,维持一种“自由”的状态。不少网友读罢如获至宝,将“躺平”视为自己的生活态度,乃至“人生哲学”,引得“躺平学”风行一时。

(摘自《中国妇女报》2021.7.15)


【新闻热议】

所谓“躺平”,顾名思义,就是对什么事情都无所谓,不再渴求成功,凡事得过且过。随着“躺平”的流行,不少人把它跟之前流行的“低欲望”概念联系起来。

“躺平族”的兴起也有着深层次的社会背景,一方面,当下中国正在经历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和行业发展空间受限,竞争也更加激烈,人们就越来越容易焦虑,当“内卷”卷不动、希望被现实击碎时,年轻人很可能会选择“躺平”。另一方面,中国巨大的经济发展成就为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选择创造了条件。在物质相对丰裕的当下,人们可以有选择地放慢脚步,以相对舒适的工作方式换取足够的生活条件,或者依靠前期积累安逸度日。由此,那些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的青年,自然会想到换一种轻松的生活方式——躺平”。而与真正付诸行动在身体上躺平的人群相比,那些在岗位上早早失去斗志,消极应对工作的精神躺平者可能也不在少数。

(摘自《光明日报》2021.5.20)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陈友华认为,“躺平”现象的出现,也让我们正视这样一种现实:社会环境、生活成本、成长路径等等,对年轻人不够“友好”。“年轻人‘躺平’是对很多制度性不公的警醒。”

而如何引导年轻人珍惜时光,努力奋斗?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师艳荣认为,更多需要从培育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积极的社会价值取向角度出发,通过国家、社会和学校等各方共同努力,给予这些青年更多的关怀。

(摘自《中国妇女报》2021.7.15)


【榜样人物】

凌晨4点多,86岁的老科学家赵焕庭走出家门,来到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的实验大楼。刷卡开门、坐电梯上4楼、打开楼道电灯,走向最里面的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每天工作1012个小时,没有节假日和周末。这样的工作节奏,赵焕庭已经坚持了接近20年。

早在1974年,赵焕庭就开始投入南海研究。在1989年到1999年期间,他先后5次深入南沙群岛做岛礁的基础科研勘测。目前,赵焕庭手上最主要的工作是写作学术著作《南海国土环境资源与开发》,这里凝聚了他毕生对南海的科研成果,同时也吸收了业界对深海研究的最新成果,总计100 多万字的书稿近期将送到科学出版社。

耄耋之年为什么还这么拼?赵焕庭说,自己幼年时经历了国家羸弱、人民遭殃的痛苦时期,深知个人命运和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

“最欣慰的是看到自己的成果有助于国家,感到没有白白浪费自己这一生。”他说,“党和政府依然需要我,感觉越做越高兴,越做越想做。”

(摘自2021.6.1《新华每日电讯》

【小题1】下列观点与上述材料文意一致的一项是(     
A.所谓“躺平”,顾名思义,就是低欲望,无所谓,不想成功,凡事得过且过。
B.年轻人选择"躺平"的原因在于社会环境、生活成本高、成长路径这三方面;
C.思维活跃、不拘泥于传统的青年不会“躺平”,消极应对工作的人容易“躺平”。
D.我们要以老科学家赵焕庭为榜样,从他身上汲取力量,面对压力不选择“躺平”。
【小题2】为何会出现“躺平”现象,请结合【新闻热议】的内容,试探究其原因。
【小题3】对于“躺平”现象,小温和小亮产生了分歧,如果你在场,你的看法是什么?请根据上述材料表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小温:“躺平”太消极了,不思进取,咱们应该远离它!

小亮:我觉得“躺平”也有好处,躺一下下也没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给IT设备退烧

①如何低成本地给数据中心降温,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最近,微软公司却想出 了一个妙招一-在苏格兰的奥尼克海域成功完成了 数据中心的水下部署,用沉海的方式给它退烧

②通俗来讲,数据中心就是一个大型机房。其中的IT 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就像一个个火球,不断产生热量。如果这些设备温度过高,芯片就不能稳定工作,CPU之类的器件无法正常运行,主板也可能会被烧坏。因此,需要冷却系统不断吸收和消化掉火球产生的热量。为了维持机房适宜的温度,避免上千台服务器因过热而宕机,科技公司往往要支付巨额的冷却费用。

③目前,数据中心机房的空调系统多采用恒温恒湿的空调设备。空调产生的冷风从架空的地板下吹出,进入封闭的通道,机柜前端的设备吸入冷空气。这些冷空气与发热器件接触吸热后会变成热空气,而后气体再从机柜后端排至热通道。

④这种冷却方式耗能巨大而且效率很低,需要先冷却空气,再通过冷空气对发热电子元件进行冷却,不能很好地控制电子元件的温度。同时,空调冷却的方式也可能由于冷气流分配不均而增加能耗。数据中心机房中的机柜是一层一层的,假设冷风刚从最底层吹进来时,温度是20摄氏度,但到了中间层时温度就可能升至25摄氏度甚至更高,这样就会导致同一机柜的不同层级冷却不均。为使最上层的温度也能达到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温度要求,往往需要加大送风量,这就会导致空调系统的能耗激增。

⑤为了降低冷却系统的能耗,节约运营成本,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将数据中心建在人烟稀少的高寒地区,希望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冷空气来降低冷却成本。这种利用自然界的低温冷源进行冷却的方式被称为自然冷却。微软公司将数据中心沉入海底的做法就是利用自然冷源来降温的一种方式。

⑥这种冷却方法可能导致室内污染物浓度增加以及湿度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设备出现故障。如果空气中的灰尘较多,也可能会污染电子设备。因此这种方式对空气质量的要求较高,寓要安装专门的空气净化和除湿系统。

⑦对于一些高功率的数据中心来说,一般的空气冷却方式已不能满足其降温要求,国而不少数据中心采用强制液冷技术进行散热。强制液冷技术是通过泵和管路将液体工厦质榆送到机柜或机柜内部发热部件进行热交换的冷却技术,依靠液态工质的循环或相变带走热重,能减少换热设备的换热面积并降低输配系统的能耗。

⑧所谓工质是指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比如蒸汽轮机蒸汽、内燃机中的燃气。液体冷却技术根据循环工质在换热过程中是否发生相变,可分为单相冷却技不和相变冷却技术两类。

⑨现在的数据中心用单相液体冷却的比较多,所用工质主要是水,通过水聚来为整个循环系统提供动力。水在流经CPU等发热器件时,会将热量带走。同时,由于水的强制对流扶的系数比较高,换热能力较强。相比气体冷却,单相液体冷却的效率要高很多。

⑩在冷却高性能计算机上有很好应用前景的微槽群冷却技术是一种高强度的相变冷却技术。这种技术的单位面积换热能力更强,比较适合冷却单位面积热负荷较高的发热器件。在进行热交换时,液体工质会在具有微尺度结构的固体壁面上形成薄液膜,遇热后会蒸发变为气体。这是一种利用相变强化换热机理进行冷却的方式,其带走的热量远高于未发生相变的方式带走的热量。

【小题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科技公司采用各种冷却办法,是为了保证芯片等器件正常运行。
B.使用空调冷却方法,耗能巨大且效率低,易导致冷却不均。
C.使用自然冷却方法,可节约成本,但对空气质量要求高。
D.使用“沉海”冷却,就是采用了液体冷却方法给IT设备降温。
【小题2】文章首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小题3】简要说说单相冷却技术和相变冷却技术的区别。
阅读葛取兵《油菜花:描着春天的眉眼儿》节选,完成小题

①油菜花绝对上不了大雅之堂。在春天,百花齐放,桃李争艳,这么一大堆花花草草中,油菜花是最平民最草根的了,但它热烈,奔放,毫不忸怩作态,也不孤芳自赏,在田野里,热热闹闹,一大片一大片,金黄的色彩,常引来翩翩彩蝶、嗡嗡蜜蜂,还有叫不出名字的小虫子飞舞于花间,平添了乡间田园缤纷的景致。

②油菜花,还真的不同凡响。金灿灿,娇妍妍,明晃晃的。一穗穗,一长吊一长吊地,翠玉杆上,碧叶铺张,小花儿你开了我开,他开了她开,热闹着,闹腾着,那么长,那么长的时日,晃着你的眼闹。近看,细看,油菜花四片小小的花瓣,整齐地围绕着花蕊,朴实个性。花片质如宣纸,嫩黄微薄的花瓣十分精致,有细细的纹路,那是技艺多么高超的雕刻家也无法雕琢出来的。中间的花蕊弯曲着凑在一块,仿佛在说着悄悄话。它有坚韧的根茎,茂密的叶,有着像栽种它们的农民们一样的淳朴与粗犷。

③对于出生农村的人来说,油菜花再熟悉不过了,熟悉得如同自己的亲人,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村庄就是在花开花落中过着小日子,油滋滋的,美着哩。油菜花开了,田野就有了梦的气息。碧油油的油菜叶像绿色的海,黄灿灿的花穗就像海上的浪。绿海金浪,延绵推涌,翻滚着,起伏着,煞是好看。站在田野路旁,怔怔地看着这花的浩瀚海洋,看着这金黄色的波涛一波一波地奔涌向前,直到消失在田野远远的尽头。

④九油十麦。刚忙完秋收,乡亲们来不及歇口气,就赶紧忙着种油菜。要赶在秋雨的小脚到来之前,忙着晒田耕田整田,又吆喝着耕牛,将刚做完丰收梦的泥土推推搡搡地翻转来,耙碎,耙平,齐整整地锄成行,然后分垄起沟作畦,土一定要弄得细细的,均匀疏松再把一棵棵油菜移栽。一切忙完了,冬天又赶着呼呼的寒风来,搅得田野一片静寂,油菜不动声色,似停滞了生长,其实,油菜的根却在向下向下。随着节气的推移,顶着三九严寒,一枝一叶地努力往上窜,渐渐地由浅绿变成浓绿。来年,春节一过,一场春雨,两三声炸雷,油菜像被唤醒了似的,疯一般地往上窜,抽苔,扬花,结荚。初夏,收割下的菜籽,送到榨油坊,榨出香喷喷的菜籽油,让整个村庄生动起来。柴米油盐酱醋茶,开门七件事,这油是万万不可少的。再加上锅碗瓢盆交响曲,这就是真实的生活。和家人,一起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生活,也许再简单平淡不过,却是最难得的幸福。

⑤此时,站在油菜花里,想起乡下的父老乡亲。他们一边耕种,一边歌唱,用自己的方式,演绎着那已流逝了几百上千年的劳作方式,没有刀光剑影,更没有风花雪月,有的是简简单单,有的是从从容容。

⑥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走进油菜花里,慢慢地看,慢慢地玩,守着日子,一点点地消融。累了,用石板做枕头,躺在一节细草茸茸的田埂上歇息。看一线窄窄的天空撩开浓密的油菜花,把那种青翠欲滴的蓝滴到脸上、嘴上;看一朵朵油菜花停在半空中,像一只只亭亭的蜜蜂,嗡嗡嗡地叫唤着,却不肯飞走——我就是那蝴蝶,那蜜蜂,以花蕊为床,以花瓣为被,称称展展地睡在了花朵中,一万年不醒。

⑦天上的风儿,轻轻地飘着,不紧不慢;田野的菜花,默默地开着,不艳不妖。若能,居一间农舍,拥半亩花田,喝一杯淡茶,看几本闲书,沐一身乡间野趣,于此男耕女织,养儿育女,心无旁骛,安之若素,岂不快意人生!

【小题1】作者笔下的油菜花具有怎样的特点?
【小题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小题3】品味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碧油油的油菜叶像绿色的海,黄灿灿的油菜花就像金色的浪。
【小题4】联系上下文,说说画线句子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5】将本文与下面一则链接材料相比较,说说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链接材料】油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草本,直根系,系较发达,茎直立,分枝较少,株高30~90厘米。叶生,花黄色,花瓣4片,为典型的十字形。种子呈球形紫褐色。果实为长角果,由两片荚壳组成,中间有一膜,两侧各有10粒左右的种子。油菜是喜冷凉、抗害力较强的作物,一般生长在气候相对湿润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安徽、河南、四川等地。油菜营养丰富,其中细生素C含量很高。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