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较难0.4 引用1 组卷76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 ,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释】①肆:极,甚。②沔(miǎn):沔水。沅、湘、汉、沔,都是江水名称。③一舍:三十里。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 绝:_______                      (2)毳衣炉火        拥:________
(3)其势            益:________                    (4)余兄子瞻之曰 名:________
【小题2】对文中画破浪线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B.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C.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D.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小题4】甲乙两篇文章同写远望之景,描写方法却各具特色。请简要分析。
19-20九年级上·福建漳州·期末
知识点:苏辙(1039-1112)张岱(1597-1679)山水游记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种兰

【宋】苏辙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遣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注】①筠( yún):竹子。②蘼(mí)芜:一种香草。③楚词章:《楚辞》诗句。在《楚辞》里,爱国诗人屈原常把兰等香草比喻成君子。

刈兰

【清】张云璈

予之戚杨搢卿者,得兰一丛,叶长而深翠,抽蕊高数寸,以为佳种也,颇珍之。越宿,花放,大于常花,而绝无香。大恚曰:“兰为香祖,今无香,安用兰为!”

有客曰:“不自炫以媚人,此韬晦之士也。兰固似焉,子何以訾之?”又客曰:“有其名而无其实此直伪君子耳曷足贵乎?”搢卿以二人说质于予,予曰:“吾于伪君子之说有感焉!”兰于是乎遂刈。

(节选自《简松草堂文集》,巴蜀书社1982年版)


【注】①刈(yì):割。②杨搢(jìn)卿:人名。③韬晦:指深藏不露。④訾(zǐ):指责,诋毁。⑤直:同“只”,只是。⑥曷(hé):什么。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幽兰无人赏识,被客栽种在东轩,诗人闻香欣喜。
B.颔联赞美兰有清香能除秽,可惜兰花不能抵御住寒霜侵袭。
C.颈联描写扎根石间的幽兰秋天绽放,与竹为伴,环境幽雅。
D.尾联将兰草与蘼芜并举,抒发对屈原高洁品质的敬仰之情。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颇珍               实是欲界仙都            (《答谢中书书》)
B.为佳种也        残年余力                  (《愚公移山》)
C.叶长深翠        鸣之不能通其意        (《马说》)
D.大常花            所欲有甚生者            (《鱼我所欲也》)
【小题3】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有 其 名 而 无 其 实 此 直 伪 君 子 耳 曷 足 贵 乎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不自炫以媚人,此韬晦之士也。
【小题5】结合诗文及注释,分析张云璈认为无香兰花是“伪君子”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黄州快哉亭记

苏辙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

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收会计之余,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 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选自《古文观止》


【注释】清河张君梦得:张君梦得,张梦得,字怀民,苏轼友人。蓬户瓮牖:蓬户,用蓬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蓬、瓮,名词作状语。苏辙先世为赵郡栾城(今河北赵县)人。
【小题1】请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
得平地
余兄子瞻之曰
不以谪为
穷耳目之以自适
【小题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小题3】文言中的许多虚词,有着丰富的意义和不同的作用。联系选文,与选句中划线字作用相符是(       
选句: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
A.提示思路,转换内容。
B.开启话题,引出下文。
C.表达语气,突显情感。
【小题4】在苏辙眼中,“快哉亭”里的张梦得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选文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沔,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释】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苏辙上书营救苏轼,因而获罪被贬为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杂然而陈者____
(2)佳木而繁阴____
(3)皆可____
(4)心骇目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望蔚然而深秀者/何陋有《陋室铭》
B.览观江流之胜/属予作文记之《岳阳楼记》
C.亭之所见/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D.日出林霏开/潭西南望《小石潭记》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
【小题4】甲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风光,乙文描写了快哉亭的雄奇景色,两篇文章都抒发了对山川美景的喜爱,他们的情感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