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文言文阅读 适中0.65 引用1 组卷5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战,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         )
(2)人不其忧(         )
【小题2】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小题3】与成语“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一则语录是第 ________则;在学习文言文时只注重朗读背诵而忽视理解词语的意思,就很容易迷惑无所得,如果让你针对这种情况从上述语录中选取合适的句子来劝勉自己,应选第________ 则。
【小题4】两千多年来,孔子闪烁着哲理光彩的语录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土,请从文中选择一则,谈谈你的感悟。
18-19七年级上·黑龙江哈尔滨·期末
知识点:议论说理类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课文《<庄子>二则》)

【乙】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释:①患:担忧。②睫:眼毛。③庄跻: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与楚王不同时,系寓言假托。④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
【小题1】下列断句正确的是(     
A.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B.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C.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D.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B.去六月息者也(因为)
C.楚庄王欲越(攻打)D.王止(于是,就)
【小题3】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以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鲲鹏的宏大形象,并通过描绘大鹏“徙于南冥”的磅礴气势,抒发了自己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之情。
B.甲文“野马”“尘埃”必须依靠气息才能运动,说明小的事物有所凭借,大的事物有时还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
C.楚庄王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所以要讨伐越国,而庄子采用比喻论证的方式指出楚庄王的不明智。
D.庄子劝谏楚庄王放弃伐越的故事说明了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够避免失误,立于不败之地。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