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160
阅读记叙文,回答后面小题

住在自己的美好里

丁立梅

①一只鸟,蹲在楼后的杉树上,我在水池边洗碗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在洗衣间洗衣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我泡了一杯茶,捧在手上恍惚的时候,听见它在唱歌。它唱得欢快极了,一会儿变换一种腔调,长曲更短曲。我问他:“什么鸟呢?”他探头窗外,看一眼说:“野鹦鹉吧。”

②春天,杉树的绿来得晚,其它植物早已绿得蓬勃,叶在风中招惹得春风醉。杉树们还是一副大睡未醒的样子,沉在自己的梦境里,光秃秃的枝丫上,春光了无痕。这只鸟才不管这些呢,它自管自地蹲在杉树上,把日子唱得一派明媚。偶有过路的鸟雀来,花喜鹊,或是小麻雀,它们都是耐不住寂寞的,叽叽喳喳一番,就又飞到更热闹的地方去了。唯独它,仿佛负了某项使命似的,守着这些杉树,不停地唱啊唱,一定要把杉树唤醒。

③那些杉树,都有五六层楼房高,主干笔直地指向天空。据说当年栽植它们的,是一个学校的校长,他领了一批孩子来,把树苗一棵一棵栽下去。一年又一年,春去春又回,杉树长高了,长粗了。校长却老了,走了。这里的建筑拆掉一批,又重建一批,竟没有人碰过它们,它们完好无损地,甚或是无忧无虑地生长着。

④我走过那些杉树旁,会想一想那个校长的样子。我没见过他,连照片也没有。我在心里勾画着我想像中的形象:清瘦,矍铄,戴金边眼镜,文质彬彬。过去的文人,大抵这个模样。我在碧蓝的天空下笑,在鸟的欢叫声中笑,一些人走远了,却把气息留下来,你自觉也好,不自觉也好,你会处处感觉到他的存在。

⑤鸟从这棵杉树上,跳到那棵杉树上。楼后有老妇人,一边洗着一个咸菜坛子,一边仰了脸冲树顶说话:“你叫什么叫呀,乐什么呢!”鸟不理她,继续它的欢唱。老妇人再仰头看一会,独自笑了。飒飒秋风里,我曾看见她在一架扁豆花下读书,书摊在膝上,她读得很吃力,用手指着书,一字一字往前挪,念念有声。那样的画面,安宁、静谧。夕阳无限好。

⑥某天,突然听她的邻居在我耳边私语,说那个老妇人神经有些不正常。“不信,你走近了瞧,她的书,十有八九是倒着拿的,她根本不识字。不过,她死掉的老头子,以前倒是很有学问的。”

⑦听了,有些惊诧。再走过她时,我仔细看她,却看不出半点感伤。她衣着整洁,头发已灰白,却像个小姑娘似的,梳成两只小辫,活泼地搭在肩上。她抬头冲我笑一笑,继续埋头做她的事,看书,或在空地上打理一些花草。

⑧我蹲下去看她的花。一排的鸢尾花,开得像紫蝴蝶舞蹁跹。而在那一大丛鸢尾花下,我惊奇地发现了一种小野花,不过米粒大小。它们安静地盛放着,粉蓝粉蓝的,模样动人。我想起不知在哪儿看到的一句话:你知道它时,它开着花,你不知道它时,它依然开着花。是的是的,它住在自己的美好里。亦如那只鸟,亦如那个老妇人,亦如这个尘世中,我所不知道的那些默默无闻的生命。

⑨大凡这些,都是住在自己的美好里……

【小题1】文章先后描写了哪些美好的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野鹦鹉不停地欢快歌唱 → _____________ → 老妇人在丈夫死后安宁地生活→ _________
【小题2】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要写花喜鹊、麻雀等鸟儿?
【小题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属于哪一种记叙的顺序?有什么作用?
【小题4】本文语言优美,请你赏析下面语句。
一排的鸢尾花,开得像紫蝴蝶舞蹁跹。
【小题5】阅读全文,仔细体会文题“住在自己的美好里”的深刻含义。
18-19七年级上·辽宁辽阳·阶段练习
知识点:散文丁立梅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们都爱孙悟空

①我小学的语文老师叫孙建军。孙老师是个民办老师,个子不高,尖嘴猴腮,肩还有点斜,怎么看也不像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因此我们一开始就不喜欢他,背地里叫他“孙猴子”。

②说起来,这“孙猴子”虽然只是个民办老师,但心性高傲,不但不和我们说笑,也不怎么和那些公办老师说笑,总是独来独往,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听高年级的同学说,“孙猴子”口琴吹得不错,在晚上月影婆娑时,那口琴声分外摇曳动人。可我们不上晚自习,实在想不出一个土老帽能吹出什么花!

③“孙猴子”人特别,上课也特别。他教我们认字不是按课文和生字表来,往往是一组一组来,没学过的字也会拿出来让我们比较着记。比如学一棵树的“棵”字,他会让同学们把自己知道的所有带木字旁的字写到黑板,上,等同学们写得差不多了,他再补充几个。这就是今天的作业,一个字三遍;第二天听写,不会的字继续写三遍;再不会,放学后留下来写三遍。

④“孙猴子”的这套野路子有很多公办老师不服气,去校长那儿告状,说他不按教材备课,是误人子弟。可“孙猴子”带出来的班语文成绩还不错,校长也不好说什么,睁只眼闭只眼由他去。

⑤记得有一次,班里的几个差生分不楚“买”和“卖”,老是写岔。“孙猴子”讲着讲着突然发脾气了,大吼着说:“你们都给我听清楚了,这‘卖’字的‘十’字,就是你们家的‘粮食’,有‘粮食’才能‘卖’,没‘粮食’就只能‘买’了,懂了吧?!”

⑥我们惊讶地听着他的解释,不是太懂。但事实是,这个办法确实管用,以后再没有同学分不清“买”和“卖”了。

⑦还记得有年冬天,天刚下了雪,极冷,下课后同学们都缩着脖子窝在教室里感叹着说,好冷呀,冻死人了!

⑧“孙猴子”本来已经出了教室,突然返回来站在讲台上很严肃地问:“你们知道‘冻死人’是什么意思吗?”

⑨我们都不敢出声,看着他。

⑩他大手一挥,一字一字地说:“‘冻死人’一冻得是死人,活人是冻不死的,知道吗?”

⑪说完,“孙猴子”头也不回地走了。我们愣愣地看着他的背影,不知谁带头,呼啦一下涌出了教室。

⑫我们学校以前是个寺庙,建国后改为校舍,房子大部分破破烂烂,时不时地要修补。因此每年老师和学生们都有义务劳动,挑土搬石头,忙得不亦乐乎。这个“孙猴子”虽然身材矮小,但挑土是一把好手,也舍得出力气,可以一口气从沟里挑上来五十担土不歇气。有次有个公办老师问“孙猴子”:“你耐力怎么这么好呢?”孙猴子说:“我右肩斜,就是小时候挑水挑土压斜的,现在我改成左肩挑,压正了才好呢。”

⑬这是我唯一次看见“孙猴子”开自己的玩笑。这个严厉的家伙,只要不板着脸,还算是个有趣的人。

⑭在孙猴子“歪理邪说”的熏陶下,我们这帮农村娃还算有点见识。

⑮有次全县学校组织知识竞赛,我们班代表学校出战,本不抱太大希望,却过关斩将最终拔得头筹,把县城的那些学校羞辱得够呛。“孙猴子”名气由此大振,不久就转成了公办老师。

⑯也就是在那次知识竞赛的表彰会上,上台发言的“孙猴子”没有发言,而是从裤兜里摸出一把口琴,吹了一曲《欢乐女神》,琴声清澈嘹亮。

⑰这是我第一次听贝多芬的音乐,我敢说,那是我听过的最豪迈的音乐,即便是用“柔软”的口琴来吹奏,也欢快激昂,让人心潮澎湃。

⑱我相信,大部分学生和老师第一次听这样的音乐,由一个其貌不扬的、乡下的民办老师吹奏出来,简直是惊为天人。

且看我们孙老师,他的两只大手有力地扣住口琴,几乎把口琴都覆盖了,双手飞快地滑动着,腮帮子鼓着,似乎要吹出他内心所有的世界与能量。

⑳因为激动,因为要鼓气,他的“尖嘴猴腮”,顿时成了堂堂的大方脸。

【小题1】文章共记叙关于孙老师的五件事,请根据选文补充下面横线的内容。(每空不超过15字)
事件一:教认字,不走寻常路
事件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件三:借讲解“冻死人”,激励学生出教室
事件四:挑土是好手,拿自己开玩笑
事件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第①段写孙老师其貌不扬,我们不喜欢他有什么作用?
【小题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划线句子。
且看我们孙老师,他的两只大手有力地扣住口琴,几乎把口琴都覆盖了,双手飞快地滑动着,腮帮子鼓着,似乎要吹出他内心所有的世界与能量。
【小题4】请在前文找出与第段内容相呼应的一句话。
【小题5】我们为什么给孙老师起了另一个外号“孙悟空”?

爸爸的白发不是老

李娟

①父亲病了。你问他一件事,回答一句话重复多遍。走路变得慢了,有时,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②我陪他去医院看病,住进住院部十五楼的心脑血管科。

③医生问他,清晨吃的什么饭,有几个孩子。他有时答对,有时答错。医生问,你女儿的生日是哪年?他想不起来了,看着我,向我求助,像个无助的孩子。医生向我摇头,不要我替他回答,他苦笑着,一脸的无奈。我走出病房,再也忍不住满眶盈盈的泪水。

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学的专业是建筑设计。那个深夜里伏案设计图纸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给我辅导高等数学的父亲哪里去了?那个健步如飞的父亲哪里去了?无情的光阴带走了我年轻的父亲。

⑤下午,在医院的走廊里,我搀扶着父亲练习走路,一步一步慢慢地走。我牵着父亲的手,他的手柔软,温暖,手臂上有了几颗老人斑。我一边陪他散步,一边安慰他,医生说,你的症状是最轻的,要好好运动,就能恢复得和从前一样。父亲点点头,像个年幼的孩子,依恋我,对我的话深信不疑。

⑥握着父亲温暖的手,恍然记起我童年时的那年冬天,故乡白鹿原落了罕见的一场大雪。冬天的寒夜里,父亲要去邻村的学校接我的母亲,他急急忙忙穿着件黑色的毛呢大衣出门了。我一蹦一跳也跟着父亲出了门。只见雪早停了,天并不黑,走在一望无际的田间,雪后的空气清新极了,清冽如甘泉一般。父亲大踏步地走着,穿着小花棉袄的我,迈着小碎步一路小跑,才跟得上父亲的脚步。我的小手握在父亲温暖有力的大手中,父亲问我,冷不冷?我摸摸冻红了的小鼻子,仰着头说,不冷。父亲撩起大衣,让我钻进他的大衣里。大衣里好温暖,我的脑袋只到父亲的腰间,即使躲在大衣里一片漆黑看不见道路,有父亲牵着我,我一点也不怕。在雪地里,一串串大脚印旁伴着一串串小脚印,一步步踩在积雪上“吱吱”作响。

⑦恍惚间,我还是四岁的小妞妞,父亲还是我的天空,是高山,是大树,是我永远依恋的家。可是一转眼间,父亲就老了,岁月的积雪堆满发间。作家朱天文说,爸爸的白发不是老。读着这句话,我的眼泪落了下来。

⑧我们站在医院十五楼的窗口向外张望,父亲说,几十年前,我来汉江之畔的小城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地,现在都盖满高楼了。

⑨父亲就像是黄昏暮色里的一只倦鸟,卧在高楼上,回忆昔日,回忆往事,回忆他的黑发,他的健步如飞,他的风华正茂-——眼里含着无尽的忧伤。

⑩是谁说过,长寿的代价,是沧桑。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不是吗?你我都来不及慢慢地等,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好好爱他们。因为两代人生命的衔接处,光阴只是窄窄的台阶啊。

(选自《北京青年报》,有删改)

【小题1】文章第④段为什么要回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大学毕业的父亲”?
【小题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句的作用。
【小题3】请赏析第⑨段文字。
【小题4】请结合语境,理解第⑩段画线句“似水流年里,人间亲情,都是雪中的炭,锦上的花”的深刻含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夷陵有梅

汤世杰

①小寒节气前一天,我想去看看江边那片腊梅——在我心里,那该是欧阳修先生看过的夷陵梅。顺着滨江步道往上游走,左边是长江,右边是一片梅园。梅花的好就好在这里,天气这般凛寒,它有的也只是些细碎花朵,从不大红大绿地惑人,有心者须走到近处,去细细地看。那些将开未开的小花苞,拳拳地咕嘟着,紫褐色胞衣尚未脱尽,胀开的花苞却已莹黄地咧开,露出几丝酽红花蕊。柔媚得盈润欲滴,晶莹如剔透蜜蜡,恍若双双眉眼,探望着这个世界,让人轻易不敢去碰,只能看;且任你怎么挑剔,它也经得住你远近正反翻来覆去地看,萌萌的怎么都是个好。

②那天,我就那样地看着梅,看得惊喜、贪婪,用个雅词,就该叫赏梅了。

③以古名夷陵的宜昌为核心的三峡一带,土壤、气候皆适宜腊梅生长,早被植物学界认定为世界腊梅原产地。一片有阔大江天作背景的梅,是幸运的;一道有梅陪伴的流水,也同样幸运。上苍作画尽皆天成——背景阔大,江天隐约,浓浓晨雾中,一切都成虚幻,惟一树腊梅泠泠香。如果硬要我佩服点什么,我当选梅,就一支,几小朵,可诗可画,可让人愣愣地看上半晌,那缕幽香,还会让人没齿难忘……

④这座有2500年历史的小城,仅城区从上往下随便一数,就有欧阳修公园,有祭祀江天水神的镇江阁,有三闾大夫屈原纪念铜像,有抗战时期宜昌大撤退纪念碑,还有三国吴蜀大战留下的猇亭古战场——桩桩有史可查。我的住处,出门几步就是长江,这年年月月奔流不息的大江,船有船的航道,人有人的码头,惟有船和人互为看客,而那几百株腊梅,也静静地看着大江,看着看大江的人。

⑤有一天我突然想到,千年前,被贬到小城夷陵做过一年多县令的欧阳修,见过那些梅吗?

⑥官场落魄横遭贬谪的欧阳修,也曾视夷陵为畏途:“闻说夷陵人为愁,共言迁客不堪游”(《望州坡》),“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戏答元珍》),足见当时心境。 但欧阳修毕竟是欧阳修,“殊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透露的已是另一番思量,及对自己的勉励与告诫。大自然最能疗伤。我甚至相信,在夷陵,某个冬日,欧阳修独自面对过一条大江,漫天浓雾,满树梅花;凝神间,也势必想到了很多,思索至深。“群花四时媚者众,何独此树令人攀?”哦,腊梅奉献出那些细碎花朵,虽只是它生命的必需,但你去看它,倒既是对那生命的造访,也是对自己生命的反躬自省。谪居夷陵一年零六个月,欧阳修除为小城夷陵带来革故鼎新的改变,还留下了五十多篇诗文,日后人虽远离,仍不时提及在夷陵的日子,不时吟咏梅花。诗中那样的自负与自信,正是他在孤寂与沉思中催开的,腊梅一般幽香如缕的诗魂。

⑦千年过去,梅花依然。如此说来,梅花的好,不独是姿态的萌,花色的雅,香气的幽,更是欧阳修悟到过,我正在领略的那种好。

⑧江边梅园的腊梅,还在开。那偌大一片梅园,竟以为是我向往的。待青山再添一分绿,流水更多一分蓝,春天就扑到眼前了吧?那时或可说,我眼中大江边的冬春夏秋,胜过你见过爱过的一切山川与河流……

(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夷陵是腊梅原产地,夷陵梅园位于滨江步道旁。
B.夷陵历史悠久,是魏蜀大战留下的猇亭古战场。
C.第②段加点词“贪婪”在文中是“贬词褒用”。
D.第⑤段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作用。
【小题2】文章第⑥段中写到了欧阳修被贬夷陵之后的心境变化,请简要概括其变化。
【小题3】结合上下文品析词句。
(1)品析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2)请仿造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自选景物,写一句话。
【小题4】夷陵的梅给了你什么启示,请结合全文简要说说。
【小题5】联系本文和学过的《醉翁亭记》,简要谈谈你赞赏欧阳修的什么品质(2点即可),为什么?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