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84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桃源依旧在

罗兰

①当生活项事纷繁,或自己忽然感于荣利,卷入凡尘,因而感到心情窘迫,看不见天光云影之时,我就让自己做一次愉快的逃离。

②逃离的办法是坐车。

③有时,一趟外双溪即已足够。车行快速,带着你的身体与灵魂,一同驰过一个个与你无涉的处所,于是,你可以开始看见天广地阔,云淡风清。

④当然最好是坐火车,可以享有五六个小时的车行纵目之乐。让火车的最快速度帮你甩脱一切来自外界的纠缠和来自内心的牵绊。

⑤于是,当火车越过市区,奔向原野,你可以放开一切顾虑与杂念。在这段时间里,没有人自作灵通地向你报导今天股市如何,油价几许;没有人杞人就天地向你嘀咕这边房价又涨,那边地再增值。没有人问你今天因何还穿去年的时装,更没有人提醒你已年“过半百”,“应怀”千岁忧,要经营再经营,积蓄再积蓄。

⑥在这样的旅途之中,你完全是承立的个体,没有任何事务与你有任何关联。因此你可以不理会一切,专心欣赏车窗外闪过的远山近树,绿野平畴。

⑦那天我乘山线去,看青山翠谷;这天我乘海线归,看未被俗世沾染的人间仙园;下次我将乘最早班车去,专为欣赏晨雾;再来夕暮车归,可以看到晚霞。

⑧铁路沿线,越是小站,越是文雅,越是保存着未被现代文明污染的安闲。

⑨想像铁路员工如何把他们的小站细心点缀,把花圃围上多色的篱栏。有时红白相间,有时加些蓝和绿,润饰其间,里面盛开着美人蕉、野菊花或剑兰。有些小站不仅有花圃,且种着修剪得宜的灌木,或排列着漂亮的盆栽。有时发车开出车站以后很久,还可看见夹竹桃给铁路沿着红边,山坡上也多有红色或黄色的野花,点缀其间。

⑩海线小站连地名都安闲。追分、清水、南日、苑里、通宵...它们不在意快车肯不肯在这里停站。或许它们更应当欣幸快车不在这里停站,好使它们的站上与站旁,多有一些种植花木的空间,也免得嚣张的都市人去踩坏了它们的稻田。

⑪通宵站一闪而过, 那蓝白相间的墙垣,衬着彩色缤纷的花圃,使人疑为谁家别墅,连墙上漆着的“通宵”二字,也像旧时大户人家的堂名,透着不随流俗的悠远。

⑫白沙屯地名潇洒,国中有美人蕉竞艳,恰似要给这素淡的地名加上最出色的点染。

⑬有时可见公路旁侧,木麻黄夹道,令人神驰。但最夺目还是那大片的稻田,匀净澄碧,稻浪如海,极目稻田尽处,才隐隐看到线条利落的农舍,清爽整洁,如同天天用水洗过一般。偶有不知谁家的红砖小筑,镶着白边的屋顶,安谧清幽,极富画意,远远地隐在丛树之间。

⑭在这样的安闲与清幽里,我摆脱了那被金钱追赶.被荣利纠缠的窘迫;找回的是,当年千里独行,到这青翠之乡来追寻的那无需奔名逐利的处所,耕田而食、凿井而饮的世外桃源。

【小题1】第①自然段中,“逃离”本是狼狈的,但作者却说“愉快”,这是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小题2】第⑧自然段中作者所说的“现代文明污染”,从全文看主要体现在哪里?请概括回答。
【小题3】文章标题为“桃源依旧在”,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作者笔下的“桃源”是怎样的。
【小题4】作者所写的“桃源”和陶渊明笔下的“桃源”有何异同?
相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山东菏泽·一模
知识点:其他中国现当代作家散文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空巢

①夏日过了秋日来了,晚秋萧瑟,叶落纷纷,成群的鸟就离巢远行了,它们到温暖的南方,重新筑它们的巢。而留在北方的巢,随着叶片落尽而暴露无遗,北风扫过来,大雪压下来,巢日渐衰败破落,像一堆乱糟糟的垃圾。空巢是时光的脚印,时光走得越远,这个脚印就越模糊、残损,到了一定的时候,那些还带着羽毛的枯枝就不断地掉落下来。

②有一个日子,我应朋友之约到一个村子里散心。村子很大,人迹却稀疏。村头村尾,现代气派的住宅一座接着一座,可是大多房门紧闭,闻不到鲜活的人气。我感受着它的豪华,也感受着豪华中的枯寂。问及这些人哪去了,说是到大洋彼岸淘金去了。这使我想起了空巢。空巢已经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主人的富有。他们有意设计这一个个空巢,为的是给别人看。他们在这个豪华空巢筑好之后,一阵热闹,又再度远走他乡,回到彼岸那个要寒酸得多的客居住所。他们把异乡当作了故乡,留给老家的是一个华丽的空壳,像蛇蜕一般,闪动着银色的光亮,只是没有生命在内。风吹过,什么响声都有,就是没有生命的吟咏。让我奇怪的是它引起了留守本土的村民的歆羡,似乎村子的形象就是这些空巢,自己在空巢面前无来由地气短,好像自己被生活大大地亏待了。其实他们日子过得也不赖,打打鱼做点小生意,一家子和和美美。但是他们满眼都是别人的空巢,算计着自己何时也能拥有一座空巢,牵引住来往行人的目光。

③有一类空巢是我常会在旅行途中顺便走进的。在一些古旧的四合院,一代一代地繁衍,人丁兴旺,曾在某一些日子里达到饱和,一天到晚都充溢着几代人或稚嫩或昂扬或浑厚或深沉的声响。这样的家族给人的感觉就是旺盛。人们乐于与这种人家接近,缘于这类宅院的欢笑、和睦和协调气息,让人觉得这里盛满了寻常人家生活的全部内容。十年、二十年过去,这些宅院明显萧条和空旷了,年轻人都走远了,去追求他们的梦。外边世界要比老宅广大得多,使他们的才情得以无限量地扩张。只有年关将近,他们才像候鸟般返回,使老宅重新焕发生气。只是新春来了,他们又离巢远行,继续新的里程,老宅又一度归于岑寂。越往后,他们返回的次数越少,一次又一次难以聚齐,不是少了这个就是少了那个,而老宅也有不少地方颓了倾了。前尘梦影交迭,旧时月色重来。有的老宅因着这些远行者的声名,贴上了名人故居的标签,引得四面八方的人来参观。但岁月的风雨已把老宅摧残成千疮百孔的空巢,在飘摇中任人指认、品评。有些人记住了,有些人以为和自己无关,看过以后也就淡忘了。时光越往后移,这类空巢越多。人们寄寓的心愿,似乎教化的一部分内容,就由空巢来承担。譬如我们会说,某位名人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提示人们不要忘记了这个起点。

④南方是游移的放纵的不安分的,这使得许多人居无定所,没有固定的温馨的巢。他们的巢总在路上,是背上那个移动的壳子。没有固定居所的日子就是漂泊的日子,漂泊的日子更多一分风险和一大串未知数,匆忙仓皇,在急切中穿行。可是有些人恰恰适应这种节奏,这大致可以追溯到古人游历的风尚和仗剑而行、四海为家、天当被地当床的浪漫主义情怀。现在年轻的漂泊者正在重温这一壮举。只是日子变得越发实际,其中滋味若何,只有他们自己才知道。

⑤每次冬天到北方,我都要目击空巢,这是北方空间中最能吸引我仰望的目标。空巢在瑟瑟寒风中发抖,谁也不知道它们的主人是鸟类中的哪一种,更没人关注它们年复一年的变化,我只是在目击时荡起淡淡的思想上的涟漪。但愿来年春天,里面能传出雏鸟们参差不齐的欢叫。

【小题1】文章第②③④段描写了哪几类“空巢”?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小题2】说说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中作者为什么感到奇怪。
【小题3】结合语境分析第③段“某位名人就是从这里走向世界的,提示人们不要忘记了这个起点”中“起点”有哪两种意味。
【小题4】文章最后说“但愿来年春天,里面能传出雏鸟们参差不齐的欢叫”,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特点?联系全文,简要说说你对作者来年愿望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感谢你,帮我点亮智慧之灯

(1)深秋季节,我又一次要教心目中最崇敬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乡》了。在教该课之前,为了不落窠臼,我做了充分准备,认真设置教育目标,精心安排教学方法。我要让文豪的作品感动学子,我要使大师的思想薪火相传。

(2)“‘……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一个‘捏’字,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一位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我忘情地分析着大师勾描的神异图画,一个声音中止了我的兴奋。

(3)“老师,这里的描写不真实!”

(4)舒可,又是他!提起这个舒可,我就气不打一处来,班里数他的奇思怪想最多。上《谈骨气》,讲到“不食嗟来之食”的事例,他说作者的分析没道理,“难道慈善家施舍给穷人财物就一定是要穷人给他办事?”上《麦琪的礼物》,讲到杰姆卖了金表换钱给德拉买发梳的事例,他说杰姆做得不对,“他怎么能把三代祖传的金表卖掉给妻子买礼物呢?能对得起祖宗吗?”现在,他竟然敢指责我崇敬的大师的描写不真实,真是胆大包天!

(5)我忍无可忍,却装着若无其事地问:“你觉得这里的描写哪儿不真实?”

(6)“‘捏’一柄钢叉,能使得上劲吗?能尽力刺猹吗?钢叉又不是小木棍,可以捏住吗?”舒可振振有辞。

(7)“你知道什么,‘捏’这个词用得就是好,你让我捏捏你的胳膊,看看能不能使上劲!”

(8)“你‘捏’过钢叉吗?如果没‘捏’过,怎么知道不能‘捏’?”

(9)还没等我接茬,课代表王凡和学委汤小茹便开始反驳了。说实话,我这个语文老师算得上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他们总是愿意用各种方式来维护我的尊严。

(10)“哎唷,你这是‘捏’吗?简直就是在‘掐’嘛!”后排的张天娆因为被同座掐了一下,怪声尖叫,惹得其他同学一阵哄笑。

(11)“我见过渔叉,一般都是用粗竹竽做柄,不可能‘捏’得紧!”舒可的语气斩钉截铁。

(12)我开始冷静下来,觉得舒可的分析不无道理,然而大师的用词怎么可能不准!是不是我对“捏”这个词未理解透?

(13)“老师,我也觉得‘捏’用得不好,只听说有‘捏泥人儿’、‘捏把汗儿’,‘捏一柄叉’可没听说过。”一向沉静少话的李蓉这时也开了口,舒可看到有人赞同他的观点,面露得意之色。

(14)我感到有些狼狈。尽管舒可的得意样让我很不舒服,但我知道不能草率行事,因为我实在找不到反驳舒可的理由。

(15)“同学们,我们课后查一查工具书,仔细了解一下‘捏’的意思,看看这个地方‘捏’字到底能不能用?舒可同学,下一节课我们来共同回答这个问题,好吗?”

(16)舒可仿佛看出了我的真诚,收敛了得意之色,无声地点了点头。

(17)下课后,我立刻找出词典,翻查“捏”意。《现代汉语词典》上白纸黑字写着:捏,用拇指和别的手指夹。照此解释,此动作作用在细小的物体上才能使上力,作用在钢叉上恐怕确实难以使上劲。难道大师也有用词不准的时候?不管怎样,舒可分析问题的方式是值得肯定的,他的个性是应该受到尊重的。难道我要因为可怜的虚荣和无知的偏见来委屈一位慎思好学、富有主见的学生吗?心灵深处,我拷问自己。我想我要在下一节语文课前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妥善办法。

(18)第二天的语文课似乎来得特别慢。以前上课前,我总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哪知今天却倍受煎熬。我将怎样面对舒可和那班信服我的学生呢?办公室的门这时开了,舒可喊着“报告”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柄晾衣叉。“老师,我做了试验,你看,我‘捏’着晾衣叉确实使不上劲,不信你试试。”他用拇指和其他几个手指捏着晾衣叉,递到我面前,两眼真诚地看着我。那份真诚甚至令我不敢和他对视,同时也点亮了一名教师内心的智慧之灯。“老师,晾衣叉柄的直径我测量了,大约2厘米,我估计一般钢叉的柄还可能粗一些。”舒可接着说。我觉得嗓子眼有些发哽。除了愧疚、悔恨,我对面前的舒可还能说什么呢?那天走进教室的第一句话我就说:“舒可的分析很有道理,‘捏’着钢叉刺猹恐怕是不太恰当。那么在这里,应该用什么词更恰当一些呢?”“拿”、“举”、“持”……“看来,你们用词不比大师差嘛。”教室里充满了善意的笑声。

【小题1】根据文意,完成下面填空。
教《故乡》前,“我”        (1)                 ,想让文豪的作品感动学子。课堂上,“我”忘情地分析大师“捏”字用词的妙处,可是       (2)        。同学们的争论声此起彼伏,让“我”很尴尬。课后,我及时查阅词典,发现“捏”字真意。第二天的语文课堂上,      (3)              
【小题2】品读下面句子,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我忘情地分析着大师勾描的神异图画,一个声音中止了我的兴奋。
【小题3】作者为什么用“感谢你,帮我点亮智慧之灯”作为文章的标题?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小题4】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中老师的形象。
【小题5】学了本文,你对“语文课堂”一定会有新的认识,请你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课堂谈谈你的想法。
阅读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驻守荒原

①西大滩加油站到了。这是离藏区最近的青海加油站,海拔4150米,周围都是无边无 垠的荒原。路过这里的司机,无论多晚,只要叫一声老韩,瘦小的男人就颠颠奔出,披着军 大衣,双手习惯性地拢在腰间。到了近前,老韩解开大衣纽扣,原来怀中藏着的是一只热水袋。寒潮一过境,加油站上就刮着吹哨子一般的寒风,气温很快跌到零下20度,加油枪就 容易被冻住,得用热水袋把它慢慢暖开。

②加完油,如果天色已经像墨汁一样浓黑,老韩会建议跑长途的货运司机在他家借住一 晚,次日早上喝过老韩媳妇做的面片汤再走,这样安全。

③因为地处荒凉的高原,老韩一家人的饭食十分简单,都是面片汤、馒头;长迗7个多 月的冬季只有洋葱、土豆和白菜这三样蔬菜,连3岁半的孙女也吃这样简陋的饭食。司机们 看了十分不忍。时间一长,有些司机就达成了默契:在内地前往高原的途中,给老韩孙女 带点稀罕的蔬菜水果。最近,他们带过来的就有:三斤月牙般老扁豆,一个歪脖子大南瓜, 两个临潼大石榴,一嘟噜野柿子,还有三个硕大的葵盘。那葵盘是一个拉饮料去拉萨的司机从黄河河套路过时,吆喝呼唤了半天,好不容易唤出葵园的主人买的。每每收到那些东西, 老韩一家人都会高兴得像过节一样。

④老韩应聘到加油站工作前,4年中这里已经换了 7拨主人一一条件太艰苦,工资待遇 低;因为海拔太高,就算是本地人,只要动作稍微快一点,太阳穴那里就像有一面小鼓在敲, 突突地抽痛。因此,不论是领导,还是经常光顾的老司机,都没曾想老韩一来,就已呆足八 年。

⑤陕西人老韩如今已摸准了高原的脾气,他会叮嘱第一次跑这条线的司机:“遇上啥事 您都别激动,那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知道吗?您得德高望重地行走,老成持重地坐下。总 之,像老祖宗一样慢腾腾地悠着来就对了。”万一有点高原反应,老韩赶紧吩咐媳妇给煮酸 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肉下在汤里。喝完汤,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一层细汗, 无休止敲打太阳穴的那面小鼓就停了。

⑥喝汤的人就说:“老韩,你要是不在这里干了,我们还怪不习惯的。”老韩很不能接 受这样的赞美,局促地搓手回答:“一时半会离不开的,我舍不得儿子……”老韩的大儿子 落葬在离加油站只有一里地的戈壁上,那里有方圆十几里地唯一的一棵红柳树,早被高原上 的风吹成了贴地盆景的模样。儿子的去世是老韩心里永远的痛:加油站由旧址搬往新址前,同为加油站员工的儿子前去看守物资,暖气还没有装好,半夜冻得睡不着,不得不烧炭取暖, 就这样再也没有起来。

⑦老韩媳妇说,他以前从不抽烟,但现在,想儿子想得受不了时,他会带上烟,慢慢走 到红柳树下,在那里抽上一根。老韩媳妇偷偷清点过,儿子去世一年多,家里开的小卖部里, 香烟少了 93根。

⑧每次,老韩走挺远的路去抽烟,小孙女都能感应到爷爷心里的难受,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一老一小,缓缓走去的背影,让在加油站门口闲聊打趣的司机们都安静下来,近乎肃 穆地目送着他们。 ^

⑨在远方,那棵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茎秆在寒风中抖动,犹如火焰一般

【小题1】第③段加点词极具表现力,试作简要分析。
【小题2】司机们都喜欢老韩,原因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文中有关红柳树的描写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方圆十几里地唯一”恰同老韩一家是四周荒芜的加油站的孤独守护者。
B.“贴地盆景”极言树的坚韧,就如同在恶劣环境中坚守八年的瘦小老韩。
C.“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意喻老韩的儿子虽己殉职,但灵魂依然屹立。
D.“犹如火焰一般”象征着老韩热忱对待他人、甘于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小题4】第⑥段写老韩离不开加油站是因为舍不得儿子,这是否有损于人物形象?请写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