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1 组卷1001

有趣的人不苟且

孟祥夫

①生活中,要是听说某某是个有趣的人,让人不免心驰神往,想要结识一番。有趣,和枯燥、乏味人相对,是一个人身上闪闪发光的品质,是平淡生活里的“调味剂”。说一个人有趣,是很高的评价。正所谓,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②那么,何为有趣?明人袁宏道说:“世人所难得者唯趣。 趣如山上之色、水中之味、花中之光、女中之态,虽善说者不能下一语,唯会心者知之。”对“什么是趣”,古今中外,尚无定论,只能见仁见智。在文人墨客笔下,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趣者,存乎一心,大凡让人心生快意、心旷神怡的,都莫不有趣。

③有趣的人,对生活抱有大爱。有时,即便身处逆境,他们也能过得兴致盎然;即便眼前满是苟且,他们也总能找到诗和远方。苏轼就是个十足有趣的人。被贬官后,他没有愁肠百结,而是发现了生活的真和趣。在黄州,他把“价钱如泥土”“ 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并撰文《猪肉颂》,讲述烧制心得。除了“东坡肉”,还有“东坡肘子”“东坡鱼”“东坡饼”,都轰动一时,流传甚广。生活拮据,苏轼辟地耕种,以此为乐,写出《东坡八首》《雨后行菜圃》等诗,怡然自得之情,跃然纸上。

④有趣的人,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因为万般好奇,凡事都想探个究竟、弄个明白,自然就能找到常人一般难以发现的趣和乐。清人沈复在《浮生六记》中写道:“余忆童稚时,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他笔下的文字也是妙趣横生,比如,“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如此趣味盎然的文字,若非有趣之人,肯定抓耳挠腮、冥思苦想也写不出来。

⑤有趣的人,深藏大智慧。要从平淡的日子中咂摸出趣味,离不开对生活的敏锐洞察,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悉,对知识阅历的深厚积淀。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鲁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针砭时弊,入木三分。而鲁迅本人,却幽默、有趣得很。一次,友人给鲁迅捎来一些柿霜糖,“吃起来又凉又细腻”。有药用效果,他本想留着以后吃。谁料,“夜间,又将藏着的柿霜糖吃了一大半,因为我忽而又以为嘴角上生疮的时候究竟不很多,还不如现在趁新鲜吃一点。不料一吃,又吃了一大半。”读到此处,让人忍俊不禁,掩卷而笑。

⑥有趣的人,不仅自己收获快乐,也是别人的“开心果”。而人一旦无趣,就不免面目可憎,让人避之不及。现在,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而一旦合上电脑、锁住手机,往往双眼发胀,大脑茫然,趣味尽失。这样的趣,终非真趣。不妨学学前人,多发现、挖掘生活的趣味,多吸收、汲取方方面面的知识,让自己有趣,让生活有味。

⑦梁启超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所以,不如行动起来,从明天起,做一个有趣的人。

《人民日报》(2018 年01月30日18版)

【小题1】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要做一个有趣的人。
B.“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是对一个人很高的评价。
C.“开心果”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阐述了“ 有趣的人”不仅自己生活快乐,而且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观点。语言轻松活泼,具有趣味性。
D.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平日以“斗图”为乐,从各类小游戏、小程序中寻求快意,这样的趣也是真趣。
【小题2】下列事例与本文“做一个有趣的人”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钱锺书行事如顽童,经常在他女儿睡着时,用墨笔在她脸上画胡子,在肚皮上画鬼脸,给女儿起各种形象的绰号来戏弄她。即使生活清苦,但这个有趣的爸爸却让他的女儿从小就知晓了乐观与探索的可贵。
B.有一次,苏格拉底在街上行走,有人用棍子打他的背,但很快的,他又若无其事的站起来。目睹整个经过的旁人问他:“你挨打,为什么不还手?”苏格拉底微笑地回答:“当一只发野性的驴踢你时,你会还它一脚吗?”
C.秦惠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公子疾。他为人幽默风趣,但美中不足的是,他脖子下面因病长了一个大肿瘤,被时人戏称为“智囊”,意思是他的智慧都在这大囊里。他自己对有这个大肿瘤不自卑,对别人的戏称也不介意。
D.唐代名相房玄龄,未做官时,有一次患重病,对他太太卢氏说:“我若病死,你不要守寡,要再嫁。”卢氏到房内,挖出一只眼睛以示终身不改节。后来房玄龄病愈,一直升到宰相高位,始终对夫人极为尊敬。
【小题3】本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4】作者认为怎样才能过“不苟且”的生活?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2019·湖南衡阳·中考真题
知识点:评论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媒体报道】

出生于1990年的李子柒,6岁时父亲去世,她便与爷爷奶奶相依为命。从小和爷爷一起做木工,陪奶奶一起做饭,庄稼成熟时,便下地干活。14岁时,迫于生计,小女孩辍学进城打工。300元工资起步,睡过公园长椅,做过各种各样的工作。8年后,奶奶病重,她放弃了城里的工作,回到乡下。为了糊口,李子柒摆过地摊,开过网店,但是没有成功。

后来为了网店的流量,2015年开始自导自演古风美食视频,因拍摄乡村古风生活、传统美食、传统文化等内容走红。无论是自己种菜种花、做传统美食,还是酿酱油、熬红糖、编背篓,视频中的李子柒都保持最大程度的语言克制,但粉丝数却呈现直线上升。李子柒在国外社交媒体发布的内容,与国内网友看到的并无二致,甚至连英文字幕也没有配,但还是“征服”了世界网友。截至2019年12月5日,李子柒在某境外视频平台上的粉丝数是735万,且这个数字还在飞速增长中。在该平台上,李子柒每个视频的播放量都在500万以上,堪称传奇。

有人盗搬她的视频,还更改了国籍。今年3月,她为此专门录了一条视频进行了澄清。“我是中国人。”她说,“视频的拍摄场地在我的家乡,它也在中国。”

(摘自《广州日报》等,有删改)


【观点评论】

没有热爱就成不了李子柒,没有热爱也看不懂李子柒。外国人看懂了李子柒的热爱,也解释了为何李子柒的很多作品没有翻译却依旧火遍全球,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今天起,像李子柒一样热爱生活,活出中国人的精彩和自信!

——央视新闻热评

李子柒视频让外界看到了中国年轻人生活方式中别有意趣的一面,对于增进世界对中国的理解、破除刻板印象有积极意义,而这种大众文化传播方式更有着独特优势.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顾武

中国在快速发展在迅速崛起,这已是全世界的共识,但古老中国的另一面却并不为人熟知,传统与现代化并不矛盾,李子柒的视频展现出了中国乡村生活,中国古老文化的魅力,所以在海外受欢迎一点也不足为奇。

——微博原创视频博主·歪果仁研究协会


【人物访谈】

新浪会客厅:子柒你好,你的视频以古风为主,为什么选择这种风格呢?

李子柒:我觉得可能还是跟我从小的生活环境有关吧,那个时候,我们农村吃的食物、用的、穿的,包括衣服都是自己买布,回家裁的褂子。农村这一切自给自足的东西,对于我来说,它是耳濡目染的,知根知底的,甚至是怀着敬畏之心的。所以说,当我后来要做短视频的时候,我肯定是从我比较熟悉的地方入手。

新浪会客厅:你成名之后开始做公益助学的事,与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吗?

李子柒:或许吧,小学四年级起,有城里面的好心人资助我继续念书,因为我的生命被别人照亮过,就像光一样,我相信那些孩子将来在有能力的时候,也会把这束光照进更多人的心里面。

(新浪网《新闻会客厅》,2019年9月12日)

【小题1】根据【媒体报道】的叙述,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
【小题2】从【观点评论】看,李子柒的视频能走红国内外各大视频平台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3】综合材料相关信息,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李子柒自导自演的古风美食视频,不需要配音,甚至连英文字母也没有,都能风靡国内外,堪称传奇。
B.李子柒拍摄的视频以古风为主的原因是,长期以来,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耳濡目染,熟悉农村环境。
C.李子柒成名以后热心公益助学,与她自入学起,一直受到好心人的助学有密切关系,想把光照进更多人的心里。
D.李子柒热爱祖国,敬畏祖国的传统文化,借助视频媒体的大众平台,讲好了中国故事,展现出中国乡村的魅力。
阅读提示:
(1)本文共1477字,建议阅读时间不超过4分钟。(2)围绕“科幻文学”梳理各类观点和主张。

中国科幻文学系列评论


材料一:

二十世纪初,梁启超翻译的《十五小豪杰》为中国的科幻播下了一颗种子,鲁迅也将凡尔纳的作品《月界旅行》等由日文翻译成文言文,并配以诗词,使其完全中国化。他还盛赞此类作品:“故荀欲弥今日译界之缺点,导中图人群以进行,必自科学小说始。”由此可见,中国的科幻小说在当时背负着普及科学知识和科学观念的启蒙重担。

1979年,科幻作家童恩提出“科学文艺”应当与“科普作品”相区分,它并不以介绍科学知识为目的,是“作为展开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需要而充当背景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当时众多科幻作家的同意,科幻文学到底是姓“科”还是姓“文”,这一争论在当时从未休止,部分科普作家更将“科学文艺”称作“灵魂出窍的文学”。

(节选自《中国科幻走了多少年,才迎来了<流浪地球〉?》)


材料二:

2010年后,中国科幻界佳作连连、新人辈出。2015年,《三体》获“雨果奖”,中国科幻的产业化之路也就此开启。

据《2018中国科切产业报告》的数据,2017年中国科幻产业产值超过140亿元人民币,而仅2018年前六个月,产值就已经接近100亿元。此外,科幻在各种媒体上全面落地除传统纸煤外,微博、微信公众号、音频产品上也有科幻作品的赏析,甚至网络综艺节目也开始与科幻界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科幻也正在走向世界。曾摘得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作家陈楸帆说,近些年,已经有大概30名作者的100余部作品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从最有名气的刘慈欣到初露锋芒的年轻作者,都有机会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世界读者面前。“雨果奖”获得者、美藉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认为,这是自“功夫”之后,中国最大的文化输出,可以说,经过百年历程和数代人的努力,中国科幻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节选自《“科幻”有望成为“功夫”之后最大的文化输出》)


材料三:

有部美国影片《苍蝇》,讲一个科学家研究把人通过电缆发送出去。不幸的是,一科学家在试着发送自己时,装置里混进了一只苍蝇,送过去以后,他的基因和苍蝇的基因就混了起来,于是他一点点地变成了一只血肉模糊的大苍蝇——这电影看了以后很恶心,然而它得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效果奖,我相信这个故事的人肯定从维纳先生的这句话里得到了启迪:从理论上说,人可以通过一条电线传输,但是这样做的困难之大,超出了我们的能力。想要得到这种启迪,就得知道维纳是谁:他是控制论的奠基人,得过诺贝尔奖,少年时代是个神童。总而言之,想搞这种电影,编导就不能上电影学院,应该上综合性大学。倒也不必上理科的课,只要和理科的学生同宿舍,听他们扯几句就够用了。

搞科幻还得有点想象力。对于创作人员来说,这可是个硬指标。这类电影把时间放到了未来,脱离了现实的束缚,这就给编导以很大自由发挥的空间——其实是很严重的考验。

(节选自王小波《中国为什么没有科幻片》1997年)


材料四:

中国电影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大,但巨量的资金投入并非制作优秀科幻片的唯一条件。中国电影工业水平与欧美相比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特效制作水平上,国为它是检验一个国家电影工业综合水准的终极探针。而更重要的创作团队的科学素养,不是突击学习能获得的,比如雷德利斯科特毕业于皇家艺术学院,卡梅隆辍学于加州州立大学物理系,而《星际穿越》的联合制片人是天体物理学家基普索恩。

科幻片有时能挖掘出远超现实主义题材的内涵。比如《侏罗纪公园》对基因技术伦理困境的拷问,《终结者》系列对人工智能技术浪潮的反思,《2001太空漫游》对科学主义、功利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鞭挞。在某种意义上,科幻电影扮演着人类社会先行者的角色,带着警惕和理性前瞻人类社会可能到来的危机。

(节选自《2019年是中国科幻片元年吗?》)


单选题:请选择正确的选项。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幻文学,到底是姓“科”、姓“文”的争论从诞生到现在就一直没有停息过。
B.梁启超为中国的科幻播下了种子,百年后的中国科幻界佳作连连,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C.王小波推测:美国影片《苍蝇》受维纳先生启发,相信人可以通过一条电线传输。
D.某种意义上,科幻电影扮演着人类社会先行者的角色,带着警惕和理性前瞻人类社会可能到来的危机。
【小题2】对于一部成功的科幻片需要的要素,文中没有提到的一项是(       
A.丰富的想象力B.巨量的资金投入
C.观众的科幻片观赏素养和需求D.特效制作水平高和创作团队的科学素养高
阅读《积极面对无奈》,回答下面问题。

①人生中有太多的无奈。刘翔为伤痛不能驰骋田坛而无奈,高考生为相差几分不能跨进大学校门而无奈,子女为工作所累不能照顾年老的父母而无奈,贫穷的父母因“差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而无奈,老年人因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而无奈,残疾人因天生的缺陷而无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碰到数不清的无奈。

②对待人生的无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消极的态度,由无奈而生怨气,怨天怨地怨人,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郁郁寡欢,在消沉中不能自拔;一种是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化解矛盾,努力走出无奈的阴影。窃以为,两种态度,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A面对无奈,消极沉沦,无奈就永远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B积极面对,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迈开新步伐。正如马克•吐温所说:“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意。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③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个面对无奈永远积极进取的人。在一般人看来,他可能是一个一生都倒霉透顶的人:1岁时险些死于猩红热;4岁时一场麻疹,又让他险些进了棺材;13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炎;46岁时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了严重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几乎成了哑巴。58岁就吐血而亡。可就是这个经常为身体不好感到无奈的人,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3岁学琴,8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9岁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一举成功。他把苦难与成才这两项生活的馈赠,用自己的琴弦演奏到了极致。巴尔扎克说:“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而培根则认为:“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帕格尼尼是不幸的,上帝给了他一个糟糕的身体,让他经常处于无奈之中;然帕格尼尼又是幸运的。因为正是生活的苦难,成就了这位天才。他没有在苦难面前低头,在无奈之中徘徊,而是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使自己从苦难者成为一个音乐的天才。

④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因为下岗、上当受骗、经商失败、亲人遭受不幸等陷入人生的低谷,感受到生命的种种无奈,有的人因此而患上了忧郁症,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其实,当你将一切归零,给自己时间,给自己空间,重新认识世界,就会感到,原来生活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糟。一转念,就是一个全新的生命。

⑤朋友,如果你此时因伤痛而暂时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像帕格尼尼那样为生病而经受苦难,或者碰到种种不如意甚至无奈的事情,那么,请记住:“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只有战胜不幸,从不幸中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小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小题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小题3】选文第②段A、B两句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
【小题4】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小题5】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他(她)的事例,完成下面的句子,使其成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________面对__________________的无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备选人物:韩愈       袁隆平       贝多芬        海伦•凯勒
【小题6】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悟?请联系实际谈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