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现代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52
阅读《我只是找我的羊》一文,完成小题。

我只是找我的羊

小七

大家都知道老努尔旦是啥人吧——他每天的事情就是伺候家里那几十只羊,除此之外,就是无休止地找事发牢骚。

这天,草原上传来大声的诅咒声:“哎呀!啧啧,哎呀!啧啧,瞧瞧,这事,瞧瞧,这事竟然摊到我这个半死不活的老头子身上——”老努尔旦不停地重复这些话,发疯似的跑遍周围大大小小的毡房。

老努尔旦为什么这么疯狂?原因很简单——他丢了一只羊。

“喂!年轻人,我必须到你家羊圈里瞅瞅,说不定我丢失的那只羊会在这里找到!”老努尔旦颤颤巍巍地扶着邻居叶尔波力家棚圈的栏杆朝里张望,“咳咳,我的羊,你们这些人还真是不老实,我要看看我的羊会不会在这里。”他伸着脖子,头一点一点,一只羊一只羊地辨认。

“喔,您慢慢看,我洗个手。”叶尔波力拍拍裤子上的尘土,提着洗手壶蹲到旁边洗手。

“嗯,不像话,你这些羊怎么长得都一样,怎么都和我家那只羊一样,真不像话,太不像话了。”叶尔波力是个能干的年轻人,他家的羊很多,它们在羊圈里拱来拱去,这让老眼昏花的老努尔旦辨认起来很费劲,“怎么这么多羊,这样我该怎么找到我自己的羊,不像话!”他叨叨着,把上半身都探进羊圈里去啦。

“您需要喝点奶茶再寻找吗?”洗完手的叶尔波力在他身后客气地询问,“奶茶烧好了,您喝点再找吧!”

“你大概没有丢过羊吧!这么焦急的事我还能坐下来喝茶?简直是……”老努尔旦踮起脚尖,专心瞅那些羊,头也不回。

“呃……那您慢慢找,我要去喝些奶茶了。”叶尔波力转身朝毡房走去。

“嗨!我的羊丢了一只,我到这里瞅瞅,说不定就是你家的羊拐跑了我家那只可怜的小羊。”老努尔旦站在路边看扎特里拜骑着马把羊从山坡上赶回家。扎特里拜家里的几个孩子要上大学,去年把羊卖得差不多了,现在只剩二三十只,这让老努尔旦一目了然。

“喔,那你应该好好看看了。”扎特里拜的年龄和老努尔旦差不了多少,所以他笑着跟他开玩笑打趣。

“这是一件很可笑的事吗?你们这些人,不能理解别人。”老努尔旦严肃地站在路边看着从他身边经过的每只羊。他无休止地叨叨,好像别人都欠了他这只羊似的。

“嗯,嗯……”扎特里拜不说话了,站在那里等着羊走过去,等着老努尔旦清点完。

“你知道吗,我有多辛苦,你们却偷走我的羊,这件事让我这样一个诚恳老实的老头多么难过。”老努尔旦眼睛盯着羊,嘴里没有停止。

“噢……”扎特里拜只是点点头。

“喂,小别克,你怎么一个人在家?”老努尔旦来到小别克家毡房前。

“喔,两头牛到山那边没回来,爸爸妈妈去找了。”胆小的小别克见人就脸红。

“没关系,”老努尔旦走向棚圈,“我只是找我的羊,它丢了,一定是被人偷走了。所以我到这里来找找。”他在棚圈边东张西望。

“什么?您说我家偷了您的羊?”小别克摊着双手,瞪着眼睛,小脸憋得通红,“我们是不会偷羊的,请您相信我和我的爸爸妈妈,真的。”

“我的羊丢了,真是,我要找我的羊,我想这是应该的,小东西!”老努尔旦答非所问,眼睛没有离开那些羊。

“不能这样,我拿我的生命保证,您一定要听我说,”小别克拽着老努尔旦的袷袢①,“我家不会拿您的羊,请相信我,我爸爸妈妈从来不会去拿别人的羊,真的,真的。”老努尔旦被小别克拽得快要仰倒了。

“放手,放手,我只是找羊,多事的小东西!”老努尔旦把自己的袷袢从小别克手中硬抽出来。

“真的,我只是想请您听我说,我坚决告诉您我们绝不会偷您的羊,”小别克松开自己的手,转身跑进毡房,又跑出来大声说,“努尔旦爷爷,请您看看我的奖状——‘诚实之星’,这是我今年得到的,还有我的作业,这上面都是优加五颗星,这些可以证明我没有偷您的羊,请您相信我。”小别克拖出自己的大书包,把头塞到里面翻找

“我只是找我的羊……”老努尔旦拧着眉,转身看了一眼小别克,感到不可思议。

“还有……还有这个,”小别克把书包里的东西全倒在草地上,从中挑出一个铅笔盒,“这就是得‘诚实之星’时校长亲手奖励我的,这些完全可以证明我们不会偷您的羊。”小别克看到老努尔旦不看自己,跑过去又拽他的袷袢,因为用力过度,把老努尔旦拽倒在草地上。

“我找羊……”老努尔旦挣扎了半天,才从草地上爬起来,用无可奈何的眼神看着小别克和草地上的那堆东西。

“我只是想告诉您,我的奖状……”小别克看到老努尔旦看着自己,开始继续解释。他的脸也不红了。

“哎呀,我的天哪,我只是找我的羊……好吧,好吧,我不找了,小东西,是我错了,我该去别的地方找找或者回家。”老努尔旦把手搭到眼前,看看太阳都走到山脚了。

“请您……我还想……努尔旦爷爷……”小别克跟在他身后,像个湿面团黏着他。

“我回家了。”老努尔旦转身朝自己家毡房走去,脚步都没平时那么拖沓啦。

爬上前面的小山坡,他看到自己的老婆子站在毡房前等他。

她的身边站着那只丢失的羊。

注:袷袢:qiā pàn,指维吾尔、塔吉克等民族所穿的对襟长袍。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字)
【小题2】根据上下文,说说文中加点句“小别克拖出自己的大书包,把头塞到里面翻找”表现了小别克怎样的心理。
【小题3】读完上文后,你发现了什么?请从文章内容角度来谈谈你的看法。
18-19八年级上·安徽马鞍山·期末
知识点:其他当代作家小说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十八年前,我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孩,对画画独具的天赋,我意识深处有一种当画家的梦。那时候,我家太穷,买不起画笔和画纸,上学的时候,内心迸发出的画画冲动让我偷偷拾起老师用过的粉笔头,在黑板上一展风采。

②有一天,一个戴着眼镜、鹰钩鼻子、笑嘻嘻的人头像出现在黑板上。同学们进来了,看着这幅漫画哄堂大笑。因为大家知道,我画的是班主任老师,一位头发白了一多半的老人。大家笑过后,我开始害怕了。正想上去擦掉,老师却已大步走了进来。老师朝黑板上看了一眼,轻咳一声,眯起双眼,表情严肃而凝重:“是谁画的?请站出来!”

③刹那间,教室里一片沉寂。谁都有种预感——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同学们紧绷心弦,始终没人应声,我当然吓得不行。老师却微笑起来,慢慢地拿起了黑板擦。随着黑板擦在黑板上慢慢地移动,一些歪歪扭扭的字迹不见了,顶边的淡淡的细线也擦去了,留下来的,只是黑板中心的那个人头像。

④“好,现在我再问一遍,这是谁画的?”班主任老师再次将目光转向同学们。同学们将所有的目光又都聚向了我,半晌,我才站了起来,嗫嚅地说:“是我。”然后重重地低下头。然而老师没有责骂我,来到我的身边,用手帕轻轻地抹净我沾满粉笔灰的脸,然后走向讲台,大声问道:“同学们,你们看,这个人头像像谁呀?” 

⑤同学们全都屏气息声,谁也不敢说它像老师。于是,老师把目光转向了我:“你画的是我吗?”“是的。”我的声音细若蚊蝇。“那你说说,你画的是我什么时候的神态?”老师笑了,“不要怕,尽管说。”

⑥这时,我抬起头,看见了老师一张和颜悦色的脸。一时间,我忘了在黑板上画老师的过错,大声说道:“我是画的老师高兴时的神态!”

⑦这时候,我看见老师笑了,还点了点头,眼神中满是赞许,我也笑了。我看了看老师,再扫了一眼画像,发现鼻子上是有一些偏差,我羞愧地红了脸。老师却手抚下巴,慢条斯理地说:“鼻子是大了点儿,不过,这是漫画,漫画是允许夸张的。小画家敢于把我的鼻子拉长放大,说明他准确地抓住了我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同样的道理,我们写作文,也要抓住描写对象的基本特征去写,才能又简约,又鲜明。”说着,他拿起粉笔,在人头漫画的嘴角处加了一道笑纹。立即,一个笑容可掬形态更生动的人头像出现了。

⑧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这时,老师向同学们打了一个手势,又说:“鱼儿在水里才能遨游,我们这位小画家的画应该出现在哪里呢?应当出现在他的画本上,应当出现在学校的墙报上,应当出现在一些漫画家的著作上。画在黑板上,会有不礼貌之嫌,而且也影响环境美。所以说,我得擦掉它!”然后,我看见老师拿起黑板擦,往那个人头像擦去。随着那人头像一点一点地消失,我的眼睛,也一点一点地湿润起来。

⑨十八年后,我终于成了一名全国有名的青年画家。画作先出现在画本上,然后是墙报上,直至漫画家的著作上。逢人我便提起,是老师那个擦不掉的鼓励,让我实现了今生的梦。

【小题1】通读选文,请拟一个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标题。(不超过10字)
【小题2】结合文意解释选文第③段加点词语的含义。
【小题3】试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句子的表达作用。
【小题4】阅读选文第⑧段,结合全文,说说“我”眼睛为什么会“湿润”。
【小题5】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文章第⑨段的作用。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对语言文字保持敬畏

李思辉

①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一句话令人难忘:“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诚然,文字是一个民族最坚实的屏障。而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

②为什么中华文明成为唯一不曾断代的古文明,包括汉语汉字在内的汉文化不断接续发展是一个重要原因。书同文,语同音。汉语汉字源远流长,每一个字词、每一个发音都有一定的标准。捍卫标准、纠正错误,就是在捍卫汉语汉字的纯粹性,确保它们上承先民文化道统,下启时代语言美学。

③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拓展了人们的社交空间,也给了语言文字更宽阔的表达空间。层出不穷的“网言网语”满足了个性化表达的需要,各种舶来词、缩写、简写,形成了一些新的语言文字搭配方式,让我们看到了语言文字与时俱进的活力。然而,网络上的个性表达是一回事,媒体的传播又是另一回事。

④媒体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它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必须是语言文字规范化使用的示范者、引领者。某个词语发音如何,某个字词该怎么搭配,乃至某个标点符号该怎样使用,媒体的用法是人们眼中的“标准答案”。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一名媒体从业者,包括编辑、记者、校对等等,客观上都是人们的“老师”,需要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责任感、使命感,保持对语言文字的敬畏。

⑤有人认为业界对语言文字的细致关注是“吹毛求疵”,有人批评因为语言文字上的疏漏就淘汰一些参加评奖的作品是“以偏概全”,甚至有人对语言文字挑错者冷嘲热讽,这暴露了他们的短视。好比一只啄木鸟飞到一棵大树上啄食虫子。大树却说:“走开,我被你啄痛了!”啄木鸟温和地说:“大树兄弟,你身上的虫子已经许多了,再不驱除掉,可危险啊!”大树满不在乎地说:“我这么魁梧,有几只小虫子有什么了不得,我看你真虚假,自己想吃虫子,却非要找个借口!”啄木鸟飞走了,最后大树被蛀空了。没有一点闻过则喜的雅量,没有一点极目楚天舒的远见,怎么能在语言文字的大厦里更上层楼?

⑥时下,各种新媒体、自媒体风行,良莠不齐。且不论内容,单从语言文字的使用上看,不少“小编”就根本不具备基本的编辑素养,更不要说是给受众当“先生”了。传统媒体尽管面临着转型的考验,有的处境比较艰难,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匠心不改。当这一轮媒体变革尘埃落定,机遇扑面而来,人们真正信赖的还是对语言文字精雕细琢的工匠,而非主谓宾定状补不分、字词句错乱成灾的“小编”。

(选自《杂文月刊》2018年7月下)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明延续发展的最重要保障。
B.媒体要对汉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保持敬畏之心。
C.网络个性化表达激发了语言文字与时俱进的活力。
D.要警惕新媒体、自媒体对语言文字纯粹性的破坏。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不曾断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汉语汉字得到了不断接续的发展。
B.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拓宽了语言文字的表达空间,让个性化表达得到满足。
C.媒体的公共属性要求它的从业者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使用上要有责任感。
D.当下新媒体、自媒体风行,但是不少“小编”的语言文字素养严重缺失。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有关论证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捍卫汉语汉字纯粹性的必要性——网络个性表达与媒体传播的区别——对一些错误认识的驳斥--对传统媒体的期望”的思路展开论述。
B.第③段指出网络技术促进了语言文字的个性表达,以此引出下文,去着重论述作为具有公共属性的媒体还必须在语言文字的使用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C.第⑤段运用例证法,以“啄木鸟给大树治病”为例去阐明只有正确对待业界在语言文字规范使用上的严要求,才能让语言文字的大厦更上层楼的道理。
D.文章最后一段联系现实,不仅指出新媒体、自媒体的不足,而且更重在呼吁面临转型考验的传统媒体要匠心不改,肩负起对语言文字精雕细琢的使命。
阅读文章,完成小题

莫让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美好

苑广阔

①智能手机和电脑让用户可采用拼音输入法,然后从列出的选项中挑出正确的字。结果呢?提笔忘字成了普遍现象。汉字书写与传承问题,甚至引发了国外媒体的关注。近日英国广播公司网站便以《当中国孩子忘记如何书写时》为题,对此给予了报道。

②国外媒体对中国汉字书写的报道,关注的只是现象本身,而我们关注的,却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在手机和电脑日益普及的时代继续传承和弘扬汉字文化。这一问题其实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所以类似《汉字英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电视节目,一经推出马上掀起了收视高潮。

③这些节目的制作和播出,对传承汉字书写和弘扬汉字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电视节目毕竟不能完全代表现实生活,在奖金和大赛名次的刺激之下,电视节目上的激烈角逐与精彩表现,并不能掩盖汉字书写在当代人的现实生活中的尴尬现实。

④汉字既是我们祖先的一项伟大发明,是一种文化传承的工具,同时也代表着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作为象形文字来说,汉字每个字从古至今的演变,都有一段属于它自己独一无二的故事,都包含着文化、文明与历史。所以传承汉字,也就是在传承文化、文明与历史。而要想完成这种传承,则主要通过书写的方式,因为只有在一笔一画勾勒汉字的过程中,人们才能深切体悟出蕴含其中的文化与文明。

⑤现在各种智能输入法唯一追求的就是速度和效率,其代价则是剥夺了我们在一笔一画书写汉字过程中的品味机会,自然也就谈不上文化与文明的传承。这才是汉字书写之所以引起各界广泛关注的原因。

⑥有人也许会说,产生手写汉字尴尬局面的真正原因“没用了”。问题果真如此吗?即便你可以打印公文、报告,但是一张手写的便条、留言,必定能够带给人不一样的感觉,让人觉得你更加真诚与友善。更别说一封手写的家书,给远方亲人所带来的温暖与慰藉,是任何打印字体都无法替代的。即便从功利的角度看,当别人的求职信都千篇一律用打印稿,而只有你用或遒劲或娟秀漂亮书法来书写,它必然更加能够打动人心。

⑦这么说,并不是要人们放弃电脑和打印机,而只是想告诉大家,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拿起笔来,写下一段文字,其实是件很美好,很“走心”的事情。

(选自2014年9月《羊城晚报》)

【小题1】针对手机、电脑毁掉汉字书写的现象,作者提出了什么看法?
【小题2】文中的第④⑤段在说理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作用?
【小题3】写出你对汉字书写的几点认识或做法。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