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2 组卷11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祈祝兄长再活十年

①我的兄长大我 6 岁,今年已经 68 周岁了。从 21 岁起,他一大半的岁月是在精神病院 里度过的。他是那么渴望精神病院以外的自由,而只有我是一个退休之人了,他才可能有自由。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我祈祷他起码再活 10 年,不病不瘫地再活 10 年。

②在我头脑中,我与兄长之间的亲情记忆就一件事:大约是我三四岁那一年,我病了一大场,发高烧。傍晚我躺在床上,对坐在床边心疼地看着我的母亲说想吃蛋糕。外边下着瓢泼暴雨,母亲说雨一停,就让我哥去为我买两块。我却哭了起来,闹着说立刻就要吃到。当年十来岁的哥哥,于是脱了鞋、上衣和裤子,只穿裤衩,戴一顶破草帽,自告奋勇,表示愿 意冒雨去为我买回来。

③母亲被我哭闹得无奈,给了哥哥一角几分钱,于心不忍地看着哥哥冒雨冲出了家门。外边又是闪电又是惊雷的,母亲表现得很不安,不时起身走到窗前向外望,我觉得似乎过了 挺长的钟点哥哥才回来。他进家门时,一手将破草帽紧拢胸前,一手拽着裤衩的上边。母亲 问他买到没有,他哭了,说第一家铺子没有蛋糕,只有长白糕,第二家铺子也是,跑到了第 三家铺子才买到的。说着,哭着,弯了腰,使草帽与胸口分开。原来,两块用纸包着的蛋糕在帽兜里。那时刻他不像什么落汤鸡,而是像一条刚脱离了河水的娃娃鱼。

④母亲说:“你可真死心眼儿,有长白糕就买长白糕嘛,何必多跑两家铺子非买到蛋糕不可呢?”他说:“我弟要吃的是蛋糕,不是长白糕嘛!”还说,母亲给他的钱,买三块蛋糕 是不够的,买两块还剩下几分钱,他自作主张,也为我买了两块酥糖……其实对于我,长白糕和蛋糕是一样好吃的东西。我已几顿没吃饭了,转眼就将蛋糕狼吞虎咽地吃了下去。而母 亲却发现,哥哥的胳膊肘、膝盖摔破皮了,正滴着血。当母亲替哥哥用盐水擦过了伤口,对我说也给你哥吃一块糖时,我连最后一块糖也嚼在嘴里了……

⑤后来,我成家了,接着自己也有了儿子;将父亲接到北京来住,埋头于创作;在北京“送走了”父亲;又将母亲接来北京;攒钱帮助弟弟妹妹改善住房情况……各种责任纷至沓来,住在精神病院的哥哥对于我,似乎只成了“一笔支出”的符号。1997 年母亲去世前,我坐在病床边握着母亲的手,问还有什么要嘱咐我的。母亲望着我,眼角淌下泪来。母亲说:“我真希望你哥跟我一块儿死,那他就不会拖累你了……”我心大恸,内疚极了,俯身对母亲耳语:“妈妈放心,我一定照顾好哥哥。”办完母亲丧事的第二天,我住进一家宾馆,命四弟将哥哥从精神病院接回来。哥哥一见我,高兴得傻小孩似的笑了,他说:“二弟,我好想你。”算来,我竟 20 余年没见过哥哥了,而他却一眼就认出了我!我不禁拥抱住他,一时泪如泉涌,心里连说:哥哥,哥哥,实在是对不起!对不起……

⑥半年后,我将哥哥接到了北京。哥哥在北京先后住过了几家精神病院,有私立的,也有公立的。现在住的这一所医院,据说是北京市各方面条件最好的,每月费用 4000 元左右。幸而我还有稿费收入,否则,即或身为教授,只怕也还是难以承担。前几天,我又去医院看他。天气晴好,我俩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聊天。哥哥问我:“你跟我说的那件事,是童话吧?”“什么事?”“就是……你保证过的,退休了要把我接出去,和我一起生活……”想来,那保证已是六七年前的事了,不料哥哥他始终记着。听他的话,也显然一直在盼着。

⑦哥哥已老得很丑了。头发几乎掉光了,牙也不剩几颗了,背驼了,走路极慢,比许多同龄人老多了。而他当年,可是一个一身书卷气、儒雅清秀的青年。我早已能淡定地正视自己的老了,对哥哥的迅速老去,却是不怎么容易接受的,甚至有几分凄惶。

⑧“你忘了吗?”哥哥又问,目光迟滞地望着我。我赶紧说:“没忘,哥你还要再耐心等上两三年……”“我有耐心。”他信赖地笑了。我默默地祈祷他起码再活 10 年,不病不瘫地再活 10 年。其实,我晚年的打算从不曾改变﹣﹣更老的我,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

(节选自梁晓声《兄长》,有改动)

【小题1】通读全文思考:文章叙述了小时候,哥哥①_____;成家后,“我”②_____,表现了③_____
【小题2】品味语言,回答问题。
①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他进家门时,一手将破草帽紧拢胸前,一手拽着裤衩的上边。
②结合语境,分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早已能淡定地正视自己的老了,对哥哥的迅速老去,却是不怎么容易接受的,甚至有几分凄惶
【小题3】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更老的我,与老态龙钟的哥哥相伴着走向人生的终点,在我看来,倒也别有一种圆满滋味在心头”的理解。
【小题4】文章在构思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
2018·山东济南·二模
知识点:梁晓声(1949-)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午休的父亲

梁晓声

八月的北京处于近年少有的高温时节。月末那几天,官方预报达到摄氏三十二三度;人们说实际气温还要高一两度。特别是中午,一丝风也没有,每一片树叶都静止着,看上去皱巴巴的,水分被大量蒸发必然如此。人若置身户外,如在桑拿房中,片刻便会出汗,会感到缺氧似的,仿佛空气中的氧分也被蒸发着。

我住的小区从六月份就开始进行老旧小区的楼房改造了,我家住的那幢楼刚搭完脚手架。我因颈椎病重,不敢享受空调,所以不但开窗,连大门也开着,那样会使空气最大程度地对流,感觉能稍微凉快点儿——起码心理上会觉得凉快点儿。

③“嗨,吃了没?我也吃过了!大中午的还能干啥?歇着呗!好好好,小声点儿……住户屋里开着电视呢,我不是怕我说话声小你听不清嘛……

一天中午,我在家边吃饭边看电视。今年我有点儿耳背了,不知不觉便将电视声调得挺大。不过楼上楼下都是三口之家,白天大人上班,孩子上学,两家亦无老人,不至于扰邻。

然而我竟听到了门外一个男人大声所说的话,遂将电视声调小。受好奇心驱使,起身走到门口,探头向外看了一次——但见一个裸着上身的四十余岁的男人仰躺在二楼和三楼之间的拐角那儿,身下垫着片由废旧纸箱拆成的纸板,纸板上铺着脏兮兮的工作服。他那同样脏兮兮的裤子的裤筒卷到了膝部,小腿布满褐红色的墙漆点子。他周围,遍地碎墙渣子。一边的额角贴着创可贴,不是那种窄窄的小长条形的,而是有三四个那么宽的方形的。

我缩回头,关了电视,继续吃饭。

⑦“老婆,那什么,我那摩托,你要推到棚子里,以防下雨淋了它。不会下雨?万一半夜下了场大雨呢?再旧不是还能骑吗?不也是钱买的吗?钱是大风刮来的?别啰嗦了!我也想家行了吧?想家不包括想你吗?多大人了,还耍娇有意思吗?我又不是第一次外出打工!女儿在左右吗?快让女儿跟我通话!……

走廊拢音,那男人的话声,我听得更清楚了。

⑨“好女儿,每次听到你的声音,老爸的心情都是幸福地!还不能返校?那就更要把网课听好。学习这事,靠的就是自觉。不是为老师学的,也别当成是为我和你妈学的。我们的人生反正就这样了,可你刚高一,人生还长呢,学历高点儿将来找工作不是容易些吗?知道这个道理就好。钱不是问题!爸还是那句话,你将来能考到什么份儿上,爸妈就有能力供你到什么份儿了。不许!别改视频!我不许!又不是几年没见了,视的什么频呢!你非视频我可关机了啊!聊会儿就行。认真听着,老爸得嘱咐你几句。你妈也在上班,你要心疼她,有空儿,屋里屋外的活多干点儿,就当替老爸干了。我这儿一切都好,别牵挂我。热!北京也热。老爸这会儿在午休呗。铺的新凉席,还有大风扇,凉快得很,特解乏……

我想我再听下去似乎是一个偷听者了,顿觉害臊,便去关门,却不料见到了这样一幕一楼上姗姗她妈正与她上楼;姗姗才小学二年级,她妈需每天中午将她接回家。她看着那男人的样子吃惊不小,呆住在一级台阶上。

姗姗妈也不由得了一声,却立刻对女儿说:上楼啊,叔叔是热的。

那男人旋即坐起,慌忙往身上披工作服,连说:见笑见笑。

姗姗妈说:理解,有什么可见笑的呀。

她边说边牵着姗姗的手上楼去了。

而那男人站起也不是,再躺下仍不是,样子恓惶极了。

⑯我关上门正漱口,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见小姗姗拎着塑料袋在门外看我。我刚要开口,那女孩儿将手指压在自己唇上,接着指指塑料袋。我走到门口,她小声说,里边的东西本是她妈让她送给午休的叔叔的。

我也小声说:那你送过去呀。

她细声细气地说:叔叔睡着了,爷爷过会儿替我送给他吧。

我扭头看去,见那位午休的父亲,背朝楼梯,卷着双腿,已睡实了。他的工作服也不垫在身下了,不知怎么一来,被他弄成一团搂在怀里了。想必,起初是盖在身上的。

我接过塑料袋一看,装的是两瓶矿泉水,一瓶可乐,还有一个很水灵的刚洗过的大桃子。

㉑“爷爷您轻点儿关门。

小姗姗说完此话,踮起脚尖,悄没声地往楼上迈。在楼梯上她往下看了一眼,竟又连退两段台阶,蹑手蹑脚走到午休的叔叔身前——原来他装饮水的大可乐瓶子倒了,她替他扶了起来,放在他碰不到的地方。

她再次踮起脚尖上楼时,冲我一脸烂漫地笑,如花儿一样。

有好邻居是种造化。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选材贴合生活实际,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友爱互助,和谐相处的深刻主题。
B.“然而我竟听到了门外一个男人大声所说的话”中的“竟”表现了出乎我的意料。
C.“不也是钱买的吗?钱是大风刮来的?别罗嗦了!”说明这个父亲很在乎钱以及对妻子的严厉。
D.文章写珊珊妈的内容,能看出她对女儿潜移默化的正确引导和良好教育。
【小题2】小说开头第一段有何作用?
【小题3】请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再次踮起脚尖上楼时,冲我一脸烂漫地笑,如花儿一样。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父亲的形象。
【小题5】文章标题改成“有好邻居是种造化”可以吗?请简述理由。
阅读短文《看自行车的女人》,完成小题

①想为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的念头,已萌生在我心里很久了。

②第一次见到她,是在北京一家医院前的人行道上。一个胖女人企图夺她装钱的书包,书包的带子已从她肩头滑落,搭垂在手臂上。身材瘦小的她双手将书包紧紧搂在怀里,以带着哭腔的声音叫嚷:“你不能这样啊,我每天挣点钱多不容易呀!”。

她40余岁,穿着一套旧迷彩服,戴着一顶旧迷彩单帽。那身衣服一看就是地摊货。脚下是一双老式旧布鞋,没穿袜子,脚面晒得很黑。帽舌下,她的两只眼睛,呈现着莫大而又无助的惊恐。

④我从围观者的议论中听明白了两个女人纠缠的原因:那胖女人存车时,忘了拿放在车筐里的包,包丢了。她认为这个看自行车的外地女人应该负责任,并且怀疑是被她藏起来了。

⑤胖女人一用力,终于将看自行车的女人那书包夺了去,她将一只手伸进包里去掏,却只不过掏出了一把零钱。“当”的一声,一只小搪瓷碗抛在看自行车女人的脚旁,抢夺者骑上自己的自行车,带着装有一把零钱的别人的书包,扬长而去。

⑥看自行车的女人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边的大树上一,呜呜了……

⑦第二次见到她,是在一家商场的自行车场。我因没买到合适的东西,带着的一百元钱也就没破开。取自行车时,我歉意地说:“忘带存车的零钱了,一百元你能找得开吗?”我以为她会朝不好的方面猜疑我,因为一个人从商场出来,居然说自己兜里连几角零钱都没有,不大可信的。她望着我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那就不用给钱了,走吧走吧!”她当时那笑,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们许多人,不是已被猜度惯了吗?偶尔有一次竟不被明明有理由猜度我们的人所猜度,于是我们自己反倒觉得很稀奇了。每每的,竟至于感激起来。我当时的心情就是那样。应该不好意思的是我,她倒那么不好意思。

⑧后来我又去那家商场,付存车费时,我说:“上次欠你两毛钱,这次一起付给你。”我之所以如此主动,是我觉得她肯定记得我欠她两毛钱的事,若由她提醒,我会尴尬的。不料她又像上次那样怔了怔,然后一笑,很不好意思地说:“不用啊,不用啊!”硬塞还给了我两毛钱。我将装东西的纸箱夹在车后座上,忍不住问她:“来北京多久了?”“还不到半年。”“家乡的日子怎么样?”“不容易啊……再加上我儿子又上了大学……”她将“大学”两个字说出特别强调的意味,一脸自豪。我推自行车下人行道时,觉得后轮很轻,回头一看,她正替我提着后轮呢。骑上自行车刚蹬了几下,纸箱掉了,她跑过来,从书包里掏出一截塑料绳……

这年寒冬的一天,那个雪后北风呼啸着席卷着这北方的城市的晚上,纷纷扬扬的大雪在风中肆意飞舞。单位一位退休摄影师给我打电话,让我替他写一封信。他要表扬的,就是那个看自行车的女人。“我到那家商场去,遇到熟人聊了一会儿,竟忘了取自行车,拎兜也忘在车筐里了。拎兜里的几百元钱倒没什么,关键是我洗的三百多张老照片啊!干了一辈子摄影,那些老照片可都是我的宝呀!天黑了我才想起来急忙赶去,你猜怎么着?就剩我那辆车了!商场早关门了,看车的女人在冷风中站着,抱着我的拎兜,守着我那辆旧自行车。人心不可以没有了感动呀,是不是?人对人也不可以不知感激呀,是不是?”他在电话里言辞恳切。

⑩不久前我又去那家商场,见看自行车的已经换成一个男人了,我想问原先那个女人到哪里去了,张了张嘴,却什么也没问。我祈愿她永远也不会再碰到什么欺负她的人,比如那个抢夺了她书包的胖女人。

阳光底下,人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弱者有时对这平等反倒显得诚惶诚恐似的,不是他们不配,而是因为这起码的平等往往太少,太少……

【小题1】本文写了“看自行车的女人”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知道我没零钱时,免收我的存车费。
③她不要我补给她的存车费,还帮我抬车、捆纸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品读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提示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进行赏析。
【小题3】品读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进行赏析。
看自行车的女人了几步,回头看看一排自行车,慢慢走回原地,起自己的小搪瓷碗,着发愣。忽然,她把头往身边的大树上一,呜呜了……
【小题4】请分析文章⑨段划线句子的作用。
【小题5】从全文看,“我”为什么想为“看自行车的女人”写点什么?
记叙文阅读

那支老钢笔

梁晓声

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捏一下,鼓起缓慢。墨水吸得太足,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

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字课。有些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有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有的同学甚至有两支。我却没有钢笔可用,连支旧的也没有。我只有蘸水钢笔。每次完成钢笔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一天,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非逼着母亲立刻给我买一只吸水笔不可。

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钢笔吗?”

我不停地哭闹,喊叫:“不,不,我今天就要。你去给我借钱买。”

母亲叹了口气,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这月买粮的钱,是向邻居借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给你妹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钱。为了今天给你买一支吸水钢笔,你就非逼着妈妈再去向邻居借钱吗?叫妈妈怎么向邻居张得开口啊?”

我却不管母亲好不好意思再向邻居张口借钱,哭闹得很凶。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那天下雨。我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不回家,衣服淋湿了,头脑也淋得平静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是啊,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几十元钱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母亲是个很顾脸面的人,每次向邻居家借钱,都需鼓起一番勇气。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钢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

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念头,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我走到那座大桥下,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雨越下越大,我只好站到一棵树下躲雨。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只有公共汽车偶尔驶来驶往。几根电线杆子远处,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什么了。

我正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我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看得出,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也不知他是个老头,还是个小伙儿。

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问:“要帮一把吗?”

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明白是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车上不知拉的何物,非常沉重。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对于有些人来说,钱并非容易挣到的,即使是一角钱。我还空着肚子呢,又推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一点力气,就觉得车轮分明顺坡倒转。不行,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我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步子。

车轮忽然转动得迅速起来。我这才知道,已经将车推上了坡,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将身子悬起来,双脚离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幸亏车的方向并未偏往马路中间,始终贴着人行道边,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

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向他伸出一只手,大声说:“给钱!……”

那拉车人一动不动,也不掏钱,也不说话。

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和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的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我望着母亲,母亲望着我,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

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

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望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你要是不用功读书,就太对不起妈妈了……”

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母亲变成老太婆了。那支笔,也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但是,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小题1】文章开头详细描写了这支笔的笨拙,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小题2】“我在大桥下等活时,文章中有一段景物描写,请画出来,并品味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小题3】母亲为什么要瞒着去拉车挣钱?
【小题4】请你找出文中描写拉车艰难的词句,并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小题5】那支笔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我”为什么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